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画传》,周庆富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程砚秋画传》课题组统筹编撰,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24年10月出版发行。2024年是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程砚秋是杰出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京剧程派艺术的开创者。他自幼接受传统梨园幼功训练,是京剧表演传统最忠实的继承者,又以艺术天赋和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超越了传统,立足于传统戏曲完备而严整的美学体系与艺术积累之上,创建了京剧程派艺术,将京剧的表演艺术推上了新的高度。本书分 评传 画传 年谱 附录 四部分,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并配置部分珍藏的音频文件,全面、系统、清晰地展示了程砚秋先生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
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该书是从事舞台美术30余年的任冬生的舞台设计笔记。本书首先讨论了舞台空间创作、舞台设计师概念、舞台视觉设计过程以及科技催生下的舞台视觉之个人见解。随后,结合实际作品从传承与再现、重塑与解构、光影与表达、融合与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享了个人艺术创作中意向与空间的表达以及如何实现舞台视觉的呈现和延展。
透过笔尖 世纪交替 斑驳梨园绝唱 重生当年光彩 广采博收 百位名家 珍贵古董唱片 复现往日辉煌 钩沉历史 全面修订 描摹渐远氍毹 再续尘封戏考 古调重弹 追溯经典 传世京腔京韵 又闻余音绕梁 本项目《京剧大戏考老生部》是《京剧大戏考》项目之一,出版上、下两册图书。图书共收录了包括孙菊仙、汪笑侬、谭鑫培、余叔岩等65位男老生,以及小兰英、恩晓峰、孟小冬等21位女老生的京剧老唱片的唱词和曲牌曲谱考订,并对各名家的演唱风格、每张唱片的配演及伴奏人员、表演者的生卒年月及性别,都做了深入的考证。
本书运用编年体的形式,力求在大量完备、详实的史料基础上,系统而完整地展现明清传奇、杂剧真实、客观的历史风貌,进而全面、客观地显现明清传奇、杂剧发展的历程与演变的规律。主要分七个部分:1.明清传奇、杂剧作家的生平事迹、交游与剧作著述情况。2.传奇、杂剧作品的辨订。3.作品本事流变的考察。4.历代批评家的相关评价。5.作品的刊刻、存佚情况。6.舞台演出与演员情况。7.戏曲的传播与接受等。本书是近二十年来戏曲编年史*的研究成果,为明清戏曲史研究提供了信实可征的文本,无论对明清戏曲史的重构,或是推进该领域各方面向研究的深入开展,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剧种也有300多种。其中区别剧种的主要因素是唱腔音乐。唱、念、做、打、舞,唱为首位。演员一开口唱,便知是什么剧种,演员一开口唱便知是哪个行当哪个派,但也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独到之处。奚啸伯出身票友,武功及身段技巧乏于幼功。但在唱念表演方面,却有着精深的研究。他的嗓音欠宽亮,但其音色韵味醇厚,把重点放在 唱 上, 以字定腔 以情行腔 错骨不离骨 唱胡琴,让胡琴 赶板夺字 唱戏唱气口 。其 唱 法度严谨,系统规则。对于谭(鑫培)、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各流派都有较深的领会,用奚啸伯自己的话: 走红舞台的著名演员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诸家诸派秉承的风格各有不同,我自己倒也还有自知之明,所以不敢专继一家,以免玷污师门,于是只好集各家适合于自
《中国京剧史(1790-1949 插图本)/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为一部中国京剧断代史,阐述了京剧的形成、清末京剧的发展、辛亥革命以来京剧的变革以及战争年代的京剧状况等几个方面,历史年代跨越从1790年至1949年。
本稿件是著名服装设计师韩春启经过多年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后的成果,对于戏剧界、舞蹈界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践都能够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稿件图片较多,均为作者本人以往设计的线描图,部分为单纯黑白的速写,部分加以颜色的润色,又通过部分文字介绍了作者本人关于舞蹈与戏剧在人物动态上的学术认识。
中国戏曲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流变史。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传统戏曲出现了发展失衡和保护不力等现象。 古调多自爱,今人不多弹。 因此,发掘和加强戏曲这一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不同于一般的戏剧本位研究,本丛书把戏曲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研究重点聚焦在 历史 与 文化 上,通过对各剧种所处地域的历史分析,突出阐述了各剧种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其反映出的风土人情、审美意趣,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剧种独具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它们在所流传地区业已成为地方名片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兼顾学术与通俗、研究与普及、历史与现状,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对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为五位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作家的作品集,收入了山姆·谢泼德的“家庭三部曲”、大卫·马梅特的三部代表作、林恩·诺蒂奇获普利策戏剧奖的两部作品、阿亚德·阿赫塔尔的两部重要作品,以及马蒂娜·迈欧克的两部突破之作,作品体现了不同时代、不 别、不同种族之人的困境与挣扎、理想与企盼,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展现了社会的不同剖面,探索了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也让读者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欣赏戏剧,看到戏剧随时代发展的脉络。同时本书收入了五位译者为每位剧作家的作品所写的导言,能 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剧本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思路。
本书作者通过我国话剧历史的回顾,通过多篇纪念我国戏剧前辈的文章,通过对新时代以来许多重要演出的评论和对多位话剧艺术家论著的评介,对我国话剧进行了历史的、全局性的、通盘的研究和思考。近几十年来,更联系对我国传统戏剧的研究,联系境内外、国内外戏剧交流中涉及的新的戏剧品种进行研讨,并以研讨中新的课题丰富了我国戏剧教育的内容。虽然我国目前戏剧发展处于盛况中,但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本书稿对戏剧研究和爱好者有着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文章内容饱满,条理清晰,对我国话剧事业的发展与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中国古典戏剧在当今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戏剧界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其表演最大特点是程式性。本书重新梳理了中国古典戏剧程式表演的定义,并对它的虚拟写意特征进行了美学上的研究。同时,从接受美学、身体美学及道家文化 天人合一 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程式表演独特的身体语汇及其审美接受的特殊性。此外,本书还将程式表演与西方身体训练表演方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研究,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身体美学国际化的思想视野。
《新加坡藏外江戏抄本研究》一书对外江戏在新加坡的传播及新加坡所藏的外江戏抄本进行了研究。本书中作者所指的 外江戏 ,其实就是广东汉剧、闽西汉剧的前身。作者首先介绍了新加坡所藏的这批外江戏剧本的来龙去脉,接着通过对同期京剧、粤剧等剧种中大体相同剧目的比较,考察研究了外江戏剧本的特点以及皮黄南传的路径,从而提出了 粤调皮黄 的概念。
粤剧艺术丰富多彩,唱、做、念、打以唱为先,唱腔音乐是粤剧艺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普及和传承粤剧艺术,就必须很好地学习和掌握粤剧唱腔音乐方面的知识。多年来,我们三位编者不断从事粤剧粤曲方面的艺术实践,也努力编写过一些有关的教材和普及戏曲的文章。我们深深感到,全面地系统地分析、探求和介绍粤剧唱腔音乐的艺术规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种值得认真去做的工作。粤剧的基本音乐结构一为板腔体,二为曲牌体,我们的这本书,就专门谈粤剧的板腔,尝试以通俗易懂的方法,简明系统地介绍粤剧各类板腔在句格、平仄、板路、落音、起序、过门、拉腔、锣鼓以及相互转接和不同唱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举出唱例,列出简谱,力求深入浅出,具有的实用价值,以供粤剧界人士和广大业余粤剧粤曲爱好者学习运用,对于初学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服饰也是我国众多戏曲服饰中 的经典样式,它囊括了不同历史时代的服饰特征,也融合了 各种经典的传统手工技艺,如服装中不同类型的经典刺绣、 盔帽中的传统点翠技艺、靴鞋中的鞋翘制作技艺等,是我国 戏曲服饰中的集大成者。本书主要从京剧服装的结构、裁剪 与制作工艺,以及每一款型所搭配的传统纹样等进行分析, 同时对不同剧装所搭配的盔帽与靴鞋的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 分步介绍,以此期望能够把这些传承千年的宝贵手工艺记录 下来,更希望能够给予植根于新时代土壤的这些传统手工技 艺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书是专为国外读者打造的京剧知识入门类读物,图文相互穿插,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全书分为京剧行当、京剧舞台艺术、京剧表演艺术等几个主要部分,通俗易懂地讲解京剧相关常识和经典剧目故事,并将京剧与西方戏剧加以比较,帮助外国人了解京剧,学会欣赏京剧艺术的魅力。本书还配有相关内容的短视频二维码,扫码即可欣赏名家名段或了解一些京剧小知识,可增强阅读的互动性和国外读者对京剧的感性认识。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京剧漫画家 胖不墩儿 创作的生动可爱的京剧卡通漫画,以此串联全书各大部分,增加了阅读和欣赏的趣味性。装帧设计考究,特别借鉴传统京剧舞美元素,让全书充满浓郁艺术气息;四色精装彩印,内文采用140克高阶映画特种纸,提供给读者舒适的阅读体验。随书赠送的4枚 生旦净丑 卡通书签是值得珍藏的艺术小品!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 国剧 之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本书主要围绕近代宫廷演剧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倾向宫廷演剧史上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来进行探讨与研究。本书所用史料,大部分是作者近年考证挖掘的文献,部分来自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文献资料。时间上,本书上限为道光朝,下限至光绪三十四年,以近代宫廷不同时期所出现的重要活动与重要事件始末为章节进行展开。内容涉及清代帝后关于戏曲演出的谕旨、演出后赏赐物品钱粮数额、戏台修缮、昇平署内外节令、宴戏、大戏等等。
我国程派传人迟小秋十出著名京剧的代表作品,近百个唱段,另外还附纸制乐谱,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全部采用专业录制。首次推出全套内容。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锁麟囊》、《荒山泪》、《碧玉簪》、《三娘教子》、《文姬归汉》、《红鬃烈马》、《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玉堂春》、《宋家姐妹》等10部经典剧目的唱腔集粹(CD制品)。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传统经典剧目《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的精选录像和一张十部戏的专业伴奏音乐(DVD制品)。 10部经典剧目的乐谱集(10分册)。 盒装全彩套装 一、全彩照图文印刷镶嵌 10 张CD(十部戏主要唱段)/ 3张DVD(10部戏音乐伴奏,《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完整视频) 二、四色全彩剧照剧情歌词集 三、盒装10册16K曲谱集(10部戏) 附赠配套手提袋。 全套可听可看,可卡拉OK,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