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史》是台湾大学外文系及戏剧系名誉教授胡耀恒尽毕生所学、独自写就的一部鸿篇巨制,全面呈现西方戏剧三千年的演变,从古希腊戏剧的缘起,到当代欧美各国的前卫戏剧,无不论及。本书史料丰富,论述精辟,主要内容以时间为脉络,以地区和国别为分章,由以下三方面循序铺陈: 一、戏剧史。呈现每个时代戏剧的全貌,探讨其中的杰出作家及其代表作,对于许多次要作品也尽量勾勒出轮廓。 二、剧场史。介绍各个时代与戏剧表演有关的场地、设备与人员,并配合适当图片辅助解说。 三、戏剧理论。择要介绍西方从古代至当代的主要戏剧理论,并且针对它们的文化特征做全面探讨与深入分析。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多闻阙疑的治学态度,写就这部规模庞大、体系完备的巨著,填补了汉语世界同类著作之空白。不论从戏剧文学的角度,还是就
戏画是以戏曲为绘画题材,与戏曲形态及其表演内涵紧密相联,是绘画特有的艺术品种,创造了戏曲二度创作的辉煌。 《画里看戏:中国戏曲百图赏》展现了关世俊所创作的百余幅戏画,含京剧、昆曲、豫剧、评剧、越剧、秦腔、高安采茶戏、莆仙戏、吕剧、徽剧等各剧种,数量多,覆盖面广,对了解、欣赏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关世俊以戏入画、以画品戏,生动传神地记录了现当代戏曲名家、名段、名表演的精彩瞬间,为戏曲艺术发展史留下了珍贵的丹青记录。既具可观可赏的艺术价值,亦具可借鉴思索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史研究中重要的 图像符号 。 文人票戏者众,然善丹青者少。画家绘戏曲人物者多,却懂戏者稀!而关世俊乃梨园戏骨,触类多能。各种表演动作在其笔下全无扭捏之态。其笔下所涉剧种之多,行当之全,剧目之繁甚为罕见。
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 作者认为,戏,是诗、词之后 中国 的抒情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本真意义上的中国戏,要从中国戏(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可追寻处(可听、可看处)讲起,而非停留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中以文字钩沉;要突破舞台上占支配地位的西方戏剧理论范式,用戏曲自有的语汇去理解它的独特之处;要突破艺术和娱乐的狭义层面,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广阔空间,理解它何以成为中国人生命的组成部分。 为当代读者讲中国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文化的普及,更是为了唤醒一种久远的文化记忆,寻回我们失落已久的文化认同。
《中国戏曲通史(套装上中下册)/前海戏曲研究丛书》通过古代戏曲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探索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理论研究与舞台实践提供借鉴、思路。全书共分为四编十三章,从 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北杂剧与南戏 、 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 、 清代地方戏 较为清晰的勾勒了戏曲艺术发展脉络,既有对民间戏曲的重视与张扬,也不忽视文人戏曲和宫廷戏曲的价值与意义;既有对剧本文学的考辨论述,也深入涉及舞台表演各个环节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剑桥英国戏剧史》(三卷本)为英国悠久而复杂的剧场艺术史提供了独特而专业的介绍。第一卷始于罗马时期的不列颠,止于查理二世复辟前夕;第二卷始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溯及戏剧自那时起直至1895年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深远发展;第三卷主要探讨自1895年以降的漫长20世纪中,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戏剧所经历的丰富而复杂的发展过程。本书遵循 剑桥专门通史 的体例,由各卷主编在英语国家范围内邀请对相关论题有专门研究的一流学者分头执笔,构成了一部内容全面、线索清晰、通俗易懂的戏剧通史。 第一卷始于罗马时期的不列颠,止于查理二世复辟前夕。第一部分介绍前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第二部分聚焦伊丽莎白时代的丰富戏剧成果,第三部分讲述戏剧在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及其后的发展。文章作者在探讨戏剧文本的同时,兼论专业剧场
《音乐剧导论》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对音乐剧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梳理,并对音乐剧界的重要行业信息予以交代,以便读者对整个音乐剧行业形成初步的认知和宏观的了解。第二章将视角集中于音乐剧的剧本创作,从场景描述和台词文本的角度,着重阐释了剧本对于构建音乐剧叙事框架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是对音乐剧歌词创作的细致剖析,从不同音乐剧唱段在戏剧功能上的差异性出发,分别呈现了歌词创作对于音乐剧推动叙事、制造冲突、塑造角色和烘托情感的重要意义。第四章聚焦于音乐剧最核心的音乐板块,既从宏观上审视了音乐剧中海纳百川的多元化音乐风格,也从微观上阐释了不同音乐剧作品的音乐创作在戏剧性上的特殊考量。第五章着重剖析音乐剧的肢体语言,从编舞者的视角展现了音乐剧舞蹈创作独具魅力的艺术追求,并逐一列举音乐剧中常见舞蹈
《剑桥爱尔兰戏剧史》是一本介绍爱尔兰戏剧历史和演出情况的重要指南,获2022年英国 戏剧图书奖 。本书依托丰富翔实的文献和尚未发表的手稿资料,梳理了1601 2000年爱尔兰戏剧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剧作写作、戏剧导演、表演风格、戏剧观众、剧院建筑、剧院管理等爱尔兰戏剧的重要方面,并对17世纪的法夸尔、18世纪的谢里丹、19世纪的布西考尔特与王尔德、20世纪的叶芝、辛格、萧伯纳、贝克特等知名的爱尔兰剧作家展开重点介绍。每章之后附有一个小节 剧院之夜 ,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庞贝之死》《犁与星》《等待戈多》等经典剧目在爱尔兰剧院上演时的情景。 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汇总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翔实和全面的材料,呈现了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国、爱尔兰、日本、非洲、斯堪的纳维亚等10个有着丰厚戏剧传统的国
《剑桥俄国戏剧史》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俄国戏剧史专家共同撰写,汇总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更翔实的资料,客观陈述俄国戏剧的发展历程。这是一部俄国戏剧通史,从木偶戏到芭蕾再到大歌剧,无不囊括其中,详细讲述了俄国戏剧的起源、自17世纪以来的各个重要发展阶段、具有重要影响的剧作家、演员和机构,以及俄国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关系。 本书将俄国戏剧放诸整个西方表扬及舞台艺术版图之中,进行宏观审视,介绍了俄国戏剧如何起源。如何在西方戏剧文化及理念影响下发展壮大至自成一派,又反过来影响了西方戏剧发展,并进而在世界戏剧史上谱写出独特绚烂的篇章。
本书是罗周的第一部著作,内容丰富、厚重,包含《缀白裘》戏曲编剧法研究、创作谈、提纲札记以及代表剧目剧本。本书既包含被多次搬演于舞台的戏曲剧本,还有作者多年来的编剧经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剑桥美国戏剧史》(三卷本)是一部内容专业、视角广泛的美国戏剧史作品,从剧本、剧院建筑,到编剧、导演、演员和舞美设计,涵盖了美国戏剧的方方方面。书中将戏剧视为一门表演艺术、一种文化传统,以及美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审视了演出及表演风格的历史变迁,并揭示了影响戏剧上演的经济因素。在编写上不仅充分关注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还力求通俗易懂。全书共三卷,分别以美国建国到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90年代戏剧发展为节点,围绕民族认同感、大众娱乐、欧洲影响、联邦戏剧计划,以及戏剧设计、导演和表演的新发展方向展开论述,以期展现独特的美国戏剧传统。本书遵循 剑桥专门通史 的体例,由各卷主编邀请对相关论题有专门研究的一流学者分头执笔,构成了一部内容全面、线索清晰、通俗易懂的戏剧通史。 第一卷涉
★此书是全面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歌剧院的著作,在题材和方法上均独树一帜。它不再局限于考察作品的内容或其接受情况,而是在此基础上审视了对戏剧作品的创演和接受起到形塑作用的建制结构,从而将建制史、文化史和音乐史结合起来。达洛的建制史研究提供了一条走出 国家宣传-观众接受 这一僵化分野的新路,为大革命时代的文化政治描绘出了更为准确的历史图景。 扬 罗伯特(Yann Robert),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法语及法语国家研究学者 ★这是一部全面凸显新音乐文化史特色的著作。此书将大革命史、个案史、机构-建制史熔于一炉,讲述了巴黎歌剧院这麾文化机构在法国大革命的五年中,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权力结构的制约下,在国家监管、媒体批评、公众审视的三重压力下,如何维持管理运营、处理财政危机、
本书是一部由专业戏剧史学家、一流戏剧人联袂撰写的西班牙戏剧史,上溯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宗教仪式,下达21世纪西班牙的后现代戏剧实践。作者从方言拉丁语、加泰罗尼亚语、加利西亚语、卡斯蒂利亚语、巴斯克语的西班牙戏剧作品中广泛取材,概述了演员和导演、设计师和出版商、经纪人和剧团经理、建筑师和演出团体的工作,阐发了戏剧对于重大社会争议、社会问题的评价与介入功能。除了西班牙主要剧作家(从洛佩?德?维加到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的作品,类戏剧活动和大众娱乐活动,如幻觉戏剧、弗拉门戈,在本书相关章节中亦有所论及。本书还包括女演员努里娅?埃斯佩特、导演路易斯?帕斯夸尔和剧作家胡安?马约尔加的访谈文章,由此可以窥见西班牙戏剧与广义欧洲、拉丁美洲戏剧之间的联系与交汇。 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汇总了近年来相
论及非洲戏剧,常以20世纪中期非洲国家的独立为起点。而作为人类起源之地的非洲,其戏剧表演的历史与这块大陆上的原住民生活一样,拥有悠久的传统。《剑桥非洲戏剧史》聚焦非洲戏剧的本土起源和演变,回溯其璀璨的文化背景,详述殖民历史对其造成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地理范畴上,本书极富挑战性地将整个非洲大陆囊括在内,系统而详尽地阐释了非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艺术发展史,以及因奴隶制度而流散美洲的非洲人对其戏剧传统的赓续,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非洲戏剧研究经典。
日本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生机盎然和最具影响力的表演传统。 这部通俗易懂且完整的戏剧史由国际知名学者撰写,全面论述了日本戏剧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持久的影响力。本书涵盖过去1500多年来日本所有的戏剧类型,包括能剧、文乐木偶剧、歌舞伎、现代戏剧新剧、落语、前卫的舞踏和多媒体实验戏剧。第一部分介绍传统戏剧及其历史发展与表演习俗。第二部分涵盖明治时代以来的新剧种,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讨论剧本创作、剧场建筑、莎士比亚和跨文化主义,将日本要素置于全球戏剧语境中。 这部戏剧史配有精美照片和插图,以采访举足轻重的现代导演、综述英文与日文历史文献和明确的时间线为特色。延伸阅读书目收入了一系列多媒体资源,供读者进一步探索。
本书是 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之一,本书时间跨度大、内容广泛,梳理了10世纪至今德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脉络,涵盖表演、导演、剧本写作、布景设计和剧院建筑等重要方面。 本书详细论述了中世纪、巴洛克、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狂飙突进运动、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等德国戏剧流派,浓墨重彩地介绍了18世纪的莱辛、歌德和席勒、19世纪的瓦格纳和豪普特曼、20世纪的莱因哈特和布莱希特等德国剧作家。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 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意大利戏剧史专家共同撰写,依托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讲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启蒙时期、复兴运动与统一后以及现代时期各阶段意大利戏剧的发展情况。书中详细地、批判性地考察了一些重要作家,既包括已经成为欧洲戏剧名家的卡洛 哥尔多尼、皮兰德娄、邓南遮等人,也包括一些影响仅限于意大利舞台的剧作家。 本书所探讨的是最广义的 戏剧 ,即考察了戏剧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和人物的影响,其既聚焦于意大利戏剧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也着眼于意大利戏剧在欧洲及世界戏剧史中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全景式的意大利戏剧史。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制作戏剧演出的应用性书籍。全书共分为五部分,一部分是导论,这部分介绍戏剧制作的含义;第二部分是戏剧管理概述,包括艺术管理、戏剧管理和演出行政管理等内容,主要阐释艺术和管理的含义;第三部分是筹备戏剧演出,包含戏剧演出的发起、策划商业演出、编写策划案、演出立项、组建剧组、编制制作预算、组织艺术创作等内容,阐述筹备戏剧演出需要做的管理工作;第四部分是剧目制作,包含舞美制作管理、进场前的准备、舞台合成及彩排、歌剧制作、演出运营等内容,阐述剧目制作的方式方法;第五部分为演出市场营销,包括演出营销管理、演出信息传播和票务销售等内容,阐述如何将演出剧目推广出去。
勃兴于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的戏剧遗产可谓根植传统,成就斐然。本书围绕斯堪的纳维亚戏剧的历史和发展进行研究,从中世纪的早期表演一直到当下带有挑衅意味的实验作品,考察不同时期的戏剧主流形式和趋势。丹麦、瑞典和挪威三国关系密切的戏剧文化繁荣时间远远早于外界的认知。不仅如此,本书还试图阐明,这三个北欧国家丰沛的戏剧活力很大程度上缘于与整个欧洲戏剧界的积极互动(而不是单向输入)。到19世纪后半叶,随着易卜生和斯特林堡在国际剧坛的崛起,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在广义的欧洲范围内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斯堪的纳维亚戏剧舞台上的导演和设计师们正在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有力的姿态全面影响着当代戏剧的现状和未来。
该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保护语境下,从文本演变、整编背景、舞台全貌、传承传播等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昆剧剧目《十五贯》,试图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度深入发掘文献与口述史料,明确勾勒出这一整理改编于1956年的经典作品,促成中国昆剧由衰转盛的历程,并阐发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很好传统文化与构建传承体系。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是著名戏曲批评家吴小如的戏曲批评文集全编, 该书以时间为主线、文章题材为副线,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谷曙光教授编注,以全新的体例,在突出《京剧老生流派综说》等名作的基础上,全面收录了吴小如七十多年来有关戏曲理论、演出史料、宗派发展等方面的戏曲文章,立体、历史地呈现了吴小如的京剧批评造诣。 该书的出版,既是对七十余年的京剧演出史、流派史、文化史、制度史、理论发展史、传播史的有效梳理,也为当今京剧批评提供了宗师级的批评角度、批评视野及批评工具。
《边走边说 张曼君导演艺术》是中国戏曲学会 当代戏曲艺术家创作经验 丛书(第一期)中的一本。张曼君是当代很重要的戏曲导演,多次获文旅部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 奖。创造了很多艺术经典,指导的剧目种类横跨京剧、湘剧、评剧、川剧、河北梆子、秦腔、锡剧、昆剧等多个剧种。张曼君在导演艺术上很有自己的主张,为原创戏曲缔造 一剧一格、一戏一品 的艺术特质。本书是其对半个世纪实践的总结。
京剧大师梅兰芳分别于1919、1924、1930、1935年访问日本、美国、苏联,留下了大量关于演出和文化交流的宣传报道与评论文字。 随着梅兰芳研究的日趋深入,学界对于这一批海外资料也日益关注,然而因为其多为外文,数量较大,又馆藏异国,多只以片段形式零散见于学者相关研究著述中,迄今为止还没有被集中、系统地翻译。基础文献的欠缺也影响了人们今天对于戏曲史的认识,一些误解和片面认识由此产生。能够完整看到这批珍贵文献相对完整的样貌,业已成为国内戏曲研究界和广大戏曲爱好者翘首以盼之事。 本书首次以中文译本全景式展现梅兰芳在上述三国访问演出的海外文献,必将极大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有望随之带来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荣获 中国*美的书 中国好书 桂版好书 等多项荣誉的畅销作品《水墨戏剧》的精装典藏版本。 典藏版《水墨戏剧》将这本荣获多个奖项的图文书以更经典的面目呈现给读者,通过新的封面装帧设计, 精装四色, 既保留之前的精华,又增添新的亮点, 满足读者阅读、收藏审美需要。 《水墨戏剧》是戏剧专家洛地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入门导读书,是一本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一本戏剧艺术普及读物。作者以 观众是戏剧的上帝 这一传统戏剧的根本出发点为核心,从点戏、说破、虚假、团圆四个方面着手,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特性和美学追求完整、深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行文既言简意赅、透彻精辟,又生动诙谐、令人捧腹,读来妙趣横生、启发无穷,完全能激发起普通读者对我国传统戏剧的好奇与热情。锦上添花的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