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赵朴初书法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400余幅作品,所选作品绝大多数为赵朴初公开发表的作品,少量为赵朴初亲友收藏的作品,均为真迹,涉及其诗词、对联、题签、题额、书信等,较好地反映了赵朴初书法全貌。本书所选作品以时间为顺序编排,所选作品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跨越半个多世纪,可以清晰地反映赵朴初一生不同时段的书法风貌。编者对作品做了释文,并就来源、相关背景也略作介绍,便于读者更加充分地了解赵朴初书法。本书对于研究赵朴初书法具有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
《书画巨匠艺库 沈尹默 沈尹默书法论丛》分为三大内容,一为书法论,包括笔法、腕法、笔意、执笔五字法以及习字方法与选帖等,二为二王书法管窥,三为历代名家书经验谈辑要释义,包含了汉、五代、唐代等名家的书法要诀。为书法研究与学习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可贵资料。
《中国书法全集》是200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刘正成主编。 该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 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二、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本册为《中国书法全集(24孙过庭张旭怀素)(精) 》,主要内容包括书家画像、原色法帖或原色作品选页、书家评传和专论、作品图版、作品考释、书家书论选注、书家年表、书家行踪示意图、主要引用参考书目、图版目录。
《中国书法全集》是200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刘正成主编。 该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 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二、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本册为《中国书法全集(24孙过庭张旭怀素)(精) 》,主要内容包括书家画像、原色法帖或原色作品选页、书家评传和专论、作品图版、作品考释、书家书论选注、书家年表、书家行踪示意图、主要引用参考书目、图版目录。
《张鹤岭小楷孙子兵法》是作者继张鹤岭小楷《道德经》后推出的有一本力作,作者不仅小楷书法功力深厚,还对中国古典著作烂熟于心,内容主要有:将《孙子兵法》进行艺术再创作,有“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之感等。本书法著作的艺术水准极高,极具鉴赏价值。
本书为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之一《鲜于枢赵孟頫行草书字典》,《鲜于枢赵孟頫行草书字典》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编,集鲜于枢、赵孟頫二人的行书、草书字范,是一部内容详实的书法工具书。 “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囊括历史上的书法家,从“二王”至明清各家,搜罗各朝代表性的书法家的行草书,以字典的形式汇编成册,方便读者查阅。本套丛书不仅包含历朝经典书家,还汇聚了书家各个时期的经典书迹。 鲜于枢(1256-1301 ),字伯机,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以草书最为精妙,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各体皆精,尤擅行、楷。对后世书法有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洛神赋》、《道德经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因碑前刻有7尊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三绝碑》、《千王碑》等。唐朝玄奘自贞观三年(629)到印度取经,历时17载,杖策孤征,行程5万里,游历西域十六国,取得大乘真经回归中土;到长安后,翻译经、律、论三藏要经共657部。为表彰其事,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李世民亲笔御题《三藏圣教序》。翌年,皇太子李治根据唐太宗的序题写《述三藏圣教序记》。《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收刻了唐太宗序文、皇太子李治记文、唐太宗答敕、皇太子李治答笺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内容,由弘福寺和尚怀仁集右军墨迹钩摹,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刻。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收李建中、石延年、唐询、苏舜元、陆经、沈辽、朱长文七人年谱;下篇收专题五篇,前三篇论周越,一篇论沈辽,一篇论新见明代横野洲草堂抄本《墨池编》。作者视野广阔,引述博瞻,条例清晰,考论有据,颇能准确展示有关对象的家世、生平、交游和书艺特色。而其辐射所及,又非宋代书家、书艺一隅,对当时的文学、历史都有所厘清,故具艺术、历史双重价值。
《中国好书法:大师尺牍精品·米芾(放大版)》讲述了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对而已。”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度书也。”“智永砚成日,乃一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米芾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