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八大山人书法集 规格:铜版纸彩印全二卷 定价:380元 出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孙过庭,(约648-703),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 其代表作《书谱》是他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草书名作精品。《书谱》风格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本书介绍了孙过庭草书的笔画技法,可作为学校的教材,也可作为书法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草书歌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赞扬怀素草书艺术的诗歌。诗中李白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一幅怀素醉酒后,恣肆张扬、挥笔疾书的场景,细致而惟妙惟肖地刻划出怀素极具张扬的个性特征。怀素的狂放不羁、激情奔涌、痛快淋漓,在李白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不触动读者的心绪。此诗对后人研究怀素的草书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林散之此幅书法橫卷,笔走龙蛇,焦墨纵横,与李白诗意相合,可谓诗书双璧。
书法朋友,您手中的《欧体楷书间架结构一百二十八法》,是编者根据欧阳询的楷书间架三十六法和黄自元的楷书结构九十二法合编而成的。也就是说,本书前三十六法为欧阳询自己依据学书的体会所编楷书学习法则;而黄自元则在欧阳询的基础上又扩充为九十二法。这些法则,都是汉字结体的基本规律。 黄自元是清代的书法家,湖南人。他一生主攻欧体,是学习继承欧阳询书法的集大成者。所以,我们将他的书法归结为欧体。 《欧体楷书间架结构一百二十八法》,是一部完整的楷书间架结构的法帖,是学习楷书的精典教材,初学书法的习字范本。 学习完《欧体楷书间架结构一百二十八法》后,则可全文临习《九成宫醴泉铭》碑帖,本书将碑文附录于后,并将碑文中缺字补齐,还原为墨迹。置于九宫格中,以利初学者临摹。(为保持原碑文从右自左的书
张瑞图(一五七O——一六四四),字长公,号二水,又号果亭山人、芥子居士、平等居士、白毫庵道者。福建晋江人,万历丁未(一六O七)进士,殿试第三,授编修。天启丙寅(一六二六)擢武英殿士。参与枢要,成为宰辅之重臣。然张氏献媚取容于宦官魏忠贤,并手书魏忠贤生祠碑文,入为逆案,崇祯元年(一六二八)朱由检即位,处魏以死刑,张受牵连而被“坐赎徙为民”,由青云直上遽坠渊壑,从政治生命上讲这是天大的祸事,而从书艺上讲抑或是天大的幸事,命名张氏在其一长段的余生里潜心倾力地去实现其“假我数年,摒弃旧学,从不学处求之,或少有进焉”的追求,圆其化古为新的好梦。这是一件张氏手书东坡《前赤壁赋》的行书作品,书于明季生产的云母册页上,以淡墨书熟,是功夫欠佳者所不敢办的,也为张氏墨迹中颇不多见的一路。册页在清
每一位书法名家都有其代表作品,这些代表作也都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美文。市面上将之作为字帖出版的多,从文史价值与书法史角度赏析的却近乎于零。故作为文学爱好者,只能从铅字里欣赏文章的精彩;作为书法爱好者,又往往只看到图片中书家的风范,忽略了文章本身。《千古绝唱》系列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精心写就的解析与背景资料,采用舒心悦目的版式,将书法与文章的魅力同时呈现给读者。阅读的享受之外,通过本系列,书法爱好者特别是书法专业学生可弥补自身在书法史、美术学、文史知识方面的不足;文学爱好者则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普通读者也能因此丰富学识,提高品味,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千古绝唱系列:洛神赋》为《千古绝唱》之《洛神赋》,图版精致、行文生动。
综观董其昌一生的书法作品,以楷、行、草书各体作品为壬,其书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勤学期:五十岁以前,分从数家人手,不离传统之二王、怀素影响,书风于摸索中成长;二、变化期:五十岁至七十岁之间,博采诸家,而后以素、颜、杨、米为依归,个人风格逐渐成形;三、大成期:七十岁以后,融诸家为一体,笔无定迹,无门无径,质任自然,生秀雅淡,自成董氏一家面貌。老年的董其昌,书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渐老渐熟,归于平淡』。董其昌自云:『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书行世也。』其小楷最初学颜真卿,后改翠虞世南,然后将注意力转向晋唐,着力研习锺、王小楷。后董其昌博采众家风格,对虞世南与智永的书风别有心得,于各家笔法中悟出笔法之精髓,并发现除虞世南外,最能抓住笔法精髓的实为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