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古籍修复师历时七年,寻访了中国13个省、自治区的全国古法手工造纸地。她以亲身经历结合专业视角,考察了各地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及传承现状,记录了 寻纸 过程中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探寻手工造纸术孜孜不
《粤剧金曲精选》是从已公开发行的唱片、录音带、CD碟、VCD碟中精选出唱腔优美、流行广泛、群众喜欢的粤曲逐一进行记谱整理,分成若干辑出版的。每辑二十首,分平喉子喉对唱、平喉独唱和子喉独唱三个部分,展现了各种唱腔流派和各个名家的唱腔特色。这本书作为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粤剧团和南宁市老年大学的教材,对于广大粤曲爱好者依谱自行学唱粤曲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本书所选之粤曲,尽皆粤剧传统剧目中之金曲,而且配有乐谱。具有“一全、二精、三有谱”特色和优点。
本书收录了341个角色脸谱条目,每一个角色又有不同图谱,所收图谱总数达到一千七百余幅。全书以图为主,解说自当简要,分为概说、谱式说明、图注和简评四类。
傅谨著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试图尽可能完整全面地描述中国戏剧在20世纪的发展轨迹。上卷纵论1900—1949年中国戏剧的发展,有京剧的兴盛、话剧的初生, 有各地方剧种的绚丽多姿。有城市戏剧的蓬勃发展,有商业和戏剧的互动,有抗战戏剧的复杂景观,有东西方戏剧的深度交流。这就是精彩丰富的20世纪中国戏剧。
清代初期的历史剧《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 杰出的作品之一,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细腻地塑造了李隆基的丰富精神世界,也抒发了作者的易代之感。作者洪昇(1645—1704)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甫一问世便引起社会轰动。于今三百多年间,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书从清代、民国间中国和域外的《长生殿》的版本、别集、总集、选集、戏曲、小说、曲谱、曲选、笔记、杂著、日记、信札、方志、档案和报刊等中深入挖掘、广泛搜集有关这部剧作的成书、刊印、流传、演唱、接受、批评、研究、影响等的 手的大量文献史料,选择取舍的同时加以考辨校勘,集成为一部分类明确、方便利用的资料汇编。并对资料加编者按语,或介绍作者,或解释资料,或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涉及事实者,探究其载录的
本书是我国舞台灯光的系统专著,它的出版将会对我国舞台灯光艺术与教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书是一本历史性与实用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知识性与探索性、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相互交融的综合性论著,它是五位作者长期舞台灯光教学、艺术创作与研究探索的结晶。全书分为十篇,内容涵盖舞台灯光艺术和技术。书中附有大量的图片和剧照。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舞台演出的灯光设计和灯光工作有关人员,从事剧场建筑设计的建筑师、照明师。本书可用作全国文艺院校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对于从事影视照明、舞台美术、导演等人员也颇具参考价值。此外还可供舞台灯光设备生产厂的科技人员和其他照明业的从业人员参考。
戏曲角色创造课的开设,是为了弥补过去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专业主课学习方面的不足。戏曲传统教学的剧目课,作为中国民族传统的成品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能力,但局限性在于容易养成学生模仿意识强而创造意识弱,不善于对传统戏的角色进行再创造,也不适应演新编古代题材戏和现代戏。近些年开设的戏曲表演史论课,可以提高学生戏曲表演方面的理论水平,但理论与舞台实践的结合,尚缺少中间的过渡环节。开设戏曲角色创造课,就是为把剧目课与表演史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力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演员来说,要在剧本、导演、音乐、舞美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即表演的创作,结合所学剧目,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剧目课好比鸟的主体,而表演史论课和角色创造课犹如鸟之双翼,可以促使学生
由乔光辉著的《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精)/东南学术文库》以明清小说戏曲的插图为研究对象,试图将美术、文学与文化打通,以图证史,寻求古典文学与美术史研究的新视角,由探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与文学文本的关系,尝试开拓小说戏曲研究与美术史研究的新领域。本成果共六章包括三大板块:理论篇、地域篇、个案篇, 章对既有理论与方法进行梳理与反思,寻求文学插图学研究的理论支撑;第二至六章提供了诸多具体的研究案例,无论是否成功,皆可作为后来研究之借鉴;附录对古典小说戏曲的插图本进行了详尽地统计,提供了丰富的明清小说戏曲插图本文献资料。 书稿属于较早从事小说戏曲插图研究的成果,属于交叉学科,诸多问题均为 提出。如 章借鉴古典形神论与互文性理论研究插图,提出化时间叙事为空间叙事的四种模式。第二章研讨金陵
暂无
《增补曲苑》是戏曲论著总集,共八集,本卷收录了《增补曲苑》八集中的金集和石集,《碧鸡漫志》是南宋王灼所著的词曲评论笔记,首述古初至唐宋声歌递变之由,次列凉州、伊州等28曲,追述其得名之由来,与渐变宋词之沿革过程。《南词叙录》是明代徐渭的南戏专著,论述了南戏的源流和发展、艺术风格和特色、声律、作家作品,以及南戏常用术语、方言的考释等。
《牛津戏剧全史》系统梳理了4000多年的戏剧史脉络,囊括了古今中外6个大洲的戏剧类型,全方位还原了台上台下的戏剧世界,是一部系统、全面、完整、经典的戏剧百科全书。 系统梳理4000 年戏剧史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完整梳理了从公元前2600年的原始戏剧庆典,到20世纪充满现代科技元素的戏剧的历史。 囊括了古今中外6 个大洲的戏剧类型: 这里有充满古典气息的古希腊悲喜剧,有饱含人文精神的欧洲文艺复兴戏剧,有东亚特色的中国京剧、日本歌舞伎,有野性十足的非洲部落戏剧,有折射时代背景的俄罗斯戏剧 全景还原台上台下的戏剧世界: 不仅从剧本、布景、演员上展现了戏剧本身内容,还从观众互动、剧院运营、历史背景等方面呈现了戏剧世界的全貌。
本册书概述了剧院是如何建成的。要实现这个过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点金术,你必须付出爱并具有冒险精神,将构筑一座剧院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有机地结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就像剧院中的演出一样,一座剧院的成功取决于与剧院建筑有关的专家们的能力协作,其中包括建筑师、还包括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编舞、指挥、指导教师、舞台及灯光设计、音响师和技术顾问等人。无论对演员还是对观众来说,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和演出所在的场所决定了戏剧演出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介绍HHPA的剧院建筑,我们请美国演艺界的一些著名人士阐述了剧院与建筑的关系。我们非常感激这些撰稿人对此事投入的极大热情及独到的见解。他们描写了各类形式的剧院,如:历史的、现代的、当地的、闻名世界的、朴素的、豪华的。有几位作者评论了一些HHPA的设计作品
罗怀臻主编的《读步:2016上海新剧作(上下)》共收录2016年上海市舞台演出剧本20部,分上、下两册。它涵盖了舞台剧的各个种类——有话剧、昆剧、历史剧、沪剧、越剧、淮剧、评弹、音乐剧、滑稽戏等。此书是2016年在上海舞台上演出亮相的很好之作,代表着上海市剧本创作的新水平与新成果,反映着上海舞台艺术剧本创作的基本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