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京剧(含昆曲)脸谱概述、脸谱图例、经典论述三类内容构成。概述脸谱源流及演变、功能、分类等后,依净、生、旦、丑顺序展示手绘名家脸谱,略加说明,而以翁偶虹、刘曾复、梅兰芳等讲解、阐释脸谱的经典文字连缀其间。 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一端连接着古典文学对历史或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端连接着表演艺术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再创造;它既是一种传统,一种由一系列固定下来的符号构成的程式化艺术,却也是于细微处变化万千的,是特定表演者的个性化舞台实践。傅学斌先生《京剧脸谱》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既提供一般性常识,为 门外的 京剧爱好者指点出解读缤纷京剧脸谱的入口,而且从名家和流派的角度稍作展开,在同一人物不同脸谱间构建对比,顺带阐述了流派传承及特色、表演者个人风格等等内容,笔墨不
如何系统地掌握上口字、尖团字的专业知识,对于京剧演唱、创腔作曲、京胡伴奏、文学研究,乃至音乐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京剧上口字尖团字实用手册》从上口字、尖团字入手,系统概述京剧字音的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 本书精选76段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唱词(按十三辙名称顺序排列)标注 上口字、尖团字 ,使读者便于在作品中掌握具体用法。 同时,本书配套20个经典视频。 本书作为一本上口字、尖团字词典类工具书,对于京剧唱念的实践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字音、板腔、技巧是构成京剧唱腔的三大要素。无论对于艺术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还是京剧院团的演唱、演奏、创作、研究,或各界京剧爱好者,都是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本书论述了字音知识、板腔关系、流派唱腔、演唱技巧、伴奏手段,并对传承性的京剧经典唱段进行分析。绘制了详细的 上口字、尖团字查询总表 ;系统讲授了京剧行当、唱腔、流派的关系,并对京剧老唱片数据展开了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京剧的上口字、尖字在唱念中采用特殊的读音。在第二章中,重点标明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和上口字、尖字的特殊读音,供读者比对。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作者特地选取了一些音频和视频。音频、视频有京剧的传统曲牌、不同流派的唱腔,也有伴奏以及新创作的京歌。
本书主要分为表演篇、音乐篇、舞美篇,具体涉及行当、四功、五法、锣鼓经、皮黄、曲牌、化妆、服装、盔箱、道具十个类别,针对很多作者直接经历或间接了解的真实案例,逐个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既有常识,又有趣闻;既有艺术规律讲解,又有美学探究。
本书从京剧简史、京胡伴奏、京剧表演、京剧行当、龙套艺术、京剧化妆、戏曲砌末与舞台装置八个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地对我国的国粹“京剧”做了解构与普及。本书各个模块的作者常年从事京剧艺术实践和研究,在其各自领域都有较为广博的的见识和深入的理解。本书内容丰富,各个模块涵盖了京剧艺术中所涉及到的诸如历史、表演、行当、舞台、伴奏等方方面面。
梅兰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其生前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兰芳在20世纪20年代前,根据名著《红楼梦》编演了三出剧目,这在当时北方是第一次出现红楼戏,给京剧舞台又增添了异彩。在梅兰芳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 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本书系作者整理的梅(兰芳)派京剧失传剧目之一梅派经典《太真外传》的剧本。该剧目故事见白居易《长恨歌》,形成于1925 926年,根据《长生殿》传奇改编为京剧,原为四本,共十余折,分四天演完,蔚为大观。该剧目无论唱腔设计、音乐、舞蹈、服装、舞台美术,均为梅(兰芳)派京剧之集大成者。因篇幅过于宏伟,梅大师本人中年后便不再演出。五十年代梅派传人言慧珠女士曾演出此剧,四本分别在四座城市演出。近代,梅大师哲嗣梅葆玖先生负排了部分场次,梅门弟子魏海敏、李胜素也截取其中重要场次,将全剧浓缩为一台演出。但全部京剧《太真外传》,尤其其中 力士选妃 西阁妒蘋 深宫忧国 等场次业已失传。作者参照恩师梅葆玖先生,以及言慧珠、魏海敏、李胜素等梅派传人演出本,整合整理出这本全部《太真外传》剧本,旨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杨小楼(1878年 1938年),别名三元,安徽怀宁人,杨月楼之子,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小楼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 三贤 ,是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 武生宗师 的盛誉。其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 奎派 风范,代表作品有《长坂坡》《挑滑车》。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 杨派 。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 奎派 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 结拜》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 武戏文唱 的杨派特点。
本书从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行当、脸谱、戏装及服装、音乐、声腔、声韵、念白、道具、程式、特技、京剧基本功、京剧艺术特色等方面着手,设置了近160个问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兼之图文并茂、中英对照,向读者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是一本为市面所稀见的京剧知识普及读本,既适合京剧专业人员进行宣传推广,又适合京剧爱好者(包括中小学生)学习领悟,还方便外国人阅读了解。 能在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京剧对外演出宣传时,为外国人了解京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著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封面题签,沪上著名画家潘之封面插画,著名京剧专家王家熙、徐幸捷、田恩荣专业审定,可谓名家毕至,联袂推荐。 总之,本书以微见著,可引导中外读者漫步京剧艺术殿堂,一窥其博大精深之奥妙。正是: 旦生净丑末,极态演
作者运用丰富的文献材料和大量京剧实践知识,详细叙述了京剧的起源、发展、流派、唱腔等问题,还细致讲述了京剧舞台布置、演员角色、京剧行头、京剧使用乐器等,可以说,本书记叙了关于京剧的方方面面,是一部关于京剧的 小百科 。本书稿以作者张永和曾出版过的《京剧艺术一知谈》为底本,删减了 票友大赛 传统京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三大文化工程 等部分内容。
谭鑫培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来无不形神毕肖。熟悉谭派艺术的著名票友陈彦衡说: 谭鑫培演孔明有儒者气,演黄忠有老将风,《胭脂褶》之白槐居然公门老吏,《五人义》之周文元恰是市井顽民。流品迥殊而各具神似。 他在塑造人物时,不仅注意形象的真,而且讲求艺术的美,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以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取胜,但有时不免略带感伤。谭的唱腔不但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唱法之大成,而且广泛吸取了青衣、老旦、花脸各行的唱法以及昆曲、梆子和大鼓的音调,巧妙地融于老生唱腔中而不露痕迹,又能统一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之中,自成一家。
本书系作者继《太真外传》《红鬃烈马》之后,记录整理的 梅派京剧失传剧目选集 之三。书名《龙凤阁 红楼》,包括梅葆玖先生演出的《龙凤阁》(《大保国 探皇陵 二进宫》,又称 大探二 ),以及梅兰芳先生演出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等三出 红楼 戏,附加收录了梅葆玖演出的头二本《虹霓关》、言慧珠演出的《木兰从军》的部分场次。为了保证剧本、唱腔的统一性,作者参照其恩师梅葆玖先生以及童芷苓、张南云、李胜素等梅派传人的演出本,尽可能准确地加以整理。仍由张纪华先生记谱。这套丛书的出版,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望能对全国乃至全球梅派京剧演员、爱好者研习、排练、演出梅派经典剧目,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京剧精编剧目典藏》是上海戏剧学院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而进行的一项重大艺术工程。以上海戏校六十年多年来的京剧教学为依据,本书在众多的京剧剧目中遴选出十五出经典教学剧目,内容包括:剧本、乐谱、剧目源流、剧情简介、艺术特色、人物穿戴、道具、注释等。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将以戏校的特色剧目和南方的戏曲流派如 麒派 盖派 俞派 等艺术家的代表作纳入其中,包括六十年来戏校一些名家名教师的代表作品;同时融入京朝派及传统京剧的诸多经典流派剧目,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均有一定的比例,综合性和地域性兼而有之。二、分基础必学剧目与流派特色剧目两大类,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京剧教师教授和学员学习京剧的教材。三、具有系统性、示范性、实用性等特点,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及普及会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程派传人迟小秋十出著名京剧的代表作品,近百个唱段,另外还附纸制乐谱,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全部采用专业录制。首次推出全套内容。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锁麟囊》、《荒山泪》、《碧玉簪》、《三娘教子》、《文姬归汉》、《红鬃烈马》、《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玉堂春》、《宋家姐妹》等10部经典剧目的唱腔集粹(CD制品)。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传统经典剧目《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的精选录像和一张十部戏的专业伴奏音乐(DVD制品)。 10部经典剧目的乐谱集(10分册)。 盒装全彩套装 一、全彩照图文印刷镶嵌 10 张CD(十部戏主要唱段)/ 3张DVD(10部戏音乐伴奏,《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完整视频) 二、四色全彩剧照剧情歌词集 三、盒装10册16K曲谱集(10部戏) 附赠配套手提袋。 全套可听可看,可卡拉OK,可
本书是专为国外读者打造的京剧知识入门类读物,图文相互穿插,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全书分为京剧行当、京剧舞台艺术、京剧表演艺术等几个主要部分,通俗易懂地讲解京剧相关常识和经典剧目故事,并将京剧与西方戏剧加以比较,帮助外国人了解京剧,学会欣赏京剧艺术的魅力。本书还配有相关内容的短视频二维码,扫码即可欣赏名家名段或了解一些京剧小知识,可增强阅读的互动性和国外读者对京剧的感性认识。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京剧漫画家 胖不墩儿 创作的生动可爱的京剧卡通漫画,以此串联全书各大部分,增加了阅读和欣赏的趣味性。装帧设计考究,特别借鉴传统京剧舞美元素,让全书充满浓郁艺术气息;四色精装彩印,内文采用140克高阶映画特种纸,提供给读者舒适的阅读体验。随书赠送的4枚 生旦净丑 卡通书签是值得珍藏的艺术小品!
本丛书是十三五规划项目,是在北京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京剧谈往录》(共四编)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丛书编委会由迟金声、钮骠等京剧大家领衔,组织老中青三代学者,根据 亲历、亲见、亲闻 的原则,以原书内容为主要框架,从京剧发展历史的学术研究角度,扩大作者范围,增选重要名家、事件的相关篇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老一代京剧艺术家、京剧史学家的口述、访谈、研究的作品进行系统地梳理。本丛书共分十卷,每一卷又都包含 艺苑薪火 (介绍重要的京剧教育机构)、 菊部群英 (收录京剧名家的自述与他述)和 梨园旧闻 (再现前辈的京剧史研究成果)三大板块,基本囊括了京剧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院团、人物及重要流派。本丛书是国内***保护、宣扬、传承京剧文化的大型作品,收录的文章既有名家的绝版篇目,也有前辈的封笔之作,还有很多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
京剧,又叫皮黄、平剧、京戏等,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影响*的戏曲剧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剧种和全国性剧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个精神抖擞的台上亮相,一句韵味悠长的唱腔,一张走笔细腻、颜色丰富的脸谱,无不透着梨园艺术的讲究、味道,更是蕴含了传统审美心理、中华传统文化人生百味的脉脉相承。 本书是一本有关中国京剧艺术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既有对京剧发展历程、剧目、流派、表演艺术、舞台艺术等常识介绍;又有作者对戏曲界名家、名剧展开的深入、贴切、独到的分析,全书内容丰富全面、语言通俗易懂是一本普通传统文化爱好者透过京剧了解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全书还收录了近200张极具历史价值和珍藏价值的照片,使读者更直观地领悟到京剧百年传承的历史、诸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的风采,以及京剧艺术以歌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