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篆释源(增订版)》作为一部梳理和探讨汉字源流的参考书,是为了给研究金石之士提供一部以汉字音符为纲目的工具,也是给对汉字字体演变有兴趣的同志展示一部篆书汇编的资料。由于它以解释汉字字源为主,所以它不起一般字典解决所有文字音义的作用。本书与旧集诂书不同处,乃系以字体演变实例为主,注以简明之释文。既可作了解汉字源流之读物,亦可为掌握书法艺术者提供比较研究之资料。根据《说文》中大部分是形声字之实际情况,本书编为形与声两部分:形符部分是对汉字所反映客观世界的种种造型的划分和归类。声符部分是声符以及所组合的形声字各个系列。原始的表形或表意文字,乃是文字源头。对派生字来说它是初文,对变形字来说它是本字,所以本书都予以简要的解释。释文,着重介绍近现代学者考释结果;当然,各学者的考释对某
从古到今,书画家大都有名,有字,又有号,甚至别号及斋号。书画上的名款、题记,本身就是“书法”,辨别它们的真伪,其重要性不亚于其画作。本书从学术研究的高度,首次搜集了现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四百六十六人的印鉴约三千方,款识五百余件。每位书画家还列有原名、曾用名、字号、别署、籍贯、生卒年、斋号、工作单位、现居住地、出版作品等个人简历。本书不仅为鉴赏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珍贵材料,因而能够成为一部多元的大型实用工具书籍;同时,不同名家的不同书法风格(名款)及篆刻艺术的荟萃,也使得本书具有的独立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本书填补了中国现代美术史、鉴藏史的空白,因而成为美术史家、鉴藏家及批评家的工具性图书;在美术史研究及外学术交流中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氏中山篆作品集》讲述了:三器铭文时间比小篆早近百年,字形修长优美、圆润流畅,书体风格与此前的甲骨文、金文,此后的小篆等皆大异其趣。此次发掘引起了历史、考古、古文字学界浓厚兴趣,迄今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令人遗憾的是,如此重大的古文字新发现却一直未能引起书法界的应有关注。有鉴于此,本文不避谫陋,拟从中山国史述略、“中山三器”铭文释文、中山文字之古文字种类归属、中山文字三种书体风格比较等四方面入手,对所谓“中山篆”及“马氏中山篆”作以较为全面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