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五月,在天津武清兵高村出土一通汉碑。此碑便是著名的《鲜于璜碑》,又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其碑呈圭形,高二百四十二厘米,宽八十三厘米。碑阳、碑阴两面刻字,碑阳十六行、行三十五字,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通碑字迹清晰,是建国立以来发现的较完整汉碑,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有方家评说: 此碑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 可以说,它的出土,又为当今书坛提供了一件新的难得的汉隶范本。近年来,此碑虽曾出版过几种版本,但未见其放大印本。为此,编者谨将此碑放大推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孙宝文编*的《张猛龙碑(选字本)》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名碑帖 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刻立,现在山东曲阜孔庙。碑额为楷书大字 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碑阳楷书二十四行,满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二行。此碑结体严谨,笔画斩钉截铁,字法险峻。本书节选《张猛龙碑》,选取曾经孙退谷、伊秉绶等人收藏过的拓本为底本,并从朱翼安藏本、王瓘藏本、崇烈称为 天下**精本 、狄平子批注本等四种拓本中,逐一选字,择优补入,为区别于其他版本,编者谨将本书称之为 选字本 。
智永,山阴永欣寺僧,名法极,人称 永禅师 ,陈、隋间著名书家,东晋王羲之七世孙。他初从萧子云学书,后继承祖法,精勤书艺,相传曾书写 真草千字文 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传世 真草千字文 有墨迹本与刻本两种,刻本虽然 颇极精工,无复遗恨 ,但与墨迹本相比,锋芒等特点上要含混许多。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真书有王義之《乐毅论》《黄庭经》的意味,笔意精熟、气骨清健、圆劲古雅、柔中带刚,结构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严整中有活泼之态;草书则字字独立,丰美匀适,没有太大的收放、起伏,也没有明显的墨色变化,显得平静、安稳,结构也相对平正,疏密没有太大的夸张,用笔精熟、委婉,字的内部线条流动感强,用笔以曲、圆为主调,有章草笔意。此帖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 二王 真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
《颜真卿书法字帖大全》是一本颜体书帖合集。主要收集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重要的行、楷书名帖,为大家集中展示了颜体书法的大面貌,便于喜欢颜体的书家对颜体书法的临摹与研究。读者可以从时间发展,看到颜真卿书体的学与变,直观感受颜真卿书法的形成、发展以及艺术魅力。本书将颜真卿的字帖分为楷书与行书两个大部分,分别理出了颜真卿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碑帖,并对每一个碑帖都进行了简单扼要的介绍,让读者能够明了其创作背景与基本特点,方便大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本书非常适合学习与研究颜真卿书法的广大读者作为学习研究资料使用。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黄庭坚书诸上座帖》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之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其长于诗词,开创了江西诗派。他曾游学苏轼门下,为 苏门四学士 之一。他仕途坎坷,多次遭遇贬谪。 在书法上,他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 宋四家 。其楷、行、草俱佳,尤善草书。自云: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汲取众长,力创新奇,形成了前无古人的独特
中国传世碑帖,自成翰墨世界,气象万千。其经典者,引无数后学一窥秘奥。从来学书术众,各擅胜场。访碑临书,古已有之;摹拓习帖,世所从也。或有自历代前贤之书学论述寻道求法,另出机杼。然书论所涉,其有繁芜,要言导学,更需实践。而临池研墨,范本不可或缺;沐手提笔,尚需一碑一帖。 唯原碑原帖多蕴精华,名家临书佳作纷呈,择选时难取舍。若能既得探碑帖本源之秘境,亦可观名家临书之心法,或俾当世研习书艺者取事半功倍之门径。 一碑一帖 书系,盖承此任。其每册择一碑或一帖,以名家临书和原碑原帖对照,逐字比较,逐行寻理。习名家笔法,悟经典奥义。一碑一世界,一帖一气象。 《集字圣教序》为唐代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而成,后摹勒上石,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历代书家所重,是学习行书的范本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西狭颂》收《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碑高约三百厘米,宽约五百厘米,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正文二十行,行二十字。碑文记述了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颂扬了他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
"中国著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又稱"大達法師玄秘塔碑"。此碑唐會昌元年十二月立,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碑文計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現存於西安碑林。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源人,官至太子少師。他善章草,尤工楷書。初學王羲之,後遍臨初唐名家書,得力於歐陽詢、顏真卿。其筆力雄健,自成一家,"玄秘塔碑"便是其代表作。 在日本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有一冊宋拓本"玄秘塔碑"。此本每頁四行,每行七字,曾經清末鑒賞家孔廣陶收藏。本書據此本放大印出,供讀者臨習。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集字圣教序》一直被习书者奉为临习行书的*佳范本。称其书法为百代楷模,备尽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时期,上海有正书局曾出版过一本刘鹗收藏的宋拓《集字圣教序》,也就是刘铁云题跋本。这一藏本出版不久,拓本便流入日本国,为三井文库收藏。此本后来虽在日本出版,但未见印出题跋。本书将放大彩色印出此本。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之一,收录清代孙星衍藏明拓本《衡方碑》,并参校整拓,供读者鉴赏、临习。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刻立,原在山东汶上县,清雍正年间因水患陷落,后邑人重建,现存于泰安岱庙。碑高二百七十五厘米,碑宽一百零八厘米,碑阳二十三行,行三十六字,碑额隶书 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十个大字。
本书收《石门颂》全文。《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亦称《杨孟文碑》,是东汉隶书摩崖石刻,后世对此颂书法评价极高。刻石位于陕西省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上,原刻高近三米,宽二米有余,计二十二行,行三十或三十一字。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王升为颂扬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之功而刻。此刻石结字洒脱自然,纵横劲拔,有隶中 草书 之称。
南宋韩侂冑以家藏墨迹令门客向若水编次摹勒上石,名为《阅古堂帖》。嘉定三年(1210年),改名为《群玉堂刻石》,亦称《群玉堂帖》。全帖十卷,共一百四十一段,本书怀素千文为第四卷。《群玉堂帖》摹刻极精,纸墨均妙,但已无完本,仅有少量残本传世。怀素草书千字文,有小草书《千字文》和大字草书刻本多种。在其大草书《千字文》中,《群玉堂帖》第四卷是*精彩的。本书原拓本为美国安思远收藏,其纵三十八点八厘米,横二十九厘米。
《华山庙碑》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八年(165)刻,碑原在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是汉碑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 汉隶*品 。隶书,行三十七字,结字堂堂正正,行距齐整,波磔秀美。原碑已佚,留世原拓本也仅有四种:华阴本、长垣本、顺德本及四明本。 本书所收 长垣本 ,为宋时早拓本,碑文完整。原为河北长垣王文荪旧藏,后为端方所有,民国初年流落日本。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宋拓淳化阁帖(第9卷)》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美文《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历代人们所传颂,也是历代众多书家书写的素材。元代著名书家赵孟頫,明代著名书家沈度、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徐渭、董其昌、张瑞图等人,都曾经书写过《赤壁赋》。特别是祝允明和文徵明二人,他们曾多次书写这两篇佳作。在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卷祝允明书《前后赤壁赋》。此卷为金粟山藏经纸,纵三十一点三厘米,横一千多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祝允明被称为明代 草书第1人 ,有方家评论:他书写的这件书作,为明代中期狂草经典之作。其笔势雄强,纵而不散,逸而能收;笔法刚健,蕴涵丰润,取法诸家。既有二王的遒爽,怀素、张旭的豪纵,又有宋四家的潇洒和劲峭,更多自己的面貌跃然纸上。编者谨将此作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之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到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很高,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质朴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它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落笔稳健,可谓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上品之作。今本书以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佳拓为蓝本,以清代隶书大家何绍基临本为参照,精心修补了残损漫漶字的基础上,将碑文放大印出,以飨读者。
宋元丰三年,被贬谪于黄州的苏轼夜游赤壁,写下著名的《赤壁赋》一文。时过三月,苏轼再游赤壁,又写出《赤壁赋》一文。两赋为姊妹篇,有《前后赤壁赋》之称。被后人称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苏轼,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两篇优美的佳作,为后世文人深深喜爱。元大德五年,著名书家赵孟頫应友人之请,书写两篇《赤壁赋》,并绘画苏轼像一幅。赵孟頫所书之《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法度严谨,用笔娴熟、精湛,笔法圆润流畅,起笔藏露交错,运笔迟速分明,转折方圆结合。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本书为 精缮碑帖 的一种。《皇甫君碑》全名《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又称《皇甫诞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丹。碑文记述了皇甫诞的生平事迹。楷书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皇甫君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 欧体 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杨士奇云: 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之飘遗,欧得晋之严整。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 欧阳询(557 641),字信本,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在湖南祁阳县,有一条浯溪,汇入湘江唐代大历六年,溪边一处悬崖镌刻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字摩崖 《大唐中兴颂》。其字自左而右,计二十一行,满行二十,字径四寸余,为颜真卿六十三岁书写的精品佳作。这一高宽均逾四米的摩崖因元结的古雅雄文和颜真卿的大字杰作,及其不错的地理位置,亦被后人誉为 三绝碑 。宋代书法名家黄庭坚诗云: 大字无过《瘞鹤铭》,晚有名崖《中兴颂》。 此颂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中华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永寿宫藏有一册宋拓《中兴颂》。此本为八十三对幅,每幅两字,幅高二十九点四厘米,横十五点六厘米。一九四三年,故宫博物院曾珂罗版印行此册,现已鲜见。编者谨将此册重新拼接推出,其字迹接近原大,供读者欣赏、临习。
《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大观帖(第10卷)》将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拓《大观帖》第十卷放大印出。此本缺失《庆等帖》、《新妇帖》、《鸭头丸帖》、《鹅群帖》等,编者采用神州国光社印本,将其补出,祥见《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大观帖(第10卷)》十六、十七、三十四、三十五页。此外,编者还用神州国光社印本,对书中第七页的 恕 、 州 、 耶 ,第三十六页的 严 、 耳 等五个字做适当修补,令其更臻完美。
本书收《集字圣教序》一卷。此次出版《集字圣教序》选用宋拓本所谓 墨皇本 作底本,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经清代崇恩收藏并多有题跋和批注。为弥补拓本中字迹漫漶,方便读者临习这一名帖,选用《集字圣教序》朱卧庵藏本、张应召藏本将其补出。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之一,收录汉代残碑四种,供读者鉴赏、临习。 《冀州从事冯君碑》,东汉永和六年(一四一)立,近年在河南孟津出土。这一残碑,仅存上半截,高一百零二厘米,宽八十三厘米。此碑结字宽博平稳,工整匀实,章法布白匀称,行列整齐,有朴茂之姿,厚重之感,肃穆之气。 《池阳令张君残碑》,共有三石。其中这一片残石于清光绪年间在河南武修发现。碑高约一百二十厘米,宽约四十二厘米,存字九行半,每行十八或十七字。此碑用笔俊逸洒脱,线条凝练而古拙,结字宽博而沉雄。 《朝侯小子残碑》一九一四年在西安出土,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碑用笔平稳,方圆兼备,笔势瘦挺,纵横自然,柔中有刚,力贯始终。 《甘陵相尚府君残碑》,一九二二年于洛阳出土,现存河南博物院。早年石被断为三截,现存两截。一截高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