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京剧(含昆曲)脸谱概述、脸谱图例、经典论述三类内容构成。概述脸谱源流及演变、功能、分类等后,依净、生、旦、丑顺序展示手绘名家脸谱,略加说明,而以翁偶虹、刘曾复、梅兰芳等讲解、阐释脸谱的经典文字连缀其间。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一端连接着古典文学对历史或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端连接着表演艺术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再创造;它既是一种传统,一种由一系列固定下来的符号构成的程式化艺术,却也是于细微处变化万千的,是特定表演者的个性化舞台实践。傅学斌先生《京剧脸谱》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既提供一般性常识,为“门外的”京剧爱好者指点出解读缤纷京剧脸谱的入口,而且从名家和流派的角度稍作展开,在同一人物不同脸谱间构建对比,顺带阐述了流派传承及特色、表演者个人风格等等内容,笔墨不
《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
阿兰 巴迪欧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 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 狂想曲 。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 小写的戏剧 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 大写的戏剧 辩护。他所倡导的 大写的戏剧 ,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近二百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
本书对福建省*批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十番音乐(福州)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提升等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书包括 概述 曲谱 代表性乐班 代表性乐人简介 特色乐器图 特色乐器与乐队演奏图 六大部分。书的内容较为代表性地展现了福州地区的十番音乐特色,同时,还涵盖了南平、宁德、三明部分县市的十番音乐内容,较为典型地完成对该传统民族音乐的展现与分析。
《古典戏曲略说(精)/大家小书》选取了 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先生谈古典戏曲的一些经典文章。透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到王季思先生一代大家的风貌。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文字优美流畅,本书精选了其中的一些经典, 特色,同时又兼顾了大众的可读性。
本书收录了黄梅戏经典唱腔共108首,这些唱腔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多个黄梅戏剧团演出过的数百个保留剧目中精选出来的,其唱腔都是经过作曲家们运用多种作曲技法编创的、较有影响的唱腔。为方便读者学习、欣赏,本书还配有部分曲目的CD,收录了欣赏曲目和伴奏曲目,增加了可读性、实用性和欣赏性。
20世纪中国美学有三大理论遗产:*是蔡元培、朱光潜等为代表介绍的西方的美学思想和理论;第二是以王国维、宗白华、徐复观等为代表的立足于中国人美感独特性的美学理论;第三是以蔡仪、李泽厚、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其中以李泽厚等人的“实践美学”成就*,影响*,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界的主流理论。“实践美学”与蔡仪和朱光潜的美学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截然分开。因为,“实践美学”是马克思主义这根藤上结出的瓜,李泽厚、朱光潜、蔡仪的美学在这个根本理论上是一致的。而从王国维和宗白华等人的观念和方法中,可能找到中国美学健康发展的正途,找到在真正学术意义上研究中国美学理论的不二法门。基于这种考虑,本书不是一种中国美学一百年的编年史,而只是把一百年来能够称作学术研究的中国美学著
继《造物有灵且美》《美物抵心》之后,日本轮岛漆艺家赤木明登带来散文集《无名的道路》,再次对“美”发问。 很少有人像赤木明登一样,在人生盛年隐居小岛,单调做漆三十年。这黄金的三十年让赤木明登有足够的时间与自我对话,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活着的意义、人*需要的是什么,以及美是什么,手中器物又承载着什么。 《无名的道路》正是赤木明登的生活美学和造物哲思的精华。 他在松田正平、汉斯·梅姆林、阿尔弗雷德·沃利斯、马克·罗斯科、石元泰博、角尾三郎的作品中看见线条、质感、诗情、童真、细腻,一步步延展对美的感悟。 他在海边*常见的圆石、屋前旺盛的树木、春日大社前流淌的溪水、祭祀时熊熊燃烧的火把里看见生命的循环,慢慢调整生活的姿态。 到*后,一切又重新归于“造物”。对赤木而言,安静上漆,认真做物,这就是活
这本书的内容关乎戏剧的交叉、跨界和溢出,试图理解当代西方戏剧实践的一些重要方面,但同时也努力挖掘并(重新)阐述一些似乎经常被隐藏起来或奇怪地遗忘掉的戏剧史研究模式。因此我们坚持讨论“多元形体戏剧”和“多种戏剧中的形体”,而不只是某种单一形式或实践。我们把本书中的关键词——“形体戏剧”、“整体戏剧”等等——看做理解特定实践和观念的框架或透镜。作为视角,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与一些领域对话而不至于把不同的领域割裂开来。因此,我们用了少量关键性的技术词语或正式称谓(如“表演文本”或“制作文本”),作为戏剧讨论和戏剧话语现代语汇的构成部分。从这些考虑和视角中,可以提炼出我们很根本的前提:作为一个术语、一种观念或一个概念,“形体戏剧”概括了19世纪和20世纪一些运动的目标:与持续处在霸权地
柯军、王晓映著的《说戏》是柯军从艺四十年所演经典剧目的传承之作,书中收录了《宝剑记 夜奔》《桃花扇 沉江》《铁冠图 对刀步战》《铁冠图 别母乱剑》《长生殿 酒楼》《牧羊记 望乡》《牧羊记 告雁》《九莲灯 指路闯界》《红楼梦 胡判》《邯郸梦 云阳法场》《邯郸梦 生寤》11折昆剧的情节概述、角色理解、表演门道等内容,由柯军作为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由资深昆曲文化推广者王晓映进行挖掘、整理,将前辈师傅的表演技艺传授、主演对剧中人物命运的体悟、唱念做打舞台湾闽南语言的把握等,一一说来,既作为柯军舞台生涯四十年集大成之艺术档案,又可供当前昆曲传习之珍贵文献。
本书根据作者长期对京剧音乐记谱整理而成,汇集了京剧五十多部剧目的百段著名唱段,以曲谱方式记录了生、旦、净各行当流派数十位名家的唱腔并随附唱词、演员简介,充分展示了百花齐放、各色纷呈的京剧流派艺术特色,既适合京剧初学者参考学习,也值得资深京剧爱好者收藏研读。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是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酝酿较早的研究项目,1991年列入中央民族大学“八五”重点科研规划,并于年底邀请了吉林、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舞蹈史论专家组成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的出版吗,称的上是我国舞蹈界的盛世,他不仅填补了我国民族舞蹈史学研究的空白,同时还以他的史料性、可读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向我们提供了一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专著。
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谈舞台技术。一是布景制图,着重研究布景制图的方法和对绘制图样与图线的一些约定。二是幕布,重点研究幕布的具体制作技术。三是布景制作,主要研究布景的基础制作和拆卸、 安装以及演出迁换的具体方法。四是舞台临时机械设备及特殊效果, 这部分研究舞台临时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专为流动演出使用的,属布景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绘画本)(共10册)》包括《宇宙锋》、《樊江关》、《穆桂英》、《白蛇传》、《钗头凤》、《窦娥冤》、《十五贯》、《玉堂春》、《四进士》、《窦尔敦》十本古代戏曲故事。《宇宙锋》:秦二世时,赵高专权,右相匡洪正直无私,不肯趋炎附势。赵高为拉拢匡洪,借二世之口,将女儿赵艳容嫁与匡洪之子匡扶,结成儿女亲家。不料匡洪并未改变立场。赵高遂遣人盗取匡家“宇宙锋”宝剑,行刺二世以嫁祸匡洪,结果匡洪被杀,匡扶逃走,艳容回家独居。二世见艳容貌美,欲立为嫔妃。艳容不齿其父为人,又恨二世荒淫无道,借被二世召至金殿之际,假装疯癫,痛骂二世,以抗强暴。《樊江关》本书根据同名京剧编绘。说的是唐朝初年,唐太宗率部将薛仁贵御驾亲征,被困锁阳城、白虎关。薛仁贵遣人至樊江关调儿媳樊梨花兵马救驾,
本书是关于戏剧理论与批评的论文集,共分“戏剧生态”、“理论争鸣”、“剧目剖析”、“戏剧书评”四个部分,体现了作者从文化角度审视戏剧现象、又从戏剧现象观察文化变迁的独特思考。 本书由李伟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