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难写,喜剧能学吗?天生有幽默感,才能吃这碗饭吗? 5分钟一个梗,10分钟一场误会,就是喜剧吗? 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喜剧教父卡普兰,要破除诸如此类迷思,将整个职业生涯摸索出来的创作经验、对喜剧原理的深刻理解,以诙谐睿智的笔调一一道来,可谓身负绝学却毫不藏私。他提炼出一击即中的喜剧创作核心公式和8个行之有“笑”的秘密武器,通过细致剖析《宋飞正传》《老友记》《土拨鼠之日》《安妮·霍尔》等热门作品的经典桥段,厘清喜剧中独特的情感动作逻辑、人物关系和发展源流,展示一场戏为什么好笑、哪些笑料管用、哪些段子尴尬失效,并结合实战,讲解如何才能排查、修改不起作用的场景和台词。 同时,卡普兰更犀利点明了欢笑之下隐藏的生活真相,这或许会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性,更有元气地面对身处的世界。
《黄梅戏人物》由胡亏生所著,共评价了黄梅戏界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 ,他们分别是严凤英、王少舫、陆洪非、时白林、金芝、胡连翠、黄新德、 丁同、、吴亚玲、李文、韩再芬、赵媛媛、熊辰龙等。《黄梅戏人物》 通过对黄梅戏发展史上不同时期有成就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戏曲人生的艺术实 践与风采的记述和评论,既使读者感受到他们作为单个人鹤立鸡群的不平凡 的艺术人生和舞台风貌,又使读者感受到整个黄梅戏艺术薪火相传的艰难曲 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第十六章《未来的星空》和附录《出戏出人的平台与 窗口》两个篇章中,还简要介绍了2006年新评出的“五朵金花”和2007年“ 寻找到的七仙女”,以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情况。思想内容丰富 、观点新颖独到,材料翔实,体系完整是该书的最主要的特点。
本书是1949年以来部中国现代戏剧史专著,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全书从19世纪末中国现代话剧产生写起,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系统阐述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是话剧)的产生及其沿革,从多方面总结了中国现代戏剧(特别是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了一系列值得记取并令人深思的经验教训。书中对田汉、曹禺、夏衍等我国剧作家列有专章或专节进行介绍评述。本书出版近二十年来,作为教材在许多高等学校使用。此次修订,在观点、资料、文字三个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删节、补充。抗日时期的戏剧,补入了讲日本统治下台湾的“新剧”作家的内容,此节由台湾剧作家黄美序执笔。
相声是中国特有的、逗人发笑的民间表演艺术。你是不是也喜欢听相声呢?中国人的幽默细胞是自古就有的,那么中国的幽默艺术在历史上经历了哪些变化?相声艺术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历代相声代表人物分别创作了哪些经典作品? 本书图文并茂,生动讲述了中国幽默艺术的历史流变、相声艺术的诞生与成型及历代相声表演者代表人物的故事,不仅能使小读者了解我国的幽默文化,还能增识长智,从小培养艺术鉴赏力。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个精神抖擞的亮相,一句韵味悠长的哼唱,一张勾画细腻的脸谱,无不透露着京剧艺术的讲究与味道。京剧为何能在中国戏曲流派中独树一帜?台前幕后有什么有趣的小知识?我们可以先听一听哪些名家名段?该从哪里入手来鉴赏京剧? 本书是京剧的文化知识普及读物。书中有对京剧的由来、发展、表演、舞台、道具、妆容、名家、经典剧目等常识的介绍;也融入了作者多年来做戏曲文化科普教育的经验与心得,是一本京剧入门读物。通过阅读本书故事来认识京剧,可轻松了解京剧的文化知识,感受到京剧之美,从而爱上我国的传统文化。
《戏边草(收藏版)》,是一本戏曲随笔,主要涉及京剧,兼论其他戏曲。作者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有一定专业背景,且是作家,文笔纵横活泼,写来识趣兼备.生动可读。上辑是看戏观感,善于从戏本身联想现实与历史,既有关于戏曲的趣味知识,又旁涉生活现实与戏曲的关联,写出舞台小人生,人生大舞台。下辑是说戏评点,论及京剧艺术魅力形成的原因,京剧变革的忧虑,以及京剧名宿等人物的勾勒,写来富有史料性,又富有思考性。在京剧申遗成功之后,如何面对我国传统戏曲、振兴传统戏曲的文化背景下.集中书写戏曲主题并能够写得深入浅出具有普及性、可读性的文集还非常少见。这本小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且《戏边草(收藏版)》中有作者画的几十幅戏曲人物画.图文并茂,使得《戏边草(收藏版)》更有自己的特色。
为纪念昆剧传字辈艺术家从艺百年,本书收录了研讨会34篇论文,分为“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等四个板块。 “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传字辈艺术的盛衰、传承以及生存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衰而未亡”的昆剧艺术,在当下作为“非遗”保护的最重要的原则是“活态传承”。保护、传承和再创造是一个统一的辩证关系,也是昆曲存在与生存的根本之道。在昆曲百年传承的过程中,上海这座现代城市具有极为突出与关键性的作用。“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在“穆藕初发起说”和“十二董事创立说”之外,对昆剧传习所的创立进行了颇具创见的重新表述。“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阐述传字辈表演艺术、中国昆曲话语权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书力图在传统美学的大视野中,将以往学者已经谈得相当充分的一些观点与命题,诸如“本色”、“文采”论,“场上”、“案头”论,“花部”、“雅部”论等,借凭素朴美和华丽美这两种基本的美学范畴在更高的层面上加以勾连、贯通和整合,将其全面的打通、贯穿起来,尽可能宏阔而切实地揭示出中国戏曲的艺术风格在千百年的行进历程中所体现和蕴含着的审美规律。 ???本书所获得的基本结论是:素朴美与华丽美是古典戏曲的两种普遍而典型的美学风格类型,在戏曲理论和创作实践中都有深刻而全面的体现。戏曲的素朴美、华丽美及其种种具体的不同面貌,是戏曲艺术大美品格的形象显现,是戏曲艺术在广大的时空中对美的本质的全面展开,它绵延于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适宜的文化生态和广袤的社会土壤,生生不息,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