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濑户宏2003年向早稻田提交的同名博士论文为基础修改而成的,于2005年在日本出版。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高度评价,获得了2007年日本演剧学会河竹奖。此次厦大出版社出版的为其中译本。本书围绕中国话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展开论述,涉及戏剧改良运动和学生演剧、文明戏、新文化运动与戏剧、自由剧场运动、人艺戏剧学校等问题,对研究中国话剧发展史颇有参考价值。
日本设计名家铃木成一,成立工作室近30年来,经手10000余件作品。粗略算来,平均不到就要完成一件作品。在如此惊人的工作量中,他却有两项坚持:一是必须阅读原稿后才动手设计,二是不满意就坚决不交稿。即使被出版界抱怨为“拖稿惯犯”,他的设计邀约依然源源不断。为什么他的装帧设计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如何选择开本、纸张、装帧形式以及特殊工艺?在设计思路枯竭时,要如何获取灵感?怎样才能形成设计的“独特风格”?那些令人叹服的装帧作品是如何诞生的?手工,亲历,耐心,执着……铃木成一完整手记,自述150个经典装帧背后的设计过程:“我想尽办法,将书名进行烫印,做了各种尝试,结果还是不行。编辑几乎要说:“这个设计就别做了!”就在这时候,我想到了这个创意……”“我们做了真人大小的模型,摆放在澡堂里拍摄。其实没有必
本书是以濑户宏2003年向早稻田提交的同名博士论文为基础修改而成的,于2005年在日本出版。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高度评价,获得了2007年日本演剧学会河竹奖。此次厦大出版社出版的为其中译本。本书围绕中国话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展开论述,涉及戏剧改良运动和学生演剧、文明戏、新文化运动与戏剧、自由剧场运动、人艺戏剧学校等问题,对研究中国话剧发展史颇有参考价值。
中国话剧诞生于20世纪初的大变革时代,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发展,形成了中国话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中国话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里有着多样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色,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切的关怀。,话剧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力。近年来,已有不少中国话剧史的专著相继问世。在此基础上,上海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组织历史文献中心“上海年华”项目组成员,从大量馆藏历史原照、近代出版的书籍、期刊、报纸以及戏剧说明书等文献中选取500多张与中国话剧相关的历史照片,进行系统的编辑、整理和研究,推出了《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一书。本书涉及范围从19世纪晚期话剧萌芽时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间跨度近百年。全书共分三部分,分别以西
《田沁鑫的戏剧场》内容简介:喜欢一种生活,幻灭。不是人间颜色,找不着。不出去,幻灭也就可惜了。戏是一种寄情手段,是梦。铃儿响了,场灯黑了,那个极处的舞台亮了……睁着眼,梦了……
《田沁鑫的戏剧场》内容简介:喜欢一种生活,幻灭。不是人间颜色,找不着。不出去,幻灭也就可惜了。戏是一种寄情手段,是梦。铃儿响了,场灯黑了,那个极处的舞台亮了……睁着眼,梦了……
本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包含《锁麟囊》《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赵氏孤儿》。他们以介绍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裘盛戎、赵燕侠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名剧为主线,全面展现诸京剧大师的人生经历、该剧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剧本结构、人物形象、表演艺术、服饰道具、演出盛况,并深入分析剧目的唱腔艺术、思想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在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等。n 本丛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演出剧照。比如,舞台摄影的照片,采用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方式,记录与还原京剧舞台演出实况,用丰富的摄影语言展现京剧的优雅与美丽。而影棚摄影的照片,包括了每一剧目的主演、当红京剧名角,既展现京剧服饰之华美、化妆之精细、演员表演技艺之纯熟,也体现出摄影中光影的语言。
本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包含《锁麟囊》《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赵氏孤儿》。他们以介绍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裘盛戎、赵燕侠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名剧为主线,全面展现诸京剧大师的人生经历、该剧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剧本结构、人物形象、表演艺术、服饰道具、演出盛况,并深入分析剧目的唱腔艺术、思想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在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等。n 本丛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演出剧照。比如,舞台摄影的照片,采用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方式,记录与还原京剧舞台演出实况,用丰富的摄影语言展现京剧的优雅与美丽。而影棚摄影的照片,包括了每一剧目的主演、当红京剧名角,既展现京剧服饰之华美、化妆之精细、演员表演技艺之纯熟,也体现出摄影中光影的语言。
《中国百年话剧史述》叙述了中国话剧的诞生、演变、发展的历程。从16世纪中国人次目睹了西洋戏剧到20世纪初中西文化大碰撞催促了中国新剧的诞生,从1907年的部完整的中国话剧《黑奴吁天录》到新时期的话剧舞台,时间跨度逾300年。把中国话剧的历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发展历史加以研究和描述,即把话剧文学、话剧运动、舞台艺术、导演艺术和表演艺术纳入话剧历史的范围。把话剧作为综合艺术的整体发展的历史给予考察和评估。对中国话剧的历史发展理出了一些线索,揭示了一些有规律性的内涵。反映了中国话剧史学的研究的进展。对中国百年话剧发展作了一次历史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