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庐曲谱》收录昆曲《琵琶记》、《红梨记》、《玉簪记》、《邯郸梦》、《牡丹亭》、《紫钗记》、《疗妒羹》、《西厢记》、《铁冠图》、《金雀记》、《千钟禄》、《西楼记》、《长生殿》、《渔家乐》、《牧羊记》、《慈悲愿》、《雷峰塔》、《孽海记》等十八种剧目,共计二十九出戏,末附《度曲一隅》,则是粟庐七十五岁时灌录十三面唱片时手书的曲谱。《粟庐曲谱》准确而细致地体现了昆曲的俞派唱法,举凡啜、叠、擞、嚯、豁、断、撮、带、垫各腔,以及曲中换气所在,符号精审详备。此外,书中还附有粟庐的《度曲刍言》和俞振飞所著的《习曲要解》,对于欣赏、研究与学习昆曲,裨益良多。
《粟庐曲谱》收录昆曲《琵琶记》、《红梨记》、《玉簪记》、《邯郸梦》、《牡丹亭》、《紫钗记》、《疗妒羹》、《西厢记》、《铁冠图》、《金雀记》、《千钟禄》、《西楼记》、《长生殿》、《渔家乐》、《牧羊记》、《慈悲愿》、《雷峰塔》、《孽海记》等十八种剧目,共计二十九出戏,末附《度曲一隅》,则是粟庐七十五岁时灌录十三面唱片时手书的曲谱。《粟庐曲谱》准确而细致地体现了昆曲的俞派唱法,举凡啜、叠、擞、嚯、豁、断、撮、带、垫各腔,以及曲中换气所在,符号精审详备。此外,书中还附有粟庐的《度曲刍言》和俞振飞所著的《习曲要解》,对于欣赏、研究与学习昆曲,裨益良多。
《中国百年话剧史述》叙述了中国话剧的诞生、演变、发展的历程。从16世纪中国人次目睹了西洋戏剧到20世纪初中西文化大碰撞催促了中国新剧的诞生,从1907年的部完整的中国话剧《黑奴吁天录》到新时期的话剧舞台,时间跨度逾300年。把中国话剧的历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发展历史加以研究和描述,即把话剧文学、话剧运动、舞台艺术、导演艺术和表演艺术纳入话剧历史的范围。把话剧作为综合艺术的整体发展的历史给予考察和评估。对中国话剧的历史发展理出了一些线索,揭示了一些有规律性的内涵。反映了中国话剧史学的研究的进展。对中国百年话剧发展作了一次历史的总结。
年画是中国人每到农历春节用以除旧布新、装饰家庭的木刻版印图画。年画的种类很多,共中尤以戏出年画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最为丰富。 戏出年画,指以表现舞台上的戏曲故事内容、戏曲人物、演出场面等为目的,以描绘舞台演出实况、刻国演员真容等为题材和内容的年画。因过去的戏曲是以“出”来表演的,故戏曲题材的年画叫做戏出年画。在我国的戏出年画中,影响最大、留存最多的是京戏年画。戏曲本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教育的重要项目之一,家庭中每年更新一次的戏出年画,也成了人们审美和教育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戏出年画是“最有学问”的年画。 在此,本书将介绍戏出年画的渊源、盛衰、探讨戏曲对对出年画的启发以及对京戏年画为主戏出年画风格的形成,供读者赏画参考。
北平市私立中国不错戏曲职业学校于1930年9月1日成立,1940年11月突然解散。该校是戏曲音乐院的下属,与同院研究所一起,集研究、实践为一体,为创立新学科“剧学”、开创戏曲全面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戏校以学生为本,建制了“普通”与“职业”学科的教学方法。八年多演剧实习共3200多场、剧目850多出。在坚实文献和档案的基础上,专著分析、讨论这所消失已久的戏校、其对于戏曲授艺、学艺传统的继承和革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