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 罗斯照亮了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20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
《爵士乐标准曲》是一本全面介绍爵士乐经典作品的指南,讲述了266首经典曲目背后的故事,对两千多张唱片进行推介,并包含爵士名家轶事,是爵士乐爱好者的常备书籍。 作者泰德 乔亚凝结毕生思想精粹,带领读者了解爵士乐经典曲目。身为爵士钢琴家,他演奏这些歌曲已有数十年之久。身为音乐史学家和乐评人,备受业界认可的爵士乐专家,他将自己对爵士乐的深刻理解倾注纸上,迷人节奏在字句中摇摆,灵动音符在纸页间跳跃。
《 诗经 弦歌全集:清代 钦定诗经乐谱全书 古琴 》完整还原了清代《钦定诗经乐谱全书》之古琴卷的文本原貌,作者还根据《诗经》乐谱古本中约定的十二律吕定调,再根据《律吕正义》的改弦之法(旋宫转调)等计算确定各调音名以及在古琴七根弦上的序列,且用首调唱名法标注简谱对照。该书极大突破了《诗经》的文本局限性,实现了《诗经》弦歌有律可依,深度再现了我国《诗经》吟诵和弦歌的古老传统。
这本古琴教材是《中国音乐轻松学》系列教材中的一册。为了适应海外学习者初步接触中国音乐的实际情况,本书力求编写得简洁易懂,便于模仿、学习和理解。古琴两手的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演奏动作各有不同名称,各自的动作要领也有不同要求,本书逐项作出了明白简洁地叙述,并设计了适合讲述和练习的程序。古琴的乐器结构、演奏方法和乐曲乐句结构都极有个性,在学习运用基础指法部分,本书编写了成套的练习曲来进行技法练习,在学习者掌握了基础指法之后,本书采用了将难点乐句抽出来放慢速度反复练习的方法,这也是古琴教学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笔法,描绘了当代欧美流行音乐的全景图。作者全面、系统介绍了欧美流行音乐的历史脉络、主要流派和重要的流行艺术家;剖析了流行音乐产业的运行机制、流行音乐与技术和设计的互动,以及欧美流行音乐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书中附带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和逸闻趣事,最后展望了未来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本书娓娓道来,兼顾学术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不仅是流行音乐产业相关专业人士和音乐院校师生的参 考资料,也是普通流行乐迷深入了解欧美当代流行音乐的有益向导。
现存最早古琴曲谱《碣石调幽兰》,现存最早古琴指法汇编《琴用指法》首次合璧,全彩原大,正式出版。 《碣石调幽兰》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也是现存唯一的 文字谱 实物,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琴用指法》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指法汇编,不仅包括了北魏陈仲儒、唐赵耶利等人所撰的早期文字谱指法解说,还收录了一种不同于文字谱和减字谱的古琴指法,是古代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二者成书时代均相当于唐时甚至更早,《琴用指法》不仅有助于还原《幽兰》古谱,且当有助于探索魏晋隋唐时期古琴的演奏方式。两种手卷均保存于日本博物馆,此次正式引进出版,以原色原大、高清影印的形式,呈现古卷原貌。特邀古琴名宿吴文光先生主编,撰写序言,并附上吴先生所作《幽兰》释谱版本及演奏录音。不仅极
《音乐史》是英国DK公司为大众读者创作的一本音乐历史及音乐知识图书。在我们的印象中,音乐是无法用图片叙述的,而DK出版的这本音乐史百科全书,创新地运用丰富的图片来讲音乐史,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书中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全球的音乐发展,从早人类用贝壳和骨头制作的乐器到现代电子合成乐器;从中世纪的咏唱调到富丽堂皇的古典时期,再到充满现代节奏的布鲁斯、爵士乐、嘻哈音乐和说唱,讲述各种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同时还通过丰富清晰的图表讲述重要乐器的进化史,例如钢琴和小提琴,还有音乐史上重要人物的介绍,包括莫扎特、乔治 格什温、猫王、大卫 鲍伊等。通过这些讲述了音乐是如何形成了一个世界。本书的排版设计是DK一贯的风格,用大量精美的插图配合文字叙述,版面虽满,但赏心悦目,内容充实,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 在最终卷《20世纪后期音乐》中,塔鲁斯金介绍了从二战结束至今的伟大作品,对科普兰、凯奇、巴比特、布里顿、赖希与格拉斯的作品作了深刻剖析。电子音乐和计算机的影响,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到来以及安德森、佐恩与亚当斯的现代音乐,也均在研究之列。凭借出彩的洞见、回味无穷的分析,以及对历史、文化、政治、艺术、文学、宗教和音乐之交叉作用的全景呈现,本书将是渴望了解这一多彩时代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
伦纳德 伯恩斯坦享有 桂冠指挥家 的美誉,他对于人类艺术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作曲、演奏、指挥领域,他曾通过一系列电视节目将古典乐普及于大众,影响深远。1973年,伯恩斯坦登上哈佛诺顿讲坛,天才的智识与表达力碰撞出六讲启示录般的珍贵课堂,洞见深刻,借由电视媒介的传播力,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后结集出版,流传至今成为经典,让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受益。 这是六堂精彩的音乐大师课,也是剑走偏峰的音乐启发课 身为音乐家,我感到一定要找到一种谈论音乐的方法,可以与有智识的非专业音乐爱好者进行交流。 伯恩斯坦秉持跨学科精神,六讲横纵交织,从语法学角度对音乐语言进行解析,也将音乐置于美学层面与诗歌进行比对,广泛选用各类音乐材料,从 音乐最小构成单位 探讨到 调性之争 。这位古典乐大师暗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适的音
《琴学备要(手稿本)(套装上下册)》作者顾梅羹,他不仅琴艺高超、琴学博深,而且还善诗文、书法和画竹梅。他一生努力坚持挖掘整理川派古琴艺术和培养接班人,为我国古琴艺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琵琶演奏考级指定教材《全国琵琶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二套)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23年7月下旬正式出版,现已开始公开征订工作。 该书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会长吴玉霞老师担任主编,刘刚、李景侠、杨靖、张强、陈音、章红艳、董楠等七位专家担任编委。本教材结合近年来琵琶创作曲目的蓬勃发展扩增了近40%的新曲目,拓展了琵琶考级曲库,力求更好地满足广大琵琶学习者的需求。 本套教材由1-5级、6-8级、9-10级三本书组成,每一级别精选练习曲和乐曲各8首。书中附有由吴玉霞、董楠、陈音、张强、杨婷婷、杨靖、樊薇、于源春、江洋、章红艳、陈甦超等老师演奏的80首乐曲,读者可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聆听。
《音乐圣经(增订本)》是对原《音乐圣经》大大规模扩编。其版本推荐,主要以《企鹅唱片指南》、日本《唱片艺术》、美国TAS、《留声机》杂志榜单为基础,并辅助以欧美日音乐杂志及各类唱片指南的咨讯。全书瑰集了目前可能得到的西方古典音乐的有关曲目、背景、唱片版本的全部资料。 本书融西方音乐史、曲名、作品资讯、作品解读、唱片版本指南为一体,是CD时代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中的选择。书后还附有:西方音乐史上重要作曲家与作品速览,经典唱片版本收藏推荐,著名指挥家、演奏家、演唱家资讯,以及*值得收藏的500个版本。是广大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选择唱片版本、查阅曲目资讯、购买CD的好帮手。
本书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越了一本教学法论著或者钢琴演奏理论介绍能覆盖的范畴,原版书在三十三年前首次出版。大众对此书的接受度很高,书中所包含的琴键技术思想受到了大家的重视,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者雷金纳德 R.格里克曾任教于伊斯曼音乐学院,将这一扩展版包含了艾伦 沃克(Alan Walker)的前言,一篇新的序言和一些新的附录。 读者们会发现这本论著事实上是以史学脉络和地理空间为线索,系统而细致地阐述键盘演奏技术从古至今流变的发展史、交流史,它对于钢琴技术原理的解释不单单局限于 技法 层面的分析,更是追根溯源地延伸到了乐器机械构造、音乐审美情趣、艺术思潮、乐器教学法、演奏心理、身体运动机制等众多领域和学科。是一部综合资源库,能帮助他们探求发现过去三个世纪里那些不朽的钢琴家们提高和磨炼其演奏技术的奥秘。
由诺顿出版有限公司提供版权。本书是 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系列之一,它主要聚焦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本体问题,同时也旁涉对音乐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问题。对于进行音乐史学及相关理论学研究的研究生而言,这无疑是对1400年至1600年这段时期音乐问题进行研究的理想专著。作者针对音乐概念和历史细节所进行的措辞优雅且不失严谨的阐述是本书的特点所在。它使得文艺复兴音乐成为了易教易学的研究对象,成为了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艺术领域。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 第一卷《从最早的记谱法到16世纪》遍览数个世纪的音乐创新,揭示了形塑西方古典传统的各种早期力量。起笔于千年前音乐符号的发明,塔鲁斯金处理了一系列主题:格里高利圣咏,奥古斯丁和波埃修斯的音乐之思,宾根的希尔德加德的教仪剧,音乐印刷业的发展,文学革命与英国牧歌,宗教改革与反改革的影响,以及蒙特威尔第的歌剧 凭借出彩的洞见、回味无穷的分析,以及对历史、文化、政治、艺术、文学、宗教和音乐之交叉作用的全景呈现,本书将是渴望了解这一多彩时代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
本产品是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 *权威,*全的版本之一,编辑、印装质量较之前有很大提升,给读者全新的使用体验。
《论巴赫》是阿尔伯特 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施韦泽的《论巴赫》为历代的巴赫研究者所青睐,深受专家们的好评。该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巴赫研究中的晦涩地带带来曙光。作者论证了巴赫作品的来源、他的管风琴作品、受难曲和康塔塔,分析了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此外,施韦泽对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进行了推敲与讨论,尤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曙光。 《论巴赫》的出版将填补国内巴赫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极大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