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史(1790-1949 插图本)/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为一部中国京剧断代史,阐述了京剧的形成、清末京剧的发展、辛亥革命以来京剧的变革以及战争年代的京剧状况等几个方面,历史年代跨越从1790年至1949年。
《中国京剧图史》是一部以文字论述构建历史框架,以大量珍贵图片特别是京剧剧照填充骨肉的反映中国京剧发展史的大型精装彩色画册。全书文字部分约116千字,收入京剧大家、著名演员等的剧照及其他京剧历史图片近2000幅,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海容百川、吐故纳新的发展史和气度雍容、风华绝代的艺术风采,可谓盛世典籍,为光辉灿烂的京剧艺术立一历史存照。
《怎样唱好京剧(修订版)》此次修订内容主要是在原版“气、声、字、腔”四个章节的基础上,对其中“声”章节内容作了较大的修订。首先作者张再峰从声乐的角度将京剧演唱界定为“京剧唱法”,使其在方法总结、理论归纳时能够更加规范、。大量借鉴美声唱法演唱技法的术语,与京剧唱法有关技法相对照,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强了京剧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对、借用力度。其目的是想通过借用美声唱法相关理论和术语,试图讲清或尽量讲清京剧唱法中某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从而揭示、体现京剧唱法的科学性,以便更好地帮助提高京剧演唱水平。
《京剧锣鼓的继承与研究》内容简介:京剧锣鼓是为演员唱、念、做、打、舞服务的。它的作用概括地来说,是为渲染戏剧气氛,配合表演动作,加强唱念的表现力。京剧锣鼓的程式(即锣鼓点等)是死的,但运用则是灵活的,千变万化的。有些是用于开唱,有些是用于念白,有些是用于配合动作,有些是用于武打的。鼓师技术的高低,就看他对程式运用得是否符合剧情,是否符合演员表演。
清代京剧史料,并非仅仅是清代产生的京剧史料,也包括民国时期甚至更晚出现的,但记载着清代京剧发展历史信息的史料。对清代京剧史料进行盘点,可以厘清清代京剧史料存佚、整理出版的基本面貌,以便于研究者按图索骥,更为便捷地搜索查找和利用史料进行研究。《清代京剧史料学》属于史料学基础理论在清代京剧史料领域的运用。《清代京剧史料学》的出版对于清代京剧史料学的研究者有的借鉴意义。
本套曲谱为厉不害老师京剧曲谱精选的续集,是一套经典系列。迄今仍有很大的读者群,很有市场。该套图书收集了《白毛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云岗》、《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11个剧目,每一个剧目均有中英文对照的剧情简介。
本图谱收入清代(1644—1911)以来205种京剧传统戏衣的实物图样,囊括了传统京剧演出的服装。本书的戏衣实物皆为作者的私人收藏。 本书收入了中国京剧演出史上出现过的戏衣实物,包括官服、铠甲、常服、衣褂等,也粗略阐述了京剧传统戏曲服装演变的脉络。但本书并不是一部中国戏曲服饰史的专著,而是力图找出在戏曲服装演变大系中的一种特殊研究实践与方法,即从实物搜集出发,印证文献而告终,犹如考古学中的田野发掘。本书也旨在用这种方式补白于中国戏曲形态学研究中的一些空缺,并再次唤起大家对这份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
收《柜中缘》、《让徐州》、《桑园寄子》、《龙凤呈祥》、《四进士》、《金玉奴》6出京剧曲谱。
《怎样唱好京剧(修订版)》此次修订内容主要是在原版“气、声、字、腔”四个章节的基础上,对其中“声”章节内容作了较大的修订。首先作者张再峰从声乐的角度将京剧演唱界定为“京剧唱法”,使其在方法总结、理论归纳时能够更加规范、系统。大量借鉴美声唱法演唱技法的术语,与京剧唱法有关技法相对照,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强了京剧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对、借用力度。其目的是想通过借用美声唱法相关理论和术语,试图讲清或尽量讲清京剧唱法中某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从而揭示、体现京剧唱法的科学性,以便更好地帮助提高京剧演唱水平。
苏移主编的《中国京剧史(1790-1949插图本)(精)/中国戏曲艺术大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京剧的历史形成、发展的主干,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是一本较为简约而系统研究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的图书。全书使用约300余张珍贵的图片,增加了海派京剧等内容,充实和补充了四卷本《中国京剧史》。
清代京剧史料,并非仅仅是清代产生的京剧史料,也包括民国时期甚至更晚出现的,但记载着清代京剧发展历史信息的史料。对清代京剧史料进行盘点,可以厘清清代京剧史料存佚、整理出版的基本面貌,以便于研究者按图索骥,更为便捷地搜索查找和利用史料进行研究。《清代京剧史料学》属于史料学基础理论在清代京剧史料领域的运用。《清代京剧史料学》的出版对于清代京剧史料学的研究者有的借鉴意义。
《京剧锣鼓的继承与研究》内容简介:京剧锣鼓是为演员唱、念、做、打、舞服务的。它的作用概括地来说,是为渲染戏剧气氛,配合表演动作,加强唱念的表现力。京剧锣鼓的程式(即锣鼓点等)是死的,但运用则是灵活的,千变万化的。有些是用于开唱,有些是用于念白,有些是用于配合动作,有些是用于武打的。鼓师技术的高低,就看他对程式运用得是否符合剧情,是否符合演员表演。
《京剧造型艺术研究》由绪论;京剧造型艺术的渊源;京剧造型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历代“歌舞”;各地“百戏”;歌舞戏;说唱艺术;杂剧;明清传奇;徽汉合流;角色与行当的承传;京剧角色的特点;京剧行当的特点;装扮的传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