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 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 了不起的游戏 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著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著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艺术内
我所说的残酷,是指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是指吞没黑暗的、神秘的生命旋风,是指无情的必然性之外的痛苦,而没有痛苦,生命就无法施展。 安托南 阿尔托 《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是法国戏剧大师安托南 阿尔托论述戏剧的经典文集,包括论文、讲座、宣言及信件。阿尔托在书中提倡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他主张戏剧的功力应该是使观众入戏,观众不应是外在的冷漠观赏者,舞台应与观众融为一体。他的戏剧主张对现代戏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在本书中提出的生活的残酷性理论,使其影响又远远超越了戏剧这一狭窄的领域。
在英文中,可以把一出戏叫作 a play ,而 play 又有 玩 游戏 的意思,因此也可以把演员(player)称为 做游戏的人 。巧合的是,在中文中, 戏剧 与 游戏 都有一个 戏 字。在游戏中,游戏者要遵守规定情境,与他人合作,完成自己角色的任务,在不断流动的每个瞬间,鲜活的即兴表演产生了。 玩游戏与戏剧表演在心理上只有程度区别却没有本质的不同。 用游戏来学习表演,不仅合理,而且具有其优势。 本书包含275个表演练习、活动和游戏,是迄今为止出版的内容丰富的合集,覆盖了表演训练的各个阶段。作者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戏剧实践和行业经验,详细说明每个游戏的使用方法和目的,以及与影视产业的关联,旨在通过具体的游戏情境全方位训练演员,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本书不仅是戏剧教师、导演、表演指导者进行课堂以及其他形式表演训练的指南,一般
这是一本专为3岁至8岁儿童设计的实用戏剧游戏手册,包含40节课程计划,200多个独立的戏剧游戏,教学提示清晰简单,易于操作。本书内容是基于国际先进戏剧教育经验研发而成的一套完整的戏剧课程,涉及团队协作、声乐练习、角色扮演,以及服饰装扮、木偶制作和故事表演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充满活力、创新和参与感的戏剧体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早期的各项技能与综合素质,帮助孩子在探索与研究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建立自信心。书末还附有课程模板,为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诺埃尔 卡罗尔的戏剧理论,绝大部分内容属于首次在国内出版。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主要是卡罗尔于2015年12月在上海戏剧学院所作讲座 亚里士多德《诗学》:西方戏剧理论的奠基 的中译文。这是卡罗尔教授应邀专门为上海戏剧学院撰写,其有关研究内容和观点通过本次讲座在国际上首次公开。在该部分,卡罗尔主要讨论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概念,他对悲剧基本情节结构的分析,他对悲剧价值和意义的辨析,卡塔西斯的意义,他对悲剧诸成分的探讨,他关于悲剧定义的关键术语等内容。(2)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卡罗尔对戏剧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即 何为戏剧 的研究。在该部分,卡罗尔着重论述了戏剧的二重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 剧本写作的艺术和戏剧演出的艺术。(3)第三部分主要是卡罗尔在2003年出版的
《演出真实的生命》由戏剧治疗领域先驱、美国国家戏剧治疗协会前任主席蕾妮 伊姆娜所著,她为戏剧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整合框架。本书*次全面并系统地描述了戏剧治疗的技术,并进行了深度分析,同时列举了诸多关于短期/长期戏剧治疗进程的临床案例。蕾妮 伊姆娜首先探索了影响戏剧治疗根基的重要概念的来源,继而描绘了治疗的五阶段整合模型,帮助戏剧治疗师制订治疗方案、评估过程以及选择有效的技术和干预方式。本书描述了超过125种不同的戏剧治疗技术,根据疗程和治疗系列的阶段以及想要达成的治疗目标进行了分类。同时,本书还介绍和涵盖了以表演为导向的戏剧治疗和 自我启示表演 。《演出真实的生命》所阐述的戏剧治疗模式不仅适应于个人、家庭和团体治疗,同时也适用于日间治疗中心、精神病院住院部以及临床工作中的各个年
本书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以各民族戏剧艺术史为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人类文化史上的戏剧创作艺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与喜剧,印度梵剧,以明清戏曲为代表的中国戏剧,以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为代表的欧洲戏剧,以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新写实主义为代表的欧美戏剧思潮,等等。作者力图将每一民族的艺术视为世界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论述,既突出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重点,又有对欧美各种戏剧思潮系统而全面的论述,点面结合,繁简得当,非常适合作为大中专文科参考教材和戏剧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本书是一本献给音乐剧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分三部分,部分介绍音乐剧的前世今生,从部现代音乐剧的诞生谈到百老汇与音乐剧的流行,从迪士尼电影催生的大型音乐剧谈到世界各地的音乐剧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音乐剧的欣赏要点,包括剧场礼仪、版本甄别、剧作欣赏要素等;第三部分聚焦音乐剧的台前幕后,聊音乐剧作为艺术和产业的制作和推广环节,让读者了解音乐剧诞生的全过程。全书图文结合,以清晰的知识点和生动的故事为读者了解音乐剧提供了有趣又有益的参考。
《这就是戏剧》是近40年来西方高等院校广泛使用的戏剧教材,是戏剧从业人员常备的参考书,也是戏剧爱好者们的通识经典。罗伯特 科恩凭借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对戏剧的深刻理解和对世界各地戏剧历史和现况的细致考察,写成了这一戏剧经典读本,并持续追踪世界剧坛*动态,将本书更新至第10版。 本书生动地展示了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部分首先介绍了戏剧的基础元素和形式,为我们搭建了解戏剧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以全球视野系统梳理了戏剧的起源、发展与流变,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剧种,总结了现代戏剧的主要流派和当前戏剧的前沿趋势;第三部分则分别介绍演员、导演、剧作家、评论家、舞美设计与技术人员等各个戏剧分工的职责和技艺。同时,书中还穿插着经典剧本的解读、热门戏剧的制作分析和对大
戏剧教育原来是这么精彩、这么激动人心!戏剧体验可以为孩子带来很多益处。它拓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由此培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它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为各学科的学习提供真实生动的语境。戏剧中的聚焦练习、合作练习、信心练习培养孩子获得专注力、合作能力、自信心等渗透于生活各处的核心生存技能。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和不同的文化与人群交汇,可以穿越时空,体验现实世界里的各种职业以及生活方式,学习理解他人。 本书以简单实用的方式,介绍了戏剧教学方法、戏剧要素和训练活动,以及建立课堂秩序、利用教学空间和资源的妙招,帮助老师们将更多富于想象力的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日常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此著致力于探讨艺术家对于 第四堵墙 的态度、用法,进而分析戏剧结构的不同特点。他首先溯源穷流、归纳整理,将2500年以来戏剧的叙事性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力图展现各个时期、各种流派提倡的戏剧结构特色。其次,与相对成熟的叙事性结构相比,有关剧场结构的论著还相对匮乏。作者以编导演模式为视点,横向比较世界戏剧美学体系,纵向挖掘中国的戏剧美学脉络,中西参照、点面结合、归类清晰。全书涉及的案例从历史到当下、从传统到后现代、从经典到热点,博采众长、配图精美,乃编剧学教学的重要参考著作。作者以宽容的姿态审视不同的戏剧流派,作为编纂者,我揣测大概对于当下话剧的弊端分析也是直面戏剧乱象的必经之途。另外,就叙事性结构与剧场结构的关系研究,也颇具启发,这也是未来编剧学所要努力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林玫君*的《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指导--肢体与声音口语的创意表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儿童游戏为出发点,系统地介绍了戏剧如何联结教育,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书中以初次参与戏剧活动的师生为对象,依学生的发展与经验能力,从 暖身活动、肢体动作、感官想象、声音口语 四类基础活动,设计了 系统性 的戏剧活动,每类活动都包含初级、中级至**的课程。让学生发挥创意,表达想法,开发身体潜能,以促进自我学习动机和自信。课程内容均来自现场行动研究的活动案例,步骤清楚,操作性强,让教师清楚易懂,马上就能上手。*后,针对一般教师*棘手的 戏剧课堂经营技巧 ,做专门的介绍,为新手教师提供清晰的课堂教学指南。
本书是高校 戏剧教育 专业的基础教材,这个专业旨在培养中小学戏剧教师。本书从理论和教学实践出发,以范本为基础,从表演入手,帮助戏剧课老师学习鉴赏戏剧之美,学习戏剧教育的内容,领会舞台上的戏剧艺术和课堂上的戏剧教学的真谛。全书分成 戏剧的核心 戏剧教育的核心 戏剧与生活 表演悲剧正剧 表演各类喜剧 表演音乐剧 改编剧本 导言 制作 鉴赏与评论 语境与交融 回顾与展望 等十二章,并附有 形体台词基本功 和 课堂戏剧游戏 的教学提要。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的基础教材。
本书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剧作和戏剧理论的研究,探索了编剧艺术的规律。全书分为绪论、戏剧题材与主题思想、戏剧冲突、戏剧结构、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等六章。对于戏剧创作,戏剧理论研究和话剧、电影、戏曲等艺术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西方戏剧实践的古希腊剧场和宗教戏剧两大源头出发,以欧洲和美国社会文化、政治环境为背景,全面梳理了欧美重要戏剧导演及流派,重点讨论了20世纪以来导演创作戏剧的不同形式和风格,进而从实践、审美、理论、历史等各方面对其形成的原因和继承脉络进行了深入剖析,挖掘导演工作蕴含的艺术性、行动性、社会性和政治性。主要涉及45位重要导演的成就与影响,经典导演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等,当代先锋导演有彼得 塞勒斯、罗伯特 威尔逊等。每一章在概述剧场发展史之后,使用最具时代性的剧场演出实例来阐述戏剧导演的独特风格和发展趋势。本书的译介有利于中国学者与欧美学者就剧场研究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
你即将作为一名戏剧导演,和你的学生开始一段美妙的旅程! 可你无所适从! 成功运作一个戏剧项目,你需要资金、场地、剧本、团队,还要面对排练演出中的各种困难,以及技术方面的麻烦。事情千头万绪,该如何起步呢? 本书涵盖了一个戏剧项目从策划、剧本选择,到创立团队、排练和演出的所有步骤。作者将三十七年的亲身教学与实践经验凝练成书,用实际的事例、具体的方法、详细的信息,讲述了如何成功运作一个戏剧项目,完成一次次充满智慧与激情的戏剧探险。书中还附有插图、照片、讲义和表格等许多额外资料,读者可以按图索骥,轻松上手。对于校园剧社、民间剧社,乃至小型职业剧团来说,这都是一本极为实用的书,是戏剧大海的惊涛骇浪中的一艘救生艇!
戏画是以戏曲为绘画题材,与戏曲形态及其表演内涵紧密相联,是绘画特有的艺术品种,创造了戏曲二度创作的辉煌。 《画里看戏:中国戏曲百图赏》展现了关世俊所创作的百余幅戏画,含京剧、昆曲、豫剧、评剧、越剧、秦腔、高安采茶戏、莆仙戏、吕剧、徽剧等各剧种,数量多,覆盖面广,对了解、欣赏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关世俊以戏入画、以画品戏,生动传神地记录了现当代戏曲名家、名段、名表演的精彩瞬间,为戏曲艺术发展史留下了珍贵的丹青记录。既具可观可赏的艺术价值,亦具可借鉴思索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史研究中重要的 图像符号 。 文人票戏者众,然善丹青者少。画家绘戏曲人物者多,却懂戏者稀!而关世俊乃梨园戏骨,触类多能。各种表演动作在其笔下全无扭捏之态。其笔下所涉剧种之多,行当之全,剧目之繁甚为罕见。
瓦格纳在很大程度上是尼采的引路人,一度是亲密的 战友 ,后来又是尼采树立起来的主要 对手 。从 战友 到 对手 ,瓦格纳伴随尼采思想生涯的始终。尼采对瓦格纳所做的最后的清算是在1888年,是他思想生涯的最后一年,在一年内完成了《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两本著作。字里行间充满着尼采对瓦格纳深具匠心的哲学洞察。本书特将这两种著作结集出版,为读者研究提供方便。
~~~欢迎来到莎翁的 文学花园 ~~~ 诗情图鉴 / 植物汇编 / 20年沉浸 / 解锁莎翁 ● 树木能说话,奔腾的溪水像书本,石头蕴含道理,万物都有其益处。 莎翁笔下,自然万物破土而出,一路攀爬进《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十四行诗》 看似点缀,却常常推动着剧情发展:朱丽叶服下颠茄,假死求生;罗密欧情之所至,命丧于乌头草;奥布朗把爱懒花汁滴在提泰妮娅的眼睛里,等待她醒来后爱上D一眼看到的人;一方绣着草莓图案的手帕,令苔丝狄蒙娜被诬陷出轨 草莓既代表纯洁天真,也代表性感嫉妒;当紫杉出现时,预示着有人要中毒 正如雨果所说: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百鸟在歌唱,灌木在抽叶,人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云彩在游荡,天气时冷时热,晨钟暮鼓,朝发夕至,森林窃窃私语,人们促膝交谈。 ●本书作者格瑞特 奎利和绘者长
中国古代优伶史是一部表演艺术创造的辉煌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梨花带雨:生旦净末丑的乾坤》以 人 为纲,选取自先秦至晚清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名演员为个案,对其生平和艺术创作详加描述,同时也以点带面地介绍了优伶及其相关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
戏剧空间创造是指在剧场中,导演利用一切舞台手段进行视觉化的空间叙述,创造能够被现众广泛认识和接受的视觉图象与符号,构建一种能传达戏剧思想精神和文化的整体性视觉语言。 这种整体性的视觉语言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多义性的特征:系统性是指围绕剧场所展开的不同维度、功能各异、层次分明的戏剧整体,包括空间、文本、演员、布景、道具、灯光、服装等,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创造戏剧;复杂性是指构成戏剧整体的各个部分具有完全不同的学科知识基础以及空间展开方式,必须在导演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借助合力才能完成戏剧空间的视觉创造;而多义性则表现为复杂图象与符号在进行叙事、抒情和表意过程中的信息传达,具有意义重叠与错位的不确定性。它源自戏剧作为综合整体的艺术观念和剧场艺术的 现看 理想。
《空的空间》是彼得 布鲁克谈戏剧的理论经典,写于1968年。作者在僵死的戏剧、神圣的戏剧、粗俗的戏剧和当下的戏剧四篇檄文中,分享了他具有开放性的舞台空间概念、充满原创力的戏剧观,同时旁征博引20世纪重要的表演艺术大师们的戏剧理念与创作,以佐证他的戏剧观。全书充满激情、标新立异、引人入胜,展示了戏剧如何藐视规则,构建并打破幻觉,为观众创造持久的记忆。 本书问世50余载经久不衰,已被译为德、法、俄、汉、日、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波兰、希腊、阿拉伯等近20种语言。中文版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导演入门之作,对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