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影评集。徐皓峰的影评被很多专业读者称为“惊艳之作”。影评的写法有很多种,尤其忌讳教条和千人一面。徐皓峰有着自己的写法,张艺谋、陈凯歌、李安、吴宇森等导演的电影,被作者装进自己知识的筐子里,却没有贩卖思想和人生哲理之嫌。其涉猎的兵器、武技、佛道、围棋等知识,随意出手,点缀其中,用以解析电影中一个个角色和情节。从颇受瞩目的大制作《卧虎藏龙》《赤壁》《十面埋伏》,到独具风格的《放·逐》《春夏秋冬又一春》,作者的美学体系、文化观念自成一体,恣意放笔,文风犀利,观点独到,态度直率,尽显其趣味所在,与他的电影、小说创作浑然一体。
这是一本“大胆开麦”“敢于挑战公论”的影评集,精选自 知名电影评论家马克·卡曾斯刊登在《展望》杂志上的专栏文章。秉持着批评家的使命感,作者思考着新千年电影的诸多变化,探寻表象下潜藏的真实,以期为不甘“受骗”却无暇深究的观众提供新鲜的视野。这些文章涉及“亚洲电影美学”“西方中心的荒谬”“电影中的暴力与人文主义”等话题,亦走近并描绘了作者眼中的蒂尔达·斯文顿、张曼玉、罗曼·波兰斯基、大卫·林奇、伯格曼等电影人。本书不仅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也是留给下一代影迷的盛世备忘录。
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是 电影小子 一代中*年长的一位,他与马丁 斯科塞斯、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等人,于1970年代为好莱坞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气象,引领新时代。科波拉以传奇般的《教父》 三部曲 (1972 1990)重振了片厂时代的辉煌,用《现代启示录》(1979)探索了越战中迷失的美国灵魂,并指导了美国电影史上十分杰出的一些演员,包括马龙 白兰度、阿尔 帕西诺、罗伯特 德尼罗。他早已不再是听命于好莱坞大片厂的导演,而成为一位独立电影制片人。 本书以创作折射人生,以人生透视创作,全面探讨了科波拉的电影成长之路 初创期、*期、成熟期、平稳期与逆生长期,以线性叙述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代导演宗师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那些经典之作背后发生的精彩故事。由此,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电影大师的艺术世界,也能更深刻地理解电影本身。
本书作者葛颖是 电影评论家,被影迷称为“行走的电影百科全书”,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专家评审。 书稿收录电影《细细的红线》《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2046》精读文章,为作者逐个镜头反复观摩之后精心打磨而成,历经多次增删, 终定稿。同时配有精美的电影镜头插图,带读者穿越银幕内外,窥见电影技术奥秘,体验视听美学盛宴。《细细的红线》《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2046》三部影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是创作者的创作意志在作品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二是影片充满了奇思妙想、路数正宗,元素的总谱感清晰,是很好的电影入门案例。
周夏女士的学术研究用女性主义理论、方法去观照、审视整个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女性在电影业的表现情态,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显然,这部著作为解读“中国早期电影”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不乏多层次多方面的启示意义。当然,这只是“中国女性电影”研究的部分成果。自1949年至今,中国电影随着社会不同阶段的更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经历了新媒体技术的革命,逐渐走向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多样化类型化的发展格局,而“女性命题”在这一阶段的电影中也变得异常复杂,期待她早日完成她所规划的完整的《中国女性电影史》。
《卡萨布兰卡》的真正主题不是战争,也不是爱情,而是:英格丽·褒曼的“看”如何主宰了这部影片的命运。好莱坞的当红小生加利·格兰特怎样以毕生诠释了“一直不松手”的演技?瑞芬·舒丹摄影机里的法西斯美学,是电影 无法言说的罪与美;梅塞德斯私语嘉宝,“别说我从没给过你花”。特吕弗的浪漫,戈达尔的先锋,两位分道扬镳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 终在影迷们心中达成了和解……本书是知名影评人毛尖的电影笔记,收录了一百多部永垂影史的经典电影及其演员、导演,带我们读懂电影里和电影外的故事。
《动画概论》第三版立足于世界动画领域前沿审视动画学科,本着认识、实践、再认识的科学信念看待动画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版《动画概论》不是以前版本的简单补充,而是在重新调整理论框架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充实完善,通过系统讲述知识的来历和用途达到科学传授经验的教学目标。全书共分三篇。“认识篇”包括动画的历史概貌、形态构成和应用领域;“实践篇”从学习效果出发,合理组织内容、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研究篇”指出理论范畴、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大学本科生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提供参考,同时给那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引见研究方法与案例。后两章针对学科发展和就业需要,概括论述学科特点和职业平台。本教材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知识输出规律设计章节,针对大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划分内容,兼顾跨专
作为漫画家和动画导演的手冢治虫,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即便如此,他仍立誓每年看足365部电影,甚至还“接单”了《电影旬报》专栏,哪怕“正事儿”截稿日近在眼前。这本忙里偷闲的随笔集,展现了手冢治虫
圣诞舞会、韦斯莱家的婚礼、《预言家日报》和《唱唱反调》,以及《妖怪们的妖怪书》《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生平和谎言》……庆祝活动、美食,以及书和报纸,这些都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出现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