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了电影如何传入中国,中国的戏曲舞蹈。内容涵盖影视艺术理论知识、影视艺术类型阐析、影视艺术发展史、影视艺术鉴赏与批评多个方面。从基础入手介绍了电影的载体、电影的分类、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媒体、电影奖项,并且详细介绍了中国戏曲的基础知识。书中还介绍了舞蹈和戏曲相关知识,并科普了奥斯卡奖项等相关内容。
本书是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根据本人创作实践经验编写的电影叙事技巧教程,其专业性、实用性、经典性为全球各影视院校所公认。作者不对电影的拍摄工作做过多理论论述,而是集中从实践经验入手,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细致精准的研究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涉及到电影制作中如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关键问题,对两个以上演员对话场面的处理、摄影机位三角形原理的运用、内外反拍等也均有详细论述。全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 本书译者多为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如周传基、吕锦瑷、李溪桥、裴未如等,译稿准确流畅,影响深远,被北京电影学院列为书目,更有人盛誉此书“开启了中国电影新的时代”。
本书是极有影响力的法国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安德烈·巴赞(AndreBa-zin,1918-1958)的论文选集.虽然这些论文在形式上是对一些重要影片的评论,但是作者在这些评论中广泛涉及了电影美学,电影社会学,心理学,电影写实主义流派等方面问题,系统地表述了作者的电影本体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后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与传统的电影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独自的理论体系,对西方当代电影有著重大的影响.对于以批评的角度研究巴赞电影美学思想和西方现代哲学,文艺思潮在电影领域中的反映,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被视为电影理论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50年法国电影评论的发展及电影现实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巴赞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提出或主张的电影本体论、长镜头理论、景深
凯瑟琳·罗素所著《成濑巳喜男的电影(女性与日本现代性)》讲述了作为最多产、尊敬的日本导演之一,成濑巳喜男(1905—1969)在1930年至1967年间,拍出了89部电影。成濑是一位片厂导演,以不超支和按时完成电影拍摄而闻名。在他漫长的电影生涯里,他执导了风格各异的情节剧,在调子上秉持一种非凡的连贯性。他的电影,或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或根据原创的剧本拍摄,背景大都设定于当代的日本。成濑的许多电影属于“女性电影”。它们以女性为主角,描绘女性的激情、失望、乏味的生活和她们的生存境况。尽管成濑或他的电影观众都不认为她们是“女性主义者”,然而他的电影却一再地强调(如果不说是挑战的话)了日本社会的僵化的性别标准。考虑到围绕着成濑电影的复杂的历史和批评议题,对导演的全方位研究需要一种创造性的和跨学科的方法。罗素
脚本是电影的设计图。脚本上写明了时间、地点、场面、角色的行动、心情等要素。阅读脚本时,起初谁都会先想象一下那个镜头吧。但是,即便能想象出场面和状况,实际拍摄影片时,也必须考虑该从何处开始着手以及如何拍摄镜头。所谓镜头切割就是将文字脚本进行影像化剪辑的步。 《电影分镜训练》以我的四篇原创脚本为基础,剪切了“要是我的话就这么拍”的分镜。这一个一个的镜头都是有意义的。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选择这种画面尺寸来拍摄呢?这通常是由于我意识到了这些镜头在剪辑上的联系性。尽管怎样把脚本影像化这个问题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但希望我个人的解答能够作为一个参考,对读者进行影像导演的训练有所助益。《电影分镜训练》里介绍的原创脚本全是不依赖CG之类的技术,单靠镜头切割的技巧就可以实现拍摄的作品。 《宁静
科克托喜欢强调自己是假的电影艺术家,电影不是他的职业,他使用电影,就像开车,是为了用文字以外的方式“展示”诗歌、小说、戏剧或文论。本书汇集了科克托对电影的思考,对当时的导演、演员和重要作品的评论,以及对他自己所谓“电影之诗”的详细分析和说明。在这些文章里,熟悉他的人将会发现一个忠实于自我的科克托:高级木器匠人,丝毫不是招魂巫师;被存在和创造之难折磨着;总是站在被告,而不是法官一边。
本书旨在介绍美国出版的各种有关叙述体长片的编剧技巧的概况,对它们进行统一分析,这在历史上还是次,在美国也是如此,并与一整套理论和实践论据相比较:戏剧叙事的传统。 个难题是筛选美国的有关编剧写作的书籍。从二十世纪的头十年开始,美国每年有多部剧作论著出版。对它们进行历史总结的任务尚待完成。甚至仅仅限于八十年代最有价值的论著,筛选工作也并非易事。我们选出了五部著作:拉乔斯·埃格里的《剧作艺术》主要关注编剧理论,分析并讨论了剧本的主要基础;尤金·维尔的《电影和电视的写作技巧》对电影剧本的写作有非常出色的论述;席德·菲尔德所著的《电影剧本》和《电影编剧参考》则着重研究剧作结构问题;汤姆·斯坦普尔在《电影剧作结构》一书中把上述非常技术性的观点放在现代的发展中加以认识,正如其标题所指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