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传世墨迹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王铎是明末清初狂放书风的收尾者。王铎狂放书风对赵孟頫以来 温柔敦厚"的吴门书派审美体系构成了极大冲击,直接影响了清代书法的审美。本字典将王铎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文徵明(1470 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行书小楷。其书风温润秀劲,温文儒雅,是吴门书派的开创者。其书法研习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传世墨迹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南窗记》《诗稿五种》《西苑诗》等。本字典将文徵明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该书收录近3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作为字头。字头处附列相应的拼音、繁体字、异体字以及简要释义。字头下汇集该字的名家隶书书例,书例下方依次标注朝代、作者及出处。全书采取横式排列,正文前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和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查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新编隶书字典》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熊老师主编的一部专业、便携、利惠读者的书法艺术工具书,主要收集对象为历代碑版法帖中的隶书字形。本书主要按《康熙字典》的部首检字编撰而成,同部首按笔画多少排列,并附有部首索引、部首检字表。赵熊老师与副主编张哲、齐冬梅精筛细选了我国古今历代明碑名帖,上起秦汉简牍,下至近代已故书家墨迹,共收入真书首文三千二百余字,隶体重文一万三千余字,排列基本以年代为序,所集隶字原则上不做修饰,力求保持原貌,对于引起误解的笔画略加修饰,为读者们提供了一部专业性与可行性兼具,深广度并备的隶书工具书。
在孔庙碑林区,陈列有碑帖刻石近 500 件,时间横跨唐代至民国,包含历史、科技、书法、绘画、宗教等各类石刻文献,形成一座蔚为大观的“石质书库”,其中不乏珍贵与精彩之作。除《南宋太学石经》《大成之殿》《宋理宗御书〈圣贤赞〉》等御笔名品之外,还有记录唐和五代时期天文状况的《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和《吴汉月墓石刻星象图》,是天文学研究的宝贵资料;《西湖书院重修大成殿记》《重修西湖书院记》《杭州路重建庙学记》《杭州府儒学复建尊经阁之记》等碑,则记述了府学和书院的修缮与变迁,反映了杭州悠久的儒学传统;诸如《武林弭灾记》《重修监法察院记》《守巡二道修造军火器械碑》, 以反映杭州地方史中的有关事件和人物为主,堪称杭州民间的历史档案馆;《十六罗汉像刻石》是石刻线画中的奇珍之作;而如《佑圣观重建玄武殿
本书是《中国砚文化》系列图书中的本,是把砚和相关活动上升到艺术理论高度的一种尝试,是传统砚文化的继续和深入。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一、砚雕的历史、古代砚雕的流派及传承和发展;二、砚的基础知识,包括砚的构造、经典的砚式和传统砚式的主要要求;三、砚的制作,制作的前期准备、工艺流程以及如何包装;四、砚雕的艺术构成,艺术砚的设计与制作、不同类型的艺术砚的处理手法;五、相关砚雕的图片赏析。《砚雕》例证丰富,文字通俗,图片精美,全面介绍了砚雕历史、砚雕知识与砚雕技艺,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对砚雕工作者、砚台爱好、收藏与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丛书之一。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本书收《薛绍彭墨迹选》,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薛绍彭杂书卷,计有其杂书四帖。其一为《雪顶山诗帖》,其二是《上清连年帖》,其三《左绵帖》,其四《通泉帖》。此卷纵二十六点一厘米,横三百零三点五厘米。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薛绍彭书《元章召饭帖》,纵二十八厘米,横三十八点四厘米;《昨日帖》,纵二十六点九厘米,横二十九点五厘米;《伯充太尉帖》纵二十三点六厘米,横二十九点七厘米;《危涂帖》,纵三十一点八厘米,横六十点一厘米;《诗帖》,纵二十七点三厘米,横计六十二点七厘米。此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薛绍彭书《大年帖》,纵二十五点
《何绍基通临史晨碑(全2册)》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北京画谱”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活化在京馆藏美术经典,挖掘北京美术大家经典名作为丛书目标。通过古代卷历史名作开篇,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导读,甄选画院馆藏中国古代绘画数字精品,现当代卷甄选京派工笔重彩画家任率英、王叔辉、尚泰安经典作品。本篇为“尚泰安篇”,展示了现当代京派工笔重彩画家尚泰安的法海寺壁画临摹作品,并搭配珍贵线稿和文字、视频讲解,呈现京派工笔重彩画派独特的魅力,展现北京拥有文脉传承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传承。北京法海寺壁画是我国明代壁画之最,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作的精美壁画,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本书旨在通过北京工笔重彩画家对法海寺壁画价值的挖掘及法海寺线描的分类梳理、复原,再现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图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优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本册西泠四家印谱包括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四位浙派篆刻大家的作品,共计400于方。丁敬钱塘人,文学家,金石学家,工诗善画,篆刻上追秦汉,对文彭,何震,苏宣等他家,兼收并蓄,博取所长,敢于创新,有自己独特风格,为浙派篆刻的始祖。蒋仁,工书法‘篆刻,诗文清雅脱俗。篆刻师法丁敬,古拙浑朴,苍劲婀娜,通六书,不失天趣,赵之谦评他的作品为西泠四家中的逸品。黄易,精华篆刻,金石学,山水笔墨清雅。篆刻早年取法丁敬,精研秦汉,能独出已意。丁敬评价他的作品将来能继我而起的一定是,小松也。奚冈,精华篆刻善书法,山水花卉清润超逸,得香广,南田法韵。篆刻初学浙’皖
刻石纪事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之一。碑刻是中华民族石刻珍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研究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宗教等重要的原始文献。
《中国书法:从造字艺术到书写艺术》由王晓钧编著
程同根编著的《汉晋草书大字典(精)/中国书法大字典》按照《汉语木字典》的部首检字法编纂,所收草字以汉晋简牍为主,酌收部分帛书和残纸。 本字典所收草字主要从原影印本中选取。为保证所选草字清晰易识,有少量选取摹写本。 本字典所选草字,笔法上基本上以钩环盘纡的使转之法为主,字法则是与传世的章草结构比较接近,以便读者把握草书流变的历史。 本字典草字大致按时间顺序排列,在各草字之下皆注明其出处。 本字典共收字头一千五百多个,例字合计一万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