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收录常用字字形共计二千七百余个,基本上汇集了目前能够见到的启功先生的所有常用字楷书。因此,《启功书常用字》的出版一方面可以为喜爱启功先生书法艺术的广大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份真实、全面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习书法的广大中小学生以及爱好者提供一本规范、实用、好看的经典楷书字帖。 作为一本楷书字帖,《启功书常用字》还具有以下的特点:,字形都是墨迹,能够表现出毫锋墨彩,使学习者可以观察到真实的笔法。第二,以简化字为字头,按照简化字的部首进行排序,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排序为参照,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第三,在注重简化字的同时兼顾繁体字,凡简化字有其相应繁体字的,则繁体字排列在简化字的后面。第四,此书在具有部首检索的同时,还附有
本编旨在为温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开展地方史研究提供资料,所录碑文一般仅行分段、标点。其有题署者,按原次序排列,以存原貌。收录碑文地域范围,以事关温州全局者为主,其属旧城区者一并收录,城郊农村酌选一二以见梗概。收录碑文时间,下限止于建国前,上限不拘,宋代以前碑文,迄今尚未发现,故起始于北宋。收录碑文性质范围,限于传统碑记,墓碑及其他刻石除外。收录碑文,由于分类内容多少参差不齐,故不依内容性质分类编排,而按宋、元、明、清、民国顺序排列。共收各类碑记210件。篇末加“附注”,说明碑记来源及相应情况,个别疑难文字酌加诠释,有异说者则摭拾资料提供参考。作者生平则就力所能及略行介绍,生平未详者亦予以说明。
颜真卿(公元七0九——七八五),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东晋书圣王羲之后成就、影响的书法家。他所创立的『颜体』影响巨大,创造了楷书艺术的髙峰,后世乃至现代书家均以『颜体』为楷模,筑成基础及功力。颜真卿之书集晋唐数百年雄健之风而又一变古法,卓然自成大家,其书特点鲜明,以篆隶之笔势,化瘦俗为雄厚,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为稭书创立千年之兴盛。『王琳墓志』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一一00三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市龙门镇张沟村,碑高九十厘米,宽九十点五厘米,志文三十一一行,满行三十一一字。颜真卿署『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一一十五岁举进士,时任此职,此志彰显其早年书法才华。 墓志主王琳,『润州剌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
简琴斋篆刻创作最活跃的时期几乎全在民国。他是一位以甲骨文入印载誉印史的独特的篆刻家。简氏一生对历代金石文字情有独钟,从先秦契刻到汉魏六朝碑版均博涉约取,运用于创作。以少胜多,因小见大,神采焕发,从印面到边款均浑朴而生辣,英迈爽利。食余未尽,更以刀当笔,别出心裁,直接在石面节临历代金石文字成《千石楼印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艺术情感。创作内容的选择也是他的特色之一,简琴斋刻印,好撷经史子集的名句入印,片言只语,出之以先秦文字,意蕴深厚,一字千金。本书是他的作品精选集,为爱好者提供了一份学习、研究的资料。
本書分為「彙考编」與「研究编」兩大類。 「彙考编」分圖版和考訂兩部分。圖版選用帖文完整的明末祁豸佳舊藏本,即現藏日本的三井本,以便讀者與釋文對照比較。考訂共分 校訂 、 考評 、 資料 一個部分。 校訂 除了帖文中的一些人名、地名、特殊用語以及一些必要的語釋外,只作校勘,或引錄前人觀點,不出帖文今譯或大意。 考評 主要概述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觀點,反映古今中外(主要是日本》的相關研究成果。儘管如此,编撰者對某些問題的解釋也僅為一家之言,其中有些疑問也在此一並提出,乞教方家共同探討。凡此皆在校訂、考評中加附按語《「春按」說明。 資料 博採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意見,原文引錄,以便參考。如包世臣《十七帖疏證》、應成一《《十七帖》文義釋》、阿濤《十七帖作品考釋》、王玉池《王羲之《十七帖》譯注》等基礎性論考,
孙子兵法,华夏经典;中外推崇,藏读有益。许多青少年朋友以及文职工作人员、白领,还有众多硬笔书法爱好者都很喜欢用美工钢笔练字。
正如美国诗人庞德所言,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的诗词与书法艺术总是结合在一起,相映成辉。为能更好地体验,更进一步地回味先人爱国爱民的情感历程,我们采用字帖这一形式,并邀请了两位和工期从事书法艺术研究的金鉴才、骆恒光两先生书写此帖。本帖共收录唐诗二十六家四十一首,宋词十四家十九首,共六十首唐宋诗词,并用简繁、横竖、行书与行楷两种对映的体格书写,最后还对这六十首诗词作了简要介绍和赏析,使爱好诗词、书法的朋友们可以更细细地品味这些诗所表达的情操和精神,体验那美妙和丰富的情感。
丛书坚持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以印学史框架为学术支撑,以历代玺印篆刻遗存及印学文献为基础,荟萃印学史专家、古文字学专家、篆刻创作家的综合视野,紧贴篆刻研习规律,遴选最能够体现各个时代、各种形制和各个名家流派风格的典型作品,呈现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精华。 丛书分三辑,辑玺印史系列,第二辑名家流派篆刻系列,第三辑专题印系列,三辑总计约五十卷。每卷由三部分组成,部分本卷概述,第二部分印蜕及释文,第三部分相关史料文献,其中第二部分编排以从易到难的临习鉴赏进阶安排,兼顾类型特征和审美倾向。 此次批推出玺印史系列七种,后续品种近期推出。
《章草要诀歌》用五言歌诀的形式,对章草的源流、书写、辨识等环节进行示范讲解。因其文便于诵记,其字又可作临习之范本,还可为今草学习者作为溯源与借鉴的对象,因此《章草草诀歌》能广为流传。 本书作者以卓定谋藏本之珂锣版影印本为底本,对原《章草草诀歌》进行改编、校注: 一、将字面放大; 二、对残损范字加以调整; 三、校订并增添了印刷体释文,将释文中的简化字、异体字和旧字形一一注出; 四、删除了原书中与现今使用者关系不大的跋文,而增加了有学习借鉴价值的《补订急就章偏旁歌》,还附有古今名家章草作品多幅。
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家名作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宝库,且代代承启,递嬗演进,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品种,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 改革开放30年来,传统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书法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能深入细致地理解古人留下的碑刻法帖名作。而先贤们留下的碑刻法帖大多为长篇的祭文、文论、书札、碑文、铭记等,其内容、形式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且由于千百年来风雨侵蚀、捶拓剥落等原因,其中的许多碑帖泐损或蛀蚀严重,碑帖上有些字已很难辨识和卒读。加之许多传世书迹字径很小,其中又夹杂有大量的异体字、古体字甚至早已废弃不用的字,致使今天的书法爱好者面对传统碑帖,往往望而却步。但众所周知,书法
黄宾虹一生嗜古玺成癖,终生致力于古玺印的收集与整理,对近代古玺印的研究贡献巨大。本次出版《黄宾虹集古玺印存》底本由邹涛先生提供,原书四册,内有蓝色版框。横七点五厘米,竖十二点五厘米,书口有『滨虹集印存』或『滨虹集印』字样,其中收录黄宾虹所藏古玺一百四十九枚,多数有黄宾虹手批注释或钮式说明。此次出版,合四册为一册。
《赵孟頫文集》是任道斌先生对传世公认的赵氏书画真迹作的梳理,为中国美院教授任道斌辑集点校的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文集,包括诗词曲赋、碑铭、记、制、赞、序、疏、题跋等所有文体,是目前赵孟頫存世文字的全面汇集。新得碑文、题跋62则,信札67通,并赵氏代管夫人作信札3通,补入其文集中,留存历史之真。所以此书是研究赵孟頫的比较全面详实的文献资料。此外,还补辑了词《巫山一段云》十二首及文《翠寒集序》,原件采自北京图书馆善本室。附录中还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松雪斋集提要》及《赵孟頫系年简编》,以供参考。
有清一代,书坛繁荣,承帖尚碑,交相辉映,名家辈出,五彩纷呈,然而能兼善诸体,尤以回腕执笔之法切入妙境者,唯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进士,历行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及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考官和四川学政等了。子贞多才多艺,工诗善画,精通经史、小学,旁及篆刻、律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巧取各家之长,妙融各体之奇,脱古立新,独具风采。子贞之所以雄踞书坛,除其悟性优异而外,勤奋是其重要因素。《清稗类钞》称其[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腕]。在跋《张黑女墓志》时自云:[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足见刻苦之状。子贞产生以临帖为日课,真、行、隶、篆,无不潜心临习,所以临
《古典篆刻的人文意蕴》是一部评述中国古典篆刻艺术的专著。该书以史为经,以人物、篆刻事件和篆刻作品的审美为纬,编织着中国篆刻史上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在叙述中,其以史载人,以人说印,以印论艺,将重点放在篆刻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曲折的人生经历,对每一个于篆刻艺术作出贡献的印人和事件为切入点,纵鉴正史野史,列举悬疑,陈述观点,探幽发微,择善而从,力求全面而准确地还原出历史的风貌,并以全景式的方式展现出博大精深、绚烂多姿的中国古典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国象形文字发明并摹刻、书写于陶器之上时起,玺印篆刻艺术就开始萌芽。商代以后,通过金文的铸造和甲骨文字的刻写,中国古人进一步掌握了铸、刻、模制等多种方法,为玺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齐白石印集》为《中国印谱全书》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齐白石在印谱方面的经典之作,力争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一套完整丰富的艺术数据。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魏徵撰文,欧阳询书。 九成宫原名仁寿宫,隋文帝时建。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避暑时,发现了一道泉水,于贞观六年(公元六三一年)立此碑。 欧阳询写的这部醴泉铭,书法刚劲有力,一笔不苟。此碑由于年久腐蚀,椎拓过多,笔划变细,到清初时已非常瘦细,后又被人加刻使粗,更失原貌。此碑翻刻本极多,但好的很少,旧时的一宋拓“栉”字未损本,已视为奇珍,而“重”字未损的北宋时拓本,更为罕见。此次影印的拓本,应早于“栉”字本与“重”字本,与二者相校,所存完好的字还多二十余处,而且笔墨丰腴,锋颖如新。 我社编辑出版的《西泠印社法帖从编》均取原迹或尽可能的拓本和复制品拍摄、电分制版精印,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实的艺术感受,以利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形象和气质。
《行草大字典》是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系统。
本书从用笔、结体、章法、创作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草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