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戏剧史》是台湾大学外文系及戏剧系名誉教授胡耀恒尽毕生所学、独自写就的一部鸿篇巨制,全面呈现西方戏剧三千年的演变,从古希腊戏剧的缘起,到当代欧美各国的前卫戏剧,无不论及。本书史料丰富,论述精辟,主要内容以时间为脉络,以地区和国别为分章,由以下三方面循序铺陈: 一、戏剧史。呈现每个时代戏剧的全貌,探讨其中的杰出作家及其代表作,对于许多次要作品也尽量勾勒出轮廓。 二、剧场史。介绍各个时代与戏剧表演有关的场地、设备与人员,并配合适当图片辅助解说。 三、戏剧理论。择要介绍西方从古代至当代的主要戏剧理论,并且针对它们的文化特征做全面探讨与深入分析。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多闻阙疑的治学态度,写就这部规模庞大、体系完备的巨著,填补了汉语世界同类著作之空白。不论从戏剧文学的角度,还是就
戏画是以戏曲为绘画题材,与戏曲形态及其表演内涵紧密相联,是绘画特有的艺术品种,创造了戏曲二度创作的辉煌。 《画里看戏:中国戏曲百图赏》展现了关世俊所创作的百余幅戏画,含京剧、昆曲、豫剧、评剧、越剧、秦腔、高安采茶戏、莆仙戏、吕剧、徽剧等各剧种,数量多,覆盖面广,对了解、欣赏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关世俊以戏入画、以画品戏,生动传神地记录了现当代戏曲名家、名段、名表演的精彩瞬间,为戏曲艺术发展史留下了珍贵的丹青记录。既具可观可赏的艺术价值,亦具可借鉴思索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史研究中重要的 图像符号 。 文人票戏者众,然善丹青者少。画家绘戏曲人物者多,却懂戏者稀!而关世俊乃梨园戏骨,触类多能。各种表演动作在其笔下全无扭捏之态。其笔下所涉剧种之多,行当之全,剧目之繁甚为罕见。
本书是罗周的第一部著作,内容丰富、厚重,包含《缀白裘》戏曲编剧法研究、创作谈、提纲札记以及代表剧目剧本。本书既包含被多次搬演于舞台的戏曲剧本,还有作者多年来的编剧经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本书作者通过我国话剧历史的回顾,通过多篇纪念我国戏剧前辈的文章,通过对新时代以来许多重要演出的评论和对多位话剧艺术家论著的评介,对我国话剧进行了历史的、全局性的、通盘的研究和思考。近几十年来,更联系对我国传统戏剧的研究,联系境内外、国内外戏剧交流中涉及的新的戏剧品种进行研讨,并以研讨中新的课题丰富了我国戏剧教育的内容。虽然我国目前戏剧发展处于盛况中,但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本书稿对戏剧研究和爱好者有着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文章内容饱满,条理清晰,对我国话剧事业的发展与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中国京剧史(1790-1949 插图本)/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为一部中国京剧断代史,阐述了京剧的形成、清末京剧的发展、辛亥革命以来京剧的变革以及战争年代的京剧状况等几个方面,历史年代跨越从1790年至1949年。
从历代戏曲文艺文献中选录Z有价值、Z具代表性的整部、整篇或整段原始资料,以1911年为下限,按时间为序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而成的一部类书,下设理论总部、词曲总部、演*部等三个三级经目,总部之下分为法规部、戏曲集部、体类部等十五个四级经目,各经目下设题解、论说、综述、传记、纪事、著录、艺文、杂录、图表等九个一级纬目,繁体直排。
本书以清代宫廷戏曲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戏曲文本、礼乐制度、舞台艺术、作家、演员、观众接受、改编流变等诸要素。本书采用编年史的著述体例,从整体上梳理了自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 年)至逊帝溥仪离宫(1924年)近三百年间宫廷演剧活动资料,将清代重大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学事件与宫廷戏曲史料一同系年,将宫廷戏曲放在大的社会背景和戏曲史长河中进行定位,直观地展示宫廷戏曲发展的盛衰变化,尽可能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现清代宫廷戏曲的整体样貌和丰富形态。
全新修订版共收有关京剧知识的条目4300个。分为行当、音乐 声腔、声韵 念白、行头、化妆、脸谱、砌末、基本功、表演程式 特技、龙套调度程式、戏班行科 戏箱 扎扮 检场、后台班规 演出习俗、演出场所 团体 科班 戏校、流派、历史、术语、谚诀、著作 期刊 电影、人物、剧目等20个部类。 各部类条目的排序基本按照艺术规律和操作程序编排。流派、术语、谚诀、人物和著作 期刊 电影中的著作 期刊部分依笔画排序。 除总目与分类目录外,书后附有全部条目的汉语拼音索引,以便检索。 所设流派部类,有帮助读者鉴赏、评析的作用。所收均是众所公认的艺术流派。在京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早期艺术家还有许多,而其时并无流派之说,只能付之阙如。故只收录了47个流派。 所收历史条目,为京剧形成前后产生的事物与专用语,其中以京剧形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是著名戏曲批评家吴小如的戏曲批评文集全编, 该书以时间为主线、文章题材为副线,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谷曙光教授编注,以全新的体例,在突出《京剧老生流派综说》等名作的基础上,全面收录了吴小如七十多年来有关戏曲理论、演出史料、宗派发展等方面的戏曲文章,立体、历史地呈现了吴小如的京剧批评造诣。 该书的出版,既是对七十余年的京剧演出史、流派史、文化史、制度史、理论发展史、传播史的有效梳理,也为当今京剧批评提供了宗师级的批评角度、批评视野及批评工具。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潮剧卷(1949-2019)(套装全4册)》是 广东戏剧文库 优秀剧作选 丛书之一,《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潮剧卷(1949-2019)(套装全4册)》精选1949至2019年广东地区的经典潮剧剧作,从内容上看,既有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也有对传统剧目进行选择改变加工的经典保留目录,此外,还有新编的现代很好剧目。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潮剧卷(1949-2019)(套装全4册)》中的剧作立意高、唱词独具地方特色,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史料著作
《清初鼓词俚曲选》主要收录的是贾凫西的鼓词和蒲松龄的俚曲,是一部清代民间文学的选集,收录了若干首清初比较优秀的鼓词和俚曲。上卷是鼓词,收录了七部主要取材于经传史书的鼓词,下卷是俚曲,收录了长篇曲词《慈悲曲》,这些民间文学唱本,或生动或幽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中鼓词除木皮词编演历史故事外,其他大都是《论语》和《孟子》中的故事。而且,对于同一曲目,本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唱本,以为比较。本书俚曲部分主要选编了两段戏文,主要讲述的是蒲松龄《志异》中的《慈悲曲》和《禳妒曲》,将本就生动活泼的志异故事以俚曲的形式编演,更加通俗易懂。
《中国京剧图史》是一部以文字论述构建历史框架,以大量珍贵图片特别是京剧剧照填充骨肉的反映中国京剧发展史的大型精装彩色画册。全书文字部分约116千字,收入京剧大家、著名演员等的剧照及其他京剧历史图片近2000幅,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海容百川、吐故纳新的发展史和气度雍容、风华绝代的艺术风采,可谓盛世典籍,为光辉灿烂的京剧艺术立一历史存照。
《长生殿》是产生于昆曲发展鼎盛时期的一部*之作,它的唱腔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完善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但是,由于其曲谱是古谱,所以深奥难解、不易流传而鲜为人知。而今,出身于昆剧世家并屡获国家大奖的著名作曲家周雪华,对工尺谱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她经过多年的努力,用现代记谱法对《长生殿》工尺谱加以翻译整理,并将原本清唱的谱本与文学剧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长生殿》全集,成为有史以来*完备的经典版本。
少数民族戏剧是少数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活化石,通过少数民族戏剧能更好地反映这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生活。此外,少数民族戏剧以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多层次地展示了各地区丰厚的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尤其是各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戏剧文化、民俗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正是这样一部全面总结我国各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的重要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三卷,上古卷,当代卷,以及少数民族戏剧名录卷。全书由著名戏剧研究专家曲六乙编著,填补了国内对少数民族戏剧史研究缺乏通史的空白,该项目曾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013年,又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他特别强调,要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我国京剧艺术是世界上仅存的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戏曲剧种,京剧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现已成为中国独特的国家文化符号与标志,是中国传统美学和传统文化内涵*视觉化的体现。因此,梳理、展现京剧脸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现。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名家经典图谱,将展现杨小楼、裘盛戎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脸谱;神话人物图谱,将展现孙悟空、二郎神等经典神话形象脸谱;十二生肖图谱,将展现十二生肖的脸谱。书稿将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书写图谱的解读,让中外艺术爱好者都能够了解中国京剧脸谱文化。
我国程派传人迟小秋十出著名京剧的代表作品,近百个唱段,另外还附纸制乐谱,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全部采用专业录制。首次推出全套内容。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锁麟囊》、《荒山泪》、《碧玉簪》、《三娘教子》、《文姬归汉》、《红鬃烈马》、《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玉堂春》、《宋家姐妹》等10部经典剧目的唱腔集粹(CD制品)。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传统经典剧目《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的精选录像和一张十部戏的专业伴奏音乐(DVD制品)。 10部经典剧目的乐谱集(10分册)。 盒装全彩套装 一、全彩照图文印刷镶嵌 10 张CD(十部戏主要唱段)/ 3张DVD(10部戏音乐伴奏,《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完整视频) 二、四色全彩剧照剧情歌词集 三、盒装10册16K曲谱集(10部戏) 附赠配套手提袋。 全套可听可看,可卡拉OK,可
戏剧教育是美育的踅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盼有效途径老一。 戏剧教育具有丰富感知、范导人生、陶冶性情、寓教于乐、培养道德、完善人格等功能。 戏剧教育能增强角色意识,提升语言交流能为、想像力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 戏剧教育能启发思考,促进才艺发展,培养团队含作精神。 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能对人的个性气质和人生观、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雒力的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 戏剧教育是普适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戏剧教育的目标是人格教育,而非才艺培养。 戏剧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戏剧教育促进学生全匿和谐发展,是全人发展的良方,也是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法。 戏剧是教育改革的理想发展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哈萨克族》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哈萨克族》主要介绍哈萨克族服饰和纺织品的技艺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系列首先是挖掘整理出一批流派剧目,其中不乏已近失传的流派艺术精品。其中共收流派五十余家、剧目二百多出,不仅是从装扮到曲谱俱全,而且半数以上不曾整理出版过,可算是京剧剧目建设的一个不小的工程。下列剧目可为佐证。如王(瑶卿)派名剧《南天门》(今能见到的只剩下王和老谭合拍的剧照)、余(叔岩)派名剧《太平桥》(据说是老谭给余说的开蒙戏)、马派名剧《白蟒台》(写王莽被俘后向旧臣一一乞命事,老生扮演反面人物堪称奇特)、麒派名剧《斩经堂》(其中吴汉的悲剧性格曾引起过热烈争论)、荀派名剧《鱼藻宫》(写吕后残害戚姬事,乃苟派悲剧剧目之一),以及汪(笑侬)派名剧《哭祖庙》、龚(云甫)派名剧《徐母骂曹》、徐(碧云)派名剧《绿珠坠楼》、裘(盛戎)派名剧《打銮驾》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