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和(1913 2015)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美籍曲家、书法家。幼习书法与文学,193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抗战时期在四川从事古典音乐和昆曲曲谱的研究,拜沈尹默为师,深入研习书法,其书法以小楷尤佳,于唐楷之中参以晋人笔意,具端庄古雅之姿。本书是张充和手书据传为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作梅花律诗50首的书法作品集,充分体现了张充和这位民国才女的书法特色,带隶意的楷书秀美而遒劲,是一部名家诗作与名家书法相得益彰的高品位典雅之作。此部书法作品集从未出版,是首次面世,手稿提供者在本书的前言后记里追忆了与张充和姐妹等人的至交情谊。本书采用宣纸印制,经折竖排,布面精装,配以函套,设计精美,大方古典,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赏玩收藏。 梅花灼灼,冷香阵阵。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千百年来,梅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书为《书法自学丛帖》中篆隶上、中、下三本的套装,内容包含了自甲骨文到清代吴昌硕以来篆隶书经典作品。本次对三本进行了修订,在保留原有框架的前提下更换了质量较差图版,对文字重新审定,相比于老版本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篆隶书学习的读者,我们推出了篆隶的套装本,为读者临摹学习的范本进行了全面的展示。
一、《草字编》(新编)是以原《草字编》为主体,补充部分近、现代草书名家所写草体字汇编,也是由真书查草书的字典,供书法研究工作者、古文物研究工作者、文字改革工作者以及具有初步草书知识的读者参考。 二、本编共收自汉以来,至近、现代书家一百四十余人的作品,从传世的碑帖、墨迹及其影印本等六百余件法帖、墨迹中鉴选,分部首剪帖影印,以保存原件的风格及神韵。 三、本编按新《辞海》部首检字法编排。共收入真书首文五千一百四十五字,草字重文五万有余。真书首文下附异体二百七十六字(用方括号标明》及简体一千六百零三字(用圆括号标明》。 四、奉编草字书体顺序是章草在前,今草在后。草字基本上按书家年代编排,由上而下,由右而左,大字隶属左行。每个草字注明书家姓名或引用书籍名称,出自同一书家、书籍者,
我国传统木刻画,远在刻版印刷术大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唐代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印在金刚经上的插画,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建树了新的丰碑。到了明代末年,一六四四年甲申,胡曰从氏所编印《十竹斋笺谱》,运用当时流行的 饾版 、 拱花 之术,曾使彩色套印木刻画艺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明代末年版、拱花木刻彩印的画集。胡正言辑印。崇祯十七年(1644)刊行。有九龙李于坚、上元李克恭序文。共4卷。卷一有 清供 、 华石 、 博古 画诗 等72种卷二有 胜览 入林 无花 、 凤子 等77种。卷三有 孺慕 、 棣华 、 应求 闺则 等72种。卷四有 建议 寿征 、 灵瑞 、 香雪 等72种。
此书为赵孟頫小楷书写的《道德经》, 1 函 1 册。具有 赵体 的鲜明特点,结体严谨而富于变化,字形丰腴秀整,遒丽典雅,轻盈流动;笔法精致秀美,起笔多以尖锋直入,出笔则或轻按或回锋,笔画骨肉均匀,细不露筋,肥不臃肿。字字风骨内含,神采外溢,*为雅俗共赏。是书法研习者和书法爱好者临摹、鉴赏的精品。
清代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中兴时期在书法上所取得的成就远比绘画辉煌,其主要标志是碑学的兴起和繁荣,不但取得了可与千余年帖学相辉映的显赫成就,而且以方兴未艾之势影响及于近现代。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法书墨迹,在历代书法藏品中数量多,范围也广,几乎涉及所有书派和名家,而且保存了大量的清代历朝帝王和大臣的书迹,既得以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出清代书法史的发展演变脉络,又能够凸现清室宫廷书风的固有特色。通过朝野书法的联系、比较,对于清代书法如是变化的时代背景、主客观原因以及各种书派的优劣、得失,当能获得更具体、客观的了解。 清代书法中兴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涌现出一批影响深远、开宗立派的碑学名家,如邓石如、伊秉缓、何绍基、赵之谦、吴吕硕等人;二是沉寂数百年的篆、隶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第九函为颜真卿楷书二种(一函三册),包括:颜勤礼碑(陈运彰旧藏民国出土早期拓本);麻姑仙坛记(龚心铭旧藏宋拓本)。
宋元以来的书法,基本是以帖为主流,明朝也沿袭下来,并继续发展。在前期、中期、晚期各侗不同階段,呈现出不同的凰貌,也湧现出罘多的书法名家。 《中国法书全集》明代卷共收入了四百馀位书家的六百馀件作品。虽然数量如此之大,但仍不免挂一漏萬。尽管如此,明代书法的发展脈络清晰可循。明初有“三宋二沈”,台阁体大行其道;明中期吴门书家各擅勝埸;晚明大师辈出,如徐渭、“邢、张、米、董”四家以及“倪、黄”等都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面貌,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峰,并驌清代的书壇产生深远的影响。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第四函为王羲之行书五种(一函二册),包括:神龙兰亭序(明拓本);定武兰亭序(宋拓本);定武兰亭序(鼎帖本);定武兰亭序(景欧堂本);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本)。
本書以漢代簡牘中除規範隸書外所有草書材料爲研究對象,對漢簡草書的文字特點、書寫情況、釋文整理等進行全面考察研究,尤其注意相關文字的考釋整理。 全書共分上下雨編及附録三部分。上編對漢簡草字的構形、同形、形近、誤字、書寫現象、文字考釋等問題深入討論。下編爲漢簡草字彙編,這是目前材料 、釋字相對準確、字形 豐富的漢代簡牘草字彙集。附録是漢簡釋文校注與專題文章。 通過本書研究整理,共發現和解決漢簡釋文中300多處錯誤,並且建立了 的漢簡草字彙編。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函为秦汉篆书三种(一函二册),其中包括峄山刻石(端方旧藏清拓本);袁安碑(上海图书馆藏民国发现初拓本);袁敞碑(朵云轩藏民国出土初拓本)。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第三函为晋唐小楷十种(一函二册)。包括:锺繇宣示表(旧拓鼎帖本);锺繇贺捷表(旧拓鼎帖本);锺繇荐季直表(旧拓单刻本);王羲之黄庭经(朵云轩藏宋拓晋唐小楷册);王羲之乐毅论(朵云轩藏宋拓晋唐小楷册);王羲之东方朔画像赞(朵云轩藏宋拓晋唐小楷册);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朵云轩藏清拓本);灵飞经(邵松年旧藏渤海藏真帖初拓本);欧阳询小楷心经(张廷济旧藏魏晋小楷册);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张廷济旧藏魏晋小楷册)。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主要讨论清代帖学、碑学的交替与金石学在广东的发展。作者对广东书坛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提出十八世纪在中国兴起碑学书风及金石学,与帖学支持者抗衡,表面上是书风剧变,实际却是上述一系列因素诱发的结果。第二部分是法帖版本学。对法帖版本的考述应属中国传统的学问,但近来随着书法逐渐退去其实用价值,对法帖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式微,在这一部分,作者着重对弗利尔美术馆所藏《淳化阁帖》以及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等法帖作了细致的考证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