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5月18日宣布为中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举世瞩目。徐凌云,昆剧名家、昆剧传习所创始人。本书包括徐凌云文集与徐凌云研究两部份。其中徐著《昆剧表演一得》着力提高昆剧演艺人员自我修养,也从侧面印证徐氏本人从艺六十年的杰出造诣。是对“徐家做功俞家唱\",做功即表演的生动形象演绎。《昆剧曲调》也能让普通读者了解昆剧起源,发展与流变历史。徐凌云研究深入探讨昆剧历史与发展机遇。对徐氏坚持数十年的昆剧传习所与培养昆剧火种传字辈的历史功绩有较为清晰的叙述。书中还展示有四百年历史的昆剧,水磨唱腔幽宛,表演身段优美,集中华艺术精华方案、戏曲与舞蹈之大成,能满足对昆剧的基本认知,也能为了解与研究昆剧打开探索之门。
本书列 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一部地域通史性质的戏曲史著,涉及的史料较为久远,且列有考古图片、戏曲曲谱,内容丰富。本书专章介绍了清代对东北实行“封禁时期”被流放到黑龙江地区的流人带来的戏曲艺术,以流人程煐创作的《龙沙剑传奇》为代表的“流人戏剧”,是中国戏曲 的现象;考察了朱春产生的时间、演剧形式特征;记述了随着移民带来他们当地的艺术在黑龙江落地生根、成长壮大的过程;以此为代表的中国戏曲 很多重要的事件与黑龙江地区的戏曲活动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关系。可是,由于地区偏远,黑龙江一地的戏曲历史活动遂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史”,所以本书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概述。
《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著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能乐理论著作中最早的作品。此论著以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著述而成。 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论著。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幽玄”“模拟(物真似)”“花”这些讲述艺术神髓的说法可以在本书里找到根据。它是最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 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
意境是中国诗学和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国艺术意境论》作者提出:中国艺术意境理论,是一种东方超象审美理论,其哲学根基是一种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论。作者从意境的涵义、意境中的实境与虚境、意境的历史形态与时代风貌、中国意境理论与西方典型理论的区别、意境深层结构中的气之审美及道之认同层面的美学特征等六个侧面进行了深入独到的探讨。附录中的《析品》一文,分层研究了作为中国美学范畴的“品”的涵义,阐发了中国品评批评的传统,实际上这也是对于《中国艺术意境论》主要观点的补充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