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文中,可以把一出戏叫作 a play ,而 play 又有 玩 游戏 的意思,因此也可以把演员(player)称为 做游戏的人 。巧合的是,在中文中, 戏剧 与 游戏 都有一个 戏 字。在游戏中,游戏者要遵守规定情境,与他人合作,完成自己角色的任务,在不断流动的每个瞬间,鲜活的即兴表演产生了。 玩游戏与戏剧表演在心理上只有程度区别却没有本质的不同。 用游戏来学习表演,不仅合理,而且具有其优势。 本书包含275个表演练习、活动和游戏,是迄今为止出版的内容丰富的合集,覆盖了表演训练的各个阶段。作者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戏剧实践和行业经验,详细说明每个游戏的使用方法和目的,以及与影视产业的关联,旨在通过具体的游戏情境全方位训练演员,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本书不仅是戏剧教师、导演、表演指导者进行课堂以及其他形式表演训练的指南,一般
连派评书由连阔如先生开创,自成一家一派,女儿连丽如为其传人,人称 小连先生 。本书即著名北京评书连派评书艺术家、连派评书唯一继承人连丽如对连派评书艺术的总结性著作,源于连丽如在2023年的15次讲课录像。在这15堂大师课上,连丽如结合自己超过一甲子的丰富评书表演经历和体悟,以连派评书擅场的评书艺术品种《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著名长篇评书及选段的说功、做功、打功为例,抽丝剥茧、曲尽其妙地讲解北京评书与连派评书艺术的历史发展、风格、特色、表演程式、秘诀技巧,可属毫无保留、授人以渔的案例教学。加上鲜活生动的口语风格,妙趣横生的演绎发挥,以及行话侃语的通俗讲解,读来如临现场,亲聆謦欬。对评书爱好者来说可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现身说法 佳作。
《演出真实的生命》由戏剧治疗领域先驱、美国国家戏剧治疗协会前任主席蕾妮 伊姆娜所著,她为戏剧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整合框架。本书*次全面并系统地描述了戏剧治疗的技术,并进行了深度分析,同时列举了诸多关于短期/长期戏剧治疗进程的临床案例。蕾妮 伊姆娜首先探索了影响戏剧治疗根基的重要概念的来源,继而描绘了治疗的五阶段整合模型,帮助戏剧治疗师制订治疗方案、评估过程以及选择有效的技术和干预方式。本书描述了超过125种不同的戏剧治疗技术,根据疗程和治疗系列的阶段以及想要达成的治疗目标进行了分类。同时,本书还介绍和涵盖了以表演为导向的戏剧治疗和 自我启示表演 。《演出真实的生命》所阐述的戏剧治疗模式不仅适应于个人、家庭和团体治疗,同时也适用于日间治疗中心、精神病院住院部以及临床工作中的各个年
本书是我国套为推广、普及粤剧教育而编写的粤剧考级教材,共分为1-10级,本书是1-4级。 教材本着 传承开拓 的宗旨,集结广东粤剧院多名粤剧艺术专家选取该剧种中有代表性的经典元素,结合戏曲的四功五法及多种粤剧艺术表演形式,从浅到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编排。致力于推动粤剧普及、传承、发展和满足各界对粤剧学习的需求。通过规范合理地学习本系列考级教材,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按照标准化的粤剧表演衡量系统及科学的粤剧学习计划,增强身体动作协调能力,提升艺术审美水平及德、才、礼兼备的综合素养;还能通过对粤剧的了解,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课堂内外的创造性戏剧》分为两大部分,共21章,讲述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儿童创造性戏剧,对创造性戏剧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详细阐述。对想象,游戏,运动、节奏和舞蹈,哑剧,即兴表演,木偶剧,朗诵,演讲等都做了分节讲述,有案例分析,有特殊情况解答。且结尾都列有小结、练习题、思考题,为学习者提供了实践和思考的路径方向,实用性强。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世纪七*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周年暨逝世二*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你即将作为一名戏剧导演,和你的学生开始一段美妙的旅程! 可你无所适从! 成功运作一个戏剧项目,你需要资金、场地、剧本、团队,还要面对排练演出中的各种困难,以及技术方面的麻烦。事情千头万绪,该如何起步呢? 本书涵盖了一个戏剧项目从策划、剧本选择,到创立团队、排练和演出的所有步骤。作者将三十七年的亲身教学与实践经验凝练成书,用实际的事例、具体的方法、详细的信息,讲述了如何成功运作一个戏剧项目,完成一次次充满智慧与激情的戏剧探险。书中还附有插图、照片、讲义和表格等许多额外资料,读者可以按图索骥,轻松上手。对于校园剧社、民间剧社,乃至小型职业剧团来说,这都是一本极为实用的书,是戏剧大海的惊涛骇浪中的一艘救生艇!
20世纪初一批俄罗斯象征主义作家针对本国戏剧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新的戏剧认知。相较于西欧象征主义思潮,俄罗斯象征主义倾向于戏剧应积极地介入和改造生活,主张在戏剧艺术里以象征主义美学尺度构建新世界,打破二者取其一的二元对立模式,融合可见的外在第一现实与可知的内在第二现实。《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研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讨论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内涵,考察象征主义戏剧的思想渊源及其在理论建构和文本创作层面的探索,带领读者走进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艺术世界。下编论述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外延,即影响和当代价值,旨在引导读者跳出象征主义戏剧的世界,重新审视20世纪这一戏剧流派在艺术领域内外所体现的价值。该部分论及20世纪20年代在象征主义与社会运动相交织的特殊背景下出现的左翼戏剧以及象征主义戏剧思想在当
本书详细梳理了黄梅戏的历史脉络,强调其源于湖北黄梅,并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文献考证,阐明了黄梅戏在清代、民国时期的演变过程。作者不仅分析了黄梅戏的传统剧目、演出形式,还探讨了黄梅道情对黄梅戏形成的重要影响,指出黄梅戏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型剧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中还对黄梅戏的名称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 黄梅戏 这一名称的确立过程,以及其与 黄梅调 、 黄梅采茶戏 等旧称的关系。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辨,作者揭示了黄梅戏在湖北、江西和安徽等地的传播情况,强调了黄梅戏作为湖北剧种的地位。
长篇苏州弹词《杨乃武》编演于辛亥革命前后,为近代评弹优秀传统书目之一。本文以《杨乃武》一书为中心,在苏州评弹演进与江南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中,透视一部传统书的百年生命史。这百年,是江南社会迭经转型的百年,也是苏州评弹兴衰沉浮的百年。对《杨乃武》的百年回望,揭示出传统时代一部长篇评弹书目发生、发展的历程与规律,见证了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建构主旨与操作策略,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与整合。 本书还试图探寻作为评弹存在形式和生存方式的长篇书目的生命规律,以及古老评弹艺术保护与传承的内在规律。激发评弹 文化遗产 和 艺术生产 的双重属性,推动评弹长篇书目的 常说常新 和 原始创新 ,推动评弹艺术融入文化现代化建构。
~~~欢迎来到莎翁的 文学花园 ~~~ 诗情图鉴 / 植物汇编 / 20年沉浸 / 解锁莎翁 ● 树木能说话,奔腾的溪水像书本,石头蕴含道理,万物都有其益处。 莎翁笔下,自然万物破土而出,一路攀爬进《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十四行诗》 看似点缀,却常常推动着剧情发展:朱丽叶服下颠茄,假死求生;罗密欧情之所至,命丧于乌头草;奥布朗把爱懒花汁滴在提泰妮娅的眼睛里,等待她醒来后爱上D一眼看到的人;一方绣着草莓图案的手帕,令苔丝狄蒙娜被诬陷出轨 草莓既代表纯洁天真,也代表性感嫉妒;当紫杉出现时,预示着有人要中毒 正如雨果所说: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百鸟在歌唱,灌木在抽叶,人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云彩在游荡,天气时冷时热,晨钟暮鼓,朝发夕至,森林窃窃私语,人们促膝交谈。 ●本书作者格瑞特 奎利和绘者长
这是一部关于戏剧编剧实务的教科书。全书分上下两编,共11章。上编主要讲述大型戏剧创作的基本理论,下编介绍运用AI辅助编剧软件《编坊剧》创作的原理、流程和具体的生成实践。 上、下两编的内容既有不同侧重,又不是彼此割裂的。上编的编剧理论在讲述一般剧作规则时,兼顾了运用《编剧坊》辅助编剧的需要;下编在针对《编剧坊》的应用案例阐述中,也会时时回顾上编的内容。这样的安排,让读者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综合。本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剧作实例相结合,并在章后附有相关内容的练习题,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本书根据闽剧老生行当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学纲要,选取16首闽剧老生名家经典唱段,13出深受专家、观众认可的经典折子戏,3出荣获全国大奖、传承价值极高的经典大戏作为范例编入教材,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塑造角色并进行角色创作,在继承的同时有所发展。教材由易入深,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提高教学难度,编写时将基本功训练和剧目排演相结合,力求以学促演、以演代学。每首唱段都配有音频资料,每出折子戏与大戏都配有剧本、曲谱、剧照、视频以及相应的剧情简介、人物分析和艺术指导,能够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懂、学得快,为继承和发展闽剧老生表演艺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制度 文本 演剧:〈昭代箫韶〉与清代宫廷戏曲研究》一书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学术分析,详细考辨了《昭代箫韶》的编创过程,指出其源于乾隆末年的《铁旗阵》,并在嘉庆年间分化为两部大戏。作者系统考察了杨家将戏曲的 前文本 及其他宫廷大戏对《昭代箫韶》的影响,提供了文本生成背景。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采用跨学科视角,深入探讨帝王心态、宫廷政治和物质文化等方面,如乾隆、嘉庆御制诗集中的演剧场所诗篇,揭示了帝王的时间焦虑与想象,以及宫廷政治中王朝兴替、君臣纲常、性别秩序、神道设教等。在物质文化方面,描述了大戏台的建造与使用、宫廷戏衣的精美壮观,展现了皇权的 逾度的美学 。书中还借鉴了 被发明的传统 等理论观点,从 流动的文本 与 文化遗产学 的视角审视宫廷戏曲,探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书的出版,将进
作为中国现代*影响的话剧导演,焦菊隐不仅以其导演实践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而且在理论上也颇有建树。他以其毕生的努力为创立导、表演理论的中国学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戏剧理论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焦菊隐戏剧理论研究》一书首次对焦菊隐的戏剧理论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梳理其流变,寻绎其意蕴,总结其得失,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客观的评价。与此前同类著作相比,本书的研究更为集中、系统、深入,且多有创见,代表了当前对该课题研究的新的水平。
本书系探索新型戏剧编剧的专著。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从创作背景、创作流程、创作技巧、结语、附录等几部分对当下艺术及文娱市场上出现的各类新型戏剧,如心理剧、博物馆戏剧、文旅戏剧、剧本杀、游戏剧、微短剧等新形态给予关注,并分别从背景、流程和技巧等方面做出详尽分析,颇有新意。 这六种戏剧属于 应用戏剧 ,目前在演出市场发展迅速,消费者众多,因此,本书的出版,对提升编剧的水准,促进精品佳作的诞生,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立足中国黄梅戏,从黄梅戏的跨文化演出与交流、黄梅戏剧目的跨文化演绎、黄梅戏的跨文化翻译、黄梅戏音乐的跨文化发展四个维度,以国际视野系统地综述黄梅戏的跨文化互动与传播现象,呈现黄梅戏的传播过程、演出积累、适应时代与受众衍变的规律,以及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壮大并形成国际影响的全貌,助力提高中国戏曲艺术海外传播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化 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
《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收录了蔡正仁先生擅演的十五出戏的百余段曲牌,包括《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邯郸梦》《玉簪记》《千忠戮》《雷峰塔》《红梨记》《铁冠图》等经典名剧,以及《蔡文姬》《班昭》《桃花扇》《曲圣魏良辅》等新创剧目。书中,蔡正仁先生对每出剧目的传承、编创以及演唱重难点等进行了阐释,既可清晰地看到其渊源有自,师承有道,同时又更有传薪发展,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在编撰此书时,蔡正仁先生常强调,演唱昆曲需特别注意腔格、咬字以及发声方法等问题,所以书中蔡正仁先生通过一段小视频,亲自示范解说了昆曲演唱的正确方法,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感知他对昆曲艺术传承的认真、坚持和期许。
《京剧丛谈百年录(增订本)》是王元化先生生前手定的后一部书稿,由翁思再先生担任主编。收录了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有关京剧的方方面面的文章,从中可以了解京剧百年来发生的变化及其前因后果。全书分为五四时代的京剧观、学人对京剧的散论、探索与争鸣、艺术家自述、菊坛札记漫录六编,并附录海外对京剧的反应、样板戏资料及其他两部分。本书是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初版本的增订本,一方面对初版的部分文章进行了修订,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不少新内容。
市场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上海孤岛时期的戏剧业,因为处在特殊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中,一度达到了繁荣状态。本书选取了此时期上海京剧和话剧领域的几家大型演剧团体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它们的成功经验,旨在探索市场对艺术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对戏剧发展有所启示。
勃兴于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的戏剧遗产可谓根植传统,成就斐然。本书围绕斯堪的纳维亚戏剧的历史和发展进行研究,从中世纪的早期表演一直到当下带有挑衅意味的实验作品,考察不同时期的戏剧主流形式和趋势。丹麦、瑞典和挪威三国关系密切的戏剧文化繁荣时间远远早于外界的认知。不仅如此,本书还试图阐明,这三个北欧国家丰沛的戏剧活力很大程度上缘于与整个欧洲戏剧界的积极互动(而不是单向输入)。到19世纪后半叶,随着易卜生和斯特林堡在国际剧坛的崛起,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在广义的欧洲范围内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斯堪的纳维亚戏剧舞台上的导演和设计师们正在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有力的姿态全面影响着当代戏剧的现状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