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赵朴初书法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400余幅作品,所选作品绝大多数为赵朴初公开发表的作品,少量为赵朴初亲友收藏的作品,均为真迹,涉及其诗词、对联、题签、题额、书信等,较好地反映了赵朴初书法全貌。本书所选作品以时间为顺序编排,所选作品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跨越半个多世纪,可以清晰地反映赵朴初一生不同时段的书法风貌。编者对作品做了释文,并就来源、相关背景也略作介绍,便于读者更加充分地了解赵朴初书法。本书对于研究赵朴初书法具有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
《书画巨匠艺库 沈尹默 沈尹默书法论丛》分为三大内容,一为书法论,包括笔法、腕法、笔意、执笔五字法以及习字方法与选帖等,二为二王书法管窥,三为历代名家书经验谈辑要释义,包含了汉、五代、唐代等名家的书法要诀。为书法研究与学习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可贵资料。
《吴昌硕全集 文献卷》所收吴昌硕诗稿、信札共700多件,范围跨越海内外公私藏,作品囊括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近几十家国内公藏机构,也包涵日本、马来西亚、台湾以及大陆地区私藏精品。编辑体例以人物交游为要,每件作品注录作品名称、释文、钤印、出处等等相关信息,可谓注录详尽。文献卷*限度地反映了吴昌硕各时期的交游与作品,是目前为止收录作品*多、面貌*完整的吴昌硕作品汇编出版物,可以为吴昌硕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储备,是广大研究吴昌硕以及研究近现代中国艺术进程的专家学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潘龄皋书法集 洁清自守
《当代海派书法名家肖像》摄影集的出版对于书法界来说,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为当代上海书法名人的肖像保存提供了珍贵的影像,更为研究改革开放后的上海书法的发展脉络与艺术特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书中集中的人物从年龄上看,横跨 20、30、40、50、60、70年代书法家,年龄跨度足足有 60 年。其中周慧珺、高式熊、顾振乐、戴小京等先生均已谢世,因此是一个抢救式、系统记录海派文化的大型摄影项目。翻阅这本画册,会被每一位书法家的独特气质所吸引,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书法的执着与追求,他们的笔触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作者运用多灯进行布光,表达别具一格的述人方式,展现对 人 的好奇与理解。巧妙利用闪光灯渲染画面气氛,结合人物独特的性格,以及他们置身的环境,以最自然的方式,捕捉人物最自然的情感流露
《中国好书法·大师尺牍精品:米芾(放大版)》是米芾尺牍作品的高清放大版精选集,旨在通过20幅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经典作品,让读者领略米芾书法作品的精妙。书中图片精美,力求表现原作风貌,并在原作尺寸的基础上加以放大,让读者更清晰地领略到米芾书法作品,运笔用墨的精妙、婉转,填补了市面高清书法作品集的空白。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 北宋四大家 。其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 八面出锋 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 尚意 书风的代表书家。由于米芾的书法风格表现出爽捷、痛快的审美特点,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因此得到了众多学书者的喜爱,取法、研究者甚众,其书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继承。本书法集收录了米芾的传世书法精品,力图全面展示米芾书法的韵味精髓和整体风格,本书特别适合书法爱好者、书法鉴藏者及广大读者收藏、赏阅。
《 翰墨风神(套装共6册) 》是中华文化中一门独特的艺术,故宫博物院之书法藏品更是极为珍贵。本系列从中精挑细选名家名篇,全篇完整收录,其中大多为该名篇同一书法体中公认*好的版本,极具典藏价值。 《翰墨风神(套装共6册)》本系列特点在于一书多用,既可欣赏印刷精美的书法作品,针对某些特别值得点评的字体提供书法赏析,又将名作中*精彩的部分制作为字帖供读者摹写,还附上释文及注释以便读者了解名篇的内容。此外,每一册都精选一幅作品做成拉页,可供读者裁下装裱之用。
《苏轼/**书画名家杰作复制精选》精选苏轼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经典长卷作品28幅,**地再现了苏轼书法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纵逸豪放的艺术特色。整幅长卷连绵不断,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苏轼书法作品遒劲古雅、肉丰骨劲 、外拙内美的艺术风格。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红学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交游广泛,兴趣爱好众多,会作画、刻章,更是写了一手好字,其作为学人,墨迹非常珍贵。 本书收录了一系列端木蕻良与友人来往的信札、案头诗词、日常小文,正是这些常人未曾见过的宝贵墨迹,更体现了学人光环下的真实,为读者还原一个鲜活的、真实的、可爱的学人。这套书真正做到了让艺术与书的相遇,让高贵的灵魂与读者相遇。
此卷系沈鹏先生申夏日新作,既浑厚高古又清新自然,不拘不守,典雅宕荡,足可比肩历史上任何一位书法大家,诚散僧入圣之境也。此卷的单独出版,不仅为当代书坛送来清风,起到坐标之作用,同时也是当代书法水准的展示,在宏扬文化、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下,显得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