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称作“圣人”。一部《论语》道尽人生百态,思想穿透千年,其文约意丰的言辞语句,蕴含着鲜活的中国智慧和包罗万象的人世道理,可助人修身、为学、齐家、治国。这《论语》一共20篇约500章,每天只需读懂、 读透一两章,一年便可读完整部《论语》,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享受 硬核的中华文粹,建立终身学习的思维模式。 本书一大特色是把书法和《论语》有机结合, 书法家、中国书协 孙晓云女士用精致小楷抄写整部《论语》,力求把枯涩的文字变为书香墨趣,这本书饱含着她独特的艺术情思,通过书法墨迹传颂出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同时由府建明教授对原典原文斟词酌句且饶有趣味地进行了细致、简明的解读,既可以帮助初涉古文的学生翻译古文,也为深入阅读提供知识性的注解和引导。这部《日读论语》是一部极为独特的“国学书法
\"孔子被称作“圣人”。一部《论语》道尽人生百态,思想穿透千年,其文约意丰的言辞语句,蕴含着鲜活的中国智慧和包罗万象的人世道理,可助人修身、为学、齐家、治国。这《论语》一共20篇约500章,每天只需读懂、 读透一两章,一年便可读完整部《论语》,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享受 硬核的中华文粹,建立终身学习的思维模式。 本书一大特色是把书法和《论语》有机结合, 书法家、中国书协 孙晓云女士用精致小楷抄写整部《论语》,力求把枯涩的文字变为书香墨趣,这本书饱含着她独特的艺术情思,通过书法墨迹传颂出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同时由府建明教授对原典原文斟词酌句且饶有趣味地进行了细致、简明的解读,既可以帮助初涉古文的学生翻译古文,也为深入阅读提供知识性的注解和引导。这部《日读论语》是一部极为独特的“国学书法
在遼寧省博物館,藏有一件唐代孫過庭草書千字文第五本卷。這卷書作縱二十五點七厘米,横八十二點五厘米。其書體以今草為主,摻有章草,草法上下連接,甚為精熟。有方家評說,此書作沉着而飄逸,勁健而婀娜,是學習草書的典範。亦有學者認為此卷并非孫過庭原作,而是以后的臨本。《孙过庭草书千字文》編者孙宝文以為,這件墨蹟即使不是孫過庭原作,也是可供后人學習和欣賞草書的珍品佳作。為便於讀者仔細欣賞和臨習這卷珍蹟,編者特將其原大、放大印出。
《历代书法经典放大系列:颜真卿祭侄文稿》是从中国书法史上精选出的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历代经典碑帖,采用仿真印刷技术,可能地还原作品的原貌印制而成。书前有作品简介,书中附释文,适合低各水平的书法学习者研习,实为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
《大家书院系列·名碑名帖完全大观:赵孟頫·洛神赋》收录多篇楷书书法作品。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家名作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宝库,且代代承启,递嬗演进,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品种,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 改革开放30年来,传统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书法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能深入细致地理解古人留下的碑刻法帖名作。而先贤们留下的碑刻法帖大多为长篇的祭文、文论、书札、碑文、铭记等,其内容、形式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且由于千百年来风雨侵蚀、捶拓剥落等原因,其中的许多碑帖漫漶或蛀蚀严重,碑帖上有些字已很难辨识。再则许多传世书迹字径很小,其中又夹杂着大量的异体字、古体字甚至早已废弃不用的字,致使
编者从历代最有名,代表性的丛帖《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大观帖》《群玉堂帖》《绛帖》《忠义堂帖》《郁孤台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中精选出最有名望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法帖。原色精印,装帧典雅,释文,是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经典范本。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因碑前刻有7尊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三绝碑》、《千王碑》等。唐朝玄奘自贞观三年(629)到印度取经,历时17载,杖策孤征,行程5万里,游历西域十六国,取得大乘真经回归中土;到长安后,翻译经、律、论三藏要经共657部。为表彰其事,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李世民亲笔御题《三藏圣教序》。翌年,皇太子李治根据唐太宗的序题写《述三藏圣教序记》。《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收刻了唐太宗序文、皇太子李治记文、唐太宗答敕、皇太子李治答笺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内容,由弘福寺和尚怀仁集右军墨迹钩摹,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