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从戏曲的角度切入山西历史地理的作品。山西,这一块地方,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堂。山脉、河流、长城,构成了我们特殊的地理条件,保存了山西相对鲜明的文明。这块表里山河的地方,又是戏曲大省,剧种之多、声腔之丰富居全国,我们的梅花奖获奖人数,是全国。但真正让我们骄傲的,还是我们山西的文明入了戏,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在全国各大剧种中流传(和山西有关的戏曲剧目初步统计有20多个),被无数个剧团剧种和戏曲人演绎他们的人生 戏中山河。
《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是单雯解读昆曲《牡丹亭》 《幽闺记》 《桃花扇》 《南柯记》 《长生殿》 《玉簪记》 《狮吼记》 《奇双会》 《雷锋塔》 《浮生六记》 《烂柯山》及《蝴蝶梦》等经典曲目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随笔集,分故事介绍和人物解说两部分,角色涵盖了杜丽娘、王瑞兰、李香君、瑶芳公主、杨玉环、陈妙常、柳氏、李桂枝、白素贞、芸娘及崔氏、田氏。作者从自身舞台表演经历出发,叙述自己对昆曲传统经典剧目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处境、命运的独到理解,文字细腻流畅,富有表现力,全书图文结合,相得益彰。
《走向红氍毹》是关于几代京剧演员的艺术道路的评传合集。论述艺术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艺术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与历程,特别是前辈大师、艺术家的奋斗足迹,为后人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楷模。全书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梨园传奇,主要描述老一辈大师、名家的艺术与人生历程,突出共性中的个性,从不同角度阐释留给当代的启迪;中篇:岁月留痕,寻觅、浓缩艺术家的成就及其闪光点;下篇:艺苑印象,讲述与当代部分老、中、青演员的接触与感受。该书的问世,是对新一代京剧人的激励,也将吸引更多读者了解和走进京剧艺术,值得出版。
《评弹情缘》记录了作者殷德泉一生与苏州评弹事业割舍不断的情缘。从少年时代喜爱评弹,工作后主持电视书场,在与各流派各名家的交往中,深入地研究评弹,于评弹艺人和普通听众间搭建桥梁,从而为评弹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本书是作者有关相声研究的文章专集。内容包括北京相声的艺术发生与早期传统、新时期40年来相声创演的思潮述评、一些相声的大师级人物如马三立、侯宝林、马季、苏文茂等人的专论、针对相声发展现状的全方位跟踪讨论、相声美学品格的探究思考、部分相声节目的分析评论、有关相声的学术随笔和书评书话等等。学术范畴涉及历史、理论、评论和创作、表演、审美等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北京相声的历史知识、艺术特点、思潮状况、美学格范、名家贡献、现状问题并促进相声的创演繁荣和健康发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相声的艺术特质,准确理解并把握相声创演的发展轨迹,书中还收入了几篇有关曲艺的整体文化面貌、艺术本体特征、文化生态状况、传承传播诉求及特殊审美使命等方面的文章。以利于延伸阅读触角,并深化
本书对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马静宜及其子 三弦王子 马小祥师承、艺术生涯、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及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展现;对曲艺流派 刘派、白派、张派、少白派、骆派、菜园派进行详细介绍;对马静宜、马小祥艺术探索和研究文章进行分享。同时,本书附有京韵大鼓唱词、鼓曲,以飨读者。本书文辞朴实,情感真挚,图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于保护北京曲艺这一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老艺术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品格、年轻艺术家对曲艺事业的坚守,对北京曲艺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为北京曲艺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思路。
中国戏曲课程思政研究,以中央戏剧学院公共课《中国戏曲》教改为视点,从“戏曲德育”“专业知识”“学术方法”“政治修养”四个方面探索高校戏曲思政价值,有史论理论文化讲解,有专题探讨学术互动,有乡村戏曲田野调研,有课堂师生剧本创作,师生沉浸于中国戏曲专业课堂,潜移默化进行德育熏陶。研究秉持“戏曲本体原汁原味”教学理念(授课逻辑),融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研究成果(理论品格),践行“戏曲审美寓教于乐”实践探索(方法路径),向着高校立德树人品牌课程建设不断迈进。
《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收录了蔡正仁先生擅演的十五出戏的百余段曲牌,包括《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邯郸梦》《玉簪记》《千忠戮》《雷峰塔》《红梨记》《铁冠图》等经典名剧,以及《蔡文姬》《班昭》《桃花扇》《曲圣魏良辅》等新创剧目。书中,蔡正仁先生对每出剧目的传承、编创以及演唱重难点等进行了阐释,既可清晰地看到其渊源有自,师承有道,同时又更有传薪发展,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在编撰此书时,蔡正仁先生常强调,演唱昆曲需特别注意腔格、咬字以及发声方法等问题,所以书中蔡正仁先生通过一段小视频,亲自示范解说了昆曲演唱的正确方法,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感知他对昆曲艺术传承的认真、坚持和期许。
本书全面记述了享誉江浙沪的评弹双档张鉴庭、张鉴国昆仲的家庭环境、学艺生涯、艺术成就、坎坷经历以及晚年努力发扬和传承 张调 艺术,坚持为听众演出,直到生命*后一刻的感人事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两位艺术家曲折而辉煌一生。同时,作者采用了访谈、口述、报刊、档案等多种资料,充分深入挖掘,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张氏昆仲精彩的一生,对于了解中国近代评弹历史也有价值。
2016年中英艺术家共同执导的昆曲《邯郸梦》在伦敦首演,作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名家逝世400周年纪念之作,《邯郸梦》别出心裁地将昆曲和莎剧融合创作,这种跨界融合的艺术探索受到中英两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本书收录了此次演出的缘起、台前、幕后、剧评、剧报相关文章二十余篇,配以精彩剧照,回顾了这出新概念戏剧的演出前后,收录多篇学术评论文章,梳理了中英汤莎会在中外戏剧对话层面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