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鉴赏”由紫航文化与五洲传播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编制出版,是为爱好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们精心选编的一套全英文高品质画册。包括:《中国绘画珍藏》、《中国历代山水画》、《中国历代人物画》、《中国历代花鸟画》、《中国历代书法》。 《中国历代书法(英)》为中国历代书法作品集,为全英文版本。
书法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中国也是世界上较早拥有文字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在陶器上刻印文字,只是这种文字较多地带有符号的意义,名为“刻契陶文”。到了商代,出现了较成熟的且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后又出现了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等。也正是这些文字,演绎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历史。因为,文字是文明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法”,是指中国汉字的书写艺术,在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篆、隶、行、楷、草等书体形式。当然,在书法的演变中,也可以看到许多分支和变体,如篆书就有“大篆”、“小篆”(秦篆)和“缪篆”之分。草书就有章草、今草、行草、狂草等。楷书也有正楷、馆阁体等。当然也有一些个性极强的书法,如郑板桥自诩的“六分半书”。而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传
赵孟烦,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浙江湖州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异同为中峰明本和尚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且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昆山州淮云院记》为赵孟頫代表作之一。此帖是赵书成熟时期的楷书代表作。书法风格以“唐楷”为主,同时也吸收了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某些成分。变扁阔厚重为清朗疏宕,在笔法的运用上也更为圆润精致,富有弹性。中国的楷书艺术,在唐代达到鼎盛后,逐渐失去在书坛的主流位置,直到赵孟烦出现后,楷书才得以复兴和延续。这是赵氏
《21世纪校本课程建设系列丛书·金石心印:篆刻入门》是在学校多年篆刻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成果,是专门为小学生编写的篆刻校本教材,亦可作为学生兴趣活动或篆刻爱好者入门的自学读物。可能有个别章节与一般篆刻教材分类方法不一致,但却是在大量实践中反复修改与调整中确定下来的,是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小学生性情活泼、动手能力强,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时期。与此同时,我校开设的书法、国画等课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书法、绘画的技能,这些都为篆刻这门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和基础。 《21世纪校本课程建设系列丛书·金石心印:篆刻入门》内容可安排80课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灵活安排,如部分篆刻实践活动可安排在课下学生自主完成;选讲
“名碑名帖描摹临精讲精练”丛书是一套切合书法基础教学和初学者自学精练,实用性很强的字帖。其以历代的经典法帖——《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勤礼碑》、《玄秘塔碑》、《胆巴碑》、《兰亭序》、《圣教序》、《史晨碑》、《曹全碑》为范本。 《新编行书实用大字帖》集行书技法精讲,描红、临写于一身。采用全新可直接在帖中书写的形式(可先用浅色反复多次练习),强调技法、描摹、临写结合,三者互为补充。同时在范字中配画了毛笔运笔走势的轨迹,运用笔势图解的方法,使书法教学更为直观实用。从而使学书过程不再感到理解困难。是一本学校书法教学和初学者自学的实用教材。 本册主要以王羲之《兰亭序》帖为编写范本。王羲之行书具有潇洒流畅、优美俊逸的无穷魅力。其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牵丝映带,其
本字帖所选内容是唐宋及古代诗人的代表作,其中不乏有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言佳句。本字帖诗选广泛,诗体有五言、七言绝句和五言、七言律诗共四十多首。采用颜体笔法书写,尽量保持其用笔和结构的基本特征。 本字帖的优点:一是打破以集字方式生硬拼凑诗选的局限性,克服选字雷同、整体行气滞板的缺点,使本字帖笔意新颖、整体生气;二是消除了集字作品露现的风化剥蚀,笔迹模糊漫漶的弊病,导致初学者对碑帖认知和理解上所产生的歧误和困惑,给临写者造成困难和障碍。本字帖字迹清楚,线条纯润,字口明晰,用笔直观,作为给初学者临写和创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也可供赏读,是一本集赏读、临写和创作并用的学书工具书。 但初学者务必多结合颜真卿《颜勤礼碑》《自书告身》等碑帖的临习,真正领会其用笔和结构的艺术特征,才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 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 ,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孙宝文编的《王铎书王屋图诗卷/彩色放大本中国 著名碑帖》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 ,收天津博物馆藏一卷王铎绘王屋山图并书诗珍迹。 此作纸本,纵二十六厘米,横五百一十二点五厘米。 这卷书画合璧,是书家五十六岁时为友人自玉书绘的 精心之作。
本书从书法历史、书法修养、书法技巧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有助于中小学老师和学生陶冶书法兴趣和书法艺术修养。
书法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源远流长。 我国历史上书法家灿若群星,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流传千古。 小楷作为楷书的一种,始于汉末三国魏晋之际。在印刷文字还不方便的时代,通行的正式郑重文书都需要以小楷书写。自隋唐以来,直至清代,都把小楷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若不及格必将名落孙山,因而,小楷书法自然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小楷通行年代已久,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长于小楷的书法名家,以及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小楷作品,如魏国钟繇书《宣示表》,东晋王羲之书《乐毅论》、《黄庭经》,唐代钟绍京书《灵飞经》,元代赵孟頻书《汲黯传》、《道德经》,以及明代文征明书《真赏斋铭有叙》,王宠书《圣主得贤臣颂》,祝允明书《醉翁亭记》、《前后出师表
《曹全碑》全称《汉凳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立,明万历初在今陕西合阳县出土,清康熙壬子后断裂缺字,公元一九五六年移存西安碑林。隶书,二十四行。朱履真曾言此碑:潇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编者耗数月之功,对每首古诗中的选字反复斟酌比较,做到既忠于原著,所有点划仍出于原帖,无一笔代写,又不生搬硬套,适当地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协调,终成此帖。
《篆刻学类要》,劳笃文(1894—1951)纂录,成书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原书将历代篆刻经典中有关篆刻理论(含技法理论)的论述,进行分类纂辑,分学古、体裁、摹篆、章法、刀法、神韵、通论、边款、拓印等九章,是篆刻史学上部类编性质的理论工具书。本书在劳氏原书基础上,进行校勘、注解,并插配相关印章,更便于今日读者阅读。
本套近临习字帖,有以下特点:一、采用市场上近期新热点水写布作为书写材料,可反复使用,清洁、实用、成本低廉;二、本套丛书充分考虑书写者使用习惯,采用近临卡片式设计,使用时,每个字的临摹都直接放在手边,比图书临摹更方便,观察更仔细;三、采用折叠式卡片设计,较之单页不容易遗失,比装订成册更方便使用。
本书选自历代名人碑帖中临摹,可作为小学中学练习行书来用。本书由笔画少到笔画多而排列。
雁塔三藏圣教序记通称雁塔圣教序记,又称恩寺圣教序记。序为唐太宗李世明撰,记为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所撰,褚遂良正书,序文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记二十行,行四十字。永徽四年(公元六五二年),序记由万文刻于石上。二石分到嵌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左右,故名。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经史,工于隶楷。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叹息:“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征就推荐褚遂良,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宝爱王羲之书法,以金帛悬赏征购。一时天下王书争送至京,难辨真伪。惟遂良能品评鉴别,并编目藏入内府。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传世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
本书在分析这个碑本时采用了两个方法:一是用“定量分析法”,利用了尺子和角度仪对字的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寻找出其中许多结字规律,并力求概括出这些特点;二是用打“字格”的方法,对此碑书法的结构、点画、部首的分布进行研究。魏碑书法的结构、点画、部首的分布进行研究。魏碑的刻石书法,由于年代久远,对碑有残损,字口多不清晰。今人为方便学习,对碑中的字体选精祛劣,进行了放大整理。所选范字被放在页面的方格中,一般初学书法的爱好者常常会误以为那个方格就是写字格。其实这样理解晃够准确的。这次把所选范字沿字的笔画外围打了方格,认定这个方格既是字的“字格”。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字的结构、笔法、笔意,寻找出许多规律性的东西。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初学写字的人能有帮助,而对有书法学习基础的人也会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