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卷·真书、地卷·草书、玄卷·隶书、黄卷·篆书、宇卷·行书五个大的序列,每个序列包含多部分卷,其中天卷·真书30卷和玄卷·隶书12卷将提前上市。 天卷·真书系列由北碑名家孙伯翔先生主编,后附孙先生名作《怎样写魏碑体》等真书技法和历代集评文章;玄卷·隶书系列由隶书名家著名学者华人德先生主编,附有华先生著名隶书研究文章和技法讲解,以及历代集评文章,方便读者欣赏、学习、临摹。
李瑞清(1867-1920),江西人,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近代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清光绪十九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二年任两江师范学堂(1950年更名南京大学)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后移居上海。民国九年逝世。李瑞清钻研六书,对殷墟、周、秦、两汉至六朝文字皆有研究,其书法上追周秦,博宗汉魏,尤工篆隶,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和《郑文公碑》用功较深。画家张大千、书法家胡小石皆出其门下。 现以散氏盘铭文精拓本与李瑞清的通临本对照出版,供书法爱好者参考学习。其中,拓本中每个篆字的右下方存有前代方家的小楷释文,与当今通行的释读略有不同,从中亦可一窥古文字考证的先后流变。
您最近查看的商品和相关推荐
学习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主要通过临摹古代名家碑帖,不断提高对毛笔的控制能力、结构体势的理解能力和通篇章法的处理能力这一途径来实现。这与学习绘画艺术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通过师法造化涵养艺术的生命力颇有不同。临摹不仅是锤炼书法基本功的不二法门,也是不断提高书法水平的必由之路,终其一生都不应间断,这已为历代的成功书家所证明。
《曹全碑》全称《汉邰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又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一八五年)立。书者不详。明万历初在邰阳(今陕西合阳县)莘里村出土。一九五六年移存于西安碑林。隶书。共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末行有[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碑阴列名五列,五十七字。篆书碑额已佚。碑主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今甘肃敦煌县西)人。曾任邰阳令,为官颇有政绩。碑文中未记其逝年。属吏王敞为其勒石纪功。出土时笔画完整,[因]字半缺。清康熙壬子(一六八七二年)后断裂缺字。此碑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为汉石中至宝。如在汉碑分、隶之中求俊秀书法,则莫过此刻石。形容此碑书法如喻之以行云流水,美女簪花,不足喻其媚丽流畅;如喻之以飘逸风流,雅士衣锦,不足喻其品高娴雅。但此碑俊秀有余,雄健不足,典丽秀润之极,易使
本系列图书精选中国历代名碑帖,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书体,时间跨度上从秦汉开始,历经魏晋三国、隋唐宋元,直至明清。基本上囊括了历史上的书家及其代表作,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临摹用书。 索靖少年时就有出群之才,是晋代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史评其书法“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出师颂》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索靖墨迹,此书属较典型的早期章草书体,其结体宽绰,笔法浑厚,有篆籀遗风,“蚕头凤尾”带有隶书遗痕,“银钩虿尾”具草书特征,体现了东汉至西晋时期流行的规范章草体的特征,更增添了典雅飞动之势,带有的今草味道。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侄儿颜季明的草稿,亦称《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卷》。此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行书,23行,共234字。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孤军守常山,城破不屈,与子颜季明殉难。《祭侄文稿》就是在颜真卿悲恸的状态下完成的。其用笔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此帖是经过长期探索后在一瞬间产生创变突破的实例,对于我们学习书法艺术有很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