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中收录了不少弘一在闽南期间书写的明信片、书信、手抄佛经等,其中包括1938年冬天弘一离开漳州后写给施家的7封信。编者林可同是漳州人,毕业于中国美院。 半个多世纪前弘一写给施家的信件怎么会跑到如今年仅30岁的林可同手中?1948年,漳州居士刘绵松曾以出书为名,将施家的所有弘一信件、字画取走,又到上海等地收集了许多弘一手迹。但由于种种原因,刘绵松打算编辑的弘一书画集始终没有出版。刘于上世纪80年代去世,所有资产由其侄儿继承。 几年前,文物收藏家汪先生得知刘绵松侄儿手中存有弘一画作,立即上门购买。他看到大量的弘一书信被装在一个旧麻袋中,准备卖给收破烂的。汪先生慧眼识宝,花重金买下了这批书信:大约有70封书信,此外还有厚厚的弘一手抄佛经、弘一自述身世的手稿等。汪先生记忆犹新的是,弘一写信,是将来
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本书是面向书法爱好者者的一部书法临帖指导普及图书。从为什么要临帖、临帖的“形”与“神”、临帖的“动作”、如何临金石碑版、临帖的结构、临帖的章法、“集古字”、如何读帖、临帖的境界等九个方面全面讲解书法临帖的要诀,将书法学习带回临帖这一最基础又最为重要的步骤中来。作者方建勋是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的书法导师,是一位拥有深厚美学素养的成熟书法家,又拥有书法教学的丰富经验,本书即为其为北大师生讲授书法临帖课程的蓝本。
书名取自晚清金石学家叶昌炽“二王之外有书,斯可与论书”,此话被后人看作“碑学”与“帖学”分庭抗礼的标志性宣言。作者通过对碑学历史反思性的研究,深度梳理了清代“碑学”的脉络、旨趣与实践。 清初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从汉隶到楷书的石刻文字书体(铭石书),被视为古代书法学习的新资源,进入学者、书家等文化精英的视野,甚至成为经典。包世臣、康有为的鼓噪下,用“碑学”来笼统地指称石刻书迹的学习,风气渐盛,并与“帖学”对举。而“碑学”的含义涉及书体的演变,书法观念、趣味的异同等等,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描述代表人物的书法活动,通过揭橥“碑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细节,深化了我们将碑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思考。
圆是天,方是地,天地方圆之间是万物。 圆形与方形可能是伴随人类历史悠久的图形之二。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神秘学、以及科学领域,都可以找到以圆形和方形为轮廓的人类智慧结晶。本书收录了这些散布在人类历史中的圆与方,它们美丽且神秘,等待我们去解读和探索。 ---------- 松田行正系列作品 零ZEЯRO:世界符号大全 圆与方 2的冒险 一千亿分之一的太阳系 四百万分之一的光速
陆俨少,这位当代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山水画艺术大师,以其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峰巅。他的山水画创作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与李可染一起被誉为“北李南陆”,然以传统的笔墨意蕴审视,其成就显然在李之上。陆俨少的山水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兴趣与收藏,本文拟从独具神韵的山水画风,艺术的独创性,笔墨情韵的审视和结构、题款及其他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陆俨少,生于1907年,卒于1993年,字宛若,又名砥,江苏嘉定南翔人。工诗文,善书法,尤精山水,间作花卉、人物。 陆俨少早年随冯超然学画,从王同愈习诗文,后又师从吴湖帆。陆俨少的山水由“四王”正统派入手,后上溯宋元诸家。他20岁的临摹作品,即被冯超然认为可以乱真。他还临过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