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书院系列·名碑名帖完全大观:赵孟頫·洛神赋》收录多篇楷书书法作品。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家名作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宝库,且代代承启,递嬗演进,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品种,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 改革开放30年来,传统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书法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能深入细致地理解古人留下的碑刻法帖名作。而先贤们留下的碑刻法帖大多为长篇的祭文、文论、书札、碑文、铭记等,其内容、形式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且由于千百年来风雨侵蚀、捶拓剥落等原因,其中的许多碑帖漫漶或蛀蚀严重,碑帖上有些字已很难辨识。再则许多传世书迹字径很小,其中又夹杂着大量的异体字、古体字甚至早已废弃不用的字,致使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论书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 卷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秋壑图书”、“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旷奄”、“乾隆”、“嘉庆”、“宣统御鉴之宝”等鉴藏印。
《新书谱 中国书法基础教程:峄山碑》为各大艺术类院校和基础培训必修课程,讲述关于篆书书体的构成要素及临帖方法,全面剖析篆书理论与篆书书体结构关系,分为临帖精析,偏旁结构、临创范例、创作作品、集字作品、碑帖全貌等相关内容。
《中国碑帖名品·北魏墓志名品2:元桢墓志·元倪墓志·元诠墓志·元纂墓志》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该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和经验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观照整个书法史的艺术进程,汇聚历代尤其是今人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以书体递变为纵轴,以书家风格为横线,遴选了书法的书法作品汇编成一百册,再现了中国书法史的辉煌。
本册收录了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搭配了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小楷书道德经卷》以及元代另两位书法家鲜于枢和吴叡的书法作品。这堪称字字哲理的五千言,是现代人解除焦虑、困惑、迷茫的清新良药。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晚唐继颜真卿之后的书法大家。柳公权早学王羲之,又师欧阳询,颜真卿及随唐各家笔法,后形成了“体势劲媚”的独物风格,世称“柳体”柳体用笔方圆兼备、轻重有致、变化多端;结体中宫紧密、四周疏朗,严谨中显开阔超逸之态。《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是其60岁后所书,碑文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劲之中。
溥儒(1896 1963),字心畲,号旧王孙、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满族,为清道光帝曾孙。 溥儒早年留学于德国,回国后以绘画为生,解放前夕移居台湾,与张季爰、黄君翁三人成为岛上画坛中的三座大山。溥儒曾与张大千有 南张北溥 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 南吴北溥 。 溥儒善山水、人物、花卉,尤以山水见长,清新淡雅,和谐静谧。其书法习二王、柳公权、裴休等诸家,刚缝遒美,端庄秀逸。 溥儒笃信佛教,仁爱孝悌。此册小楷《心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溥儒去世前三年为其母项氏刺血而书,风格严峻刚劲,雍容典雅,实属难得之精品。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因避清仁宗颐琰名讳,遂以字行,更名顽伯,号完白山人、龙山樵长、古浣子等,安徽怀宁人。邓氏一生布衣,以鬻书治印自给。邓石如书法诸体皆工,尤擅隶、篆。其隶书取法汉碑,沉厚朴茂,遒劲爽利。其篆书纵临秦、汉,尤得力于汉碑额,用笔灵活稳健,字形方圆互用,意趣婉转飘逸。康有为评其曰: 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有孟子 。 此册篆书《心经》,纸本,书于嘉庆癸卯年(1783),为邓石如中年作品其线条饱满流畅,结体工整狭长,趣味飘逸舒展。
暂时没有内容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香岩、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清乾隆十六年(175l)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后任安徽、江苏学政、太原知府、江宁(南京)知府、陕西按察使等职、乾隆四十一年(1776),授内阁学士,值文渊阁,第二年调江苏学政,再擢湖南巡抚、乾隆四十七年(1782)后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嘉庆即位后任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提领文渊阁事。卒后谥文清。 刘墉书法初学赵松雪、董香光,早年作品『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后来,刘氏师法钟元常、颜清臣、苏子瞻等各家法帖,意与神会,自成一家。其作品用笔平淡舒缓,点画丰腴峻厚;看似拙笨软弱,全无法度,实则骨法洞达,气息富贵,如绵里裹铁,气象浑穆。素有 浓墨宰相 之美称。 此册行书《心经》,纸本,为刘墉
沈度,生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卒于明宣德九年(1434)。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为明初著名书法家,与其弟沈粲并称 二沈 。 沈度书法雍容典雅、规整端庄,被明成祖称之为 我朝王羲之 。后来,仁宗、宣宗、孝宗对沈度的书法更是赞不绝口。正是帝王的喜爱和推崇,当时在翰林院供职官吏以及内阁官僚、科举之士多效其法。此风一开,遂成台阁一体。沈度引领了从永乐到弘治间一百多年的书法风潮,直到 吴门书派 兴起,沈字日渐没落,但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有清一代的馆阁体、状元字实滥觞于沈度。清王文治评其书云: 沈家兄弟直词垣,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 1406年,沈度客燕台真如寺,应老僧元觉之请书《心经》附于李龙眠《演教图》之后。此册小楷《心经》,亦称题李公麟《维摩诘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