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小楷《道德经》,纸本,34.3cm 153.3cm,书于延祐三年(1316),赵时年63岁。小楷《道德经》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 松雪书道德经 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该本曾经为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部彩色印刷,高清还原名碑名帖的原貌。同时,每本对应简体释文,便于读者临摹研习,整套丛书采取低定价,精编印,是书法临习及欣赏的法帖。
全部彩色印刷,高清还原名碑名帖的原貌。同时,每本对应简体释文,便于读者临摹研习,整套丛书采取低定价,精编印,是书法临习及欣赏的法帖。
《自书告身》是颜真卿七十二岁时书写的楷书墨迹,此时,其书法造诣已至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珍迹原藏清宫,民国时期流传到日本。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称这件书作 奇古豪宕 ,也有人评说这件珍迹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此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章法布局若行书之流美;字形横细竖粗,字多藏锋下笔,点画偏圆,有些竖笔,中间微微向外弯曲,显得骨肉亭宏,沉雄博大,有一种高古气象和庙堂之气,尤能反映出颜书的风采。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过年的重要习俗。 我社出版的"春联挥毫"系列,集名家名帖之字,成行气贯通之联。一家一帖集成一书,其内容又以类相从编排,不仅从形式到内容上有力地保证了全书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更便于读者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欣赏、临摹、创作之用。可以说,一编握手中,一切纳眼底,从书法的字体书体,到文字的各种情感表达,及隐藏其后的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美好祈向,都能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吴昌硕篆书集字春联》为其中一本。
为了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及学生学习书法,进行原碑帖临摹的需要,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字帖。本套从帖所选碑帖参考了*发文规定的中小学生必学碑帖品种,及结合成人书法爱好者的需求,遵循还原碑帖原貌的原则,还将原碑帖中的干扰杂色进行弱化处理,让原碑例字得到凸显,对个别法帖采用放大拼接处理,方便读者仔细观察字形字貌,另增加释文说明,以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为了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及学生学习书法,进行原碑帖临摹的需要,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字帖。本套从帖所选碑帖参考了*发文规定的中小学生必学碑帖品种,及结合成人书法爱好者的需求,遵循还原碑帖原貌的原则,还将原碑帖中的干扰杂色进行弱化处理,让原碑例字得到凸显,对个别法帖采用放大拼接处理,方便读者仔细观察字形字貌,另增加释文说明,以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吴昌硕(1844 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庐、石尊者等。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氏工篆书,于石鼓文用力*深,其临写的石鼓文用笔遒劲,气息深厚,自出新意,被誉为 石鼓篆书*人 。 石鼓文*著名的拓本为明代安国所藏的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三种北宋拓本,三者以先锋本*古,以中权本存字*多。现以先锋本与吴昌硕七十二岁时为挚友王一亭精临的石鼓文墨迹对照出版。其中,先锋本所缺之字以中权本补充,吴氏未临之字以宋拓本复原后替代。
一九七三年五月,在天津武清兵高村出土一通汉碑。此碑便是著名的《鲜于璜碑》,又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其碑呈圭形,高二百四十二厘米,宽八十三厘米。碑阳、碑阴两面刻字,碑阳十六行、行三十五字,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通碑字迹清晰,是建国立以来发现的较完整汉碑,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有方家评说: 此碑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 可以说,它的出土,又为当今书坛提供了一件新的难得的汉隶范本。近年来,此碑虽曾出版过几种版本,但未见其放大印本。为此,编者谨将此碑放大推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孙宝文编的《唐人月仪帖》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 *名碑帖 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唐人月仪帖》,又名《十二月友朋相闻书》,传为唐人墨迹。原藏于清宫,为《石渠宝笈三编》收录。此帖高二十五点五厘米,黄麻纸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唐人月仪帖》以十二月令制为尺牍,现缺正月、二月、五月的内容。其草书笔法圆劲,书势流美,深得晋人风韵。明代*名学者解缙评说:余友杨公时敏得唐人此书,当是欧阳率*家法。其得之也,宝之不啻拱璧,辞古笔精,洞达神妙,中间释字亦且洒落。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诗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南宋大诗人陆游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传为唐代著名书家李邕《出师表》残册,前有 嘉庆御览之宝 宣统御览之宝 石渠宝笈 等鉴藏印,后半及署款皆残缺。此册未见宋明著录,落笔结字庄俊有法,以李书《法华寺》《李思训》等碑校之,神韵若合。然有一二未惬意之笔,若非邕笔,当为学邕书之善者。 长期以来,这件曾经清内府收藏,且名声煊赫的珍迹,颇受众多习书者青睐。清《滋蕙堂法帖》曾经刻入此作,署名李北海书。与墨迹本相较,墨迹本中的一些残字,刻帖中依然完好。因此,编者谨将墨迹本和刻本一起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参阅。
「礼器碑」,又名「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略称「韩劾碑」。内容为赞扬韩劾修饰孔庙和制作礼器之事。此碑於东汉永寿二年(一五七)刻立,现存於山东曲阜孔庙内。其隶书四面环刻,碑正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阴三列,每列十七行;左侧三列,每列四行;右侧四列,每列四行。全碑书法细劲雄健,端庄典雅,且有厚重流丽之美。清代王澍评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杨守敬「平碑记」云: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於平正,寓疏秀於严密,所以难也。 为帮助读者临习,本书将此碑碑正部分放大印出。
《曹全碑》,此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東漢靈帝中平二年(一八五》十月立,碑高二百七十二釐米,寬九十五釐米。碑陽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陰題名五列。内容為王敞記述曹全生平。此碑明萬曆初年在陝西省郃縣莘里村出土,出土時字畫完好,一字不缺,碑移至城内時,不慎下角碰損, 因 字右下半遂缺損。明末時大風折樹壓碑,自首行 商 至十九行 吏 断裂一道。為漢碑中少有之完好者。出土後曾移存郃陽縣孔廟東門内,一九五六年人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室。是漢碑代表作品之一,為漢隸成熟期飄逸秀麗一路的典型。 《曹全碑》存世*早拓本為 因 字不損本,然所見 因 字不損本多椎拓不够精良,想必是剛出土未清洗之故。今選用之本為王懿榮舊藏明拓未斷本,李文田、張祖翼题首,為民國時古物同欣社及有正書局影印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