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能够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首要条件就是了解作曲家,这本由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编纂的论文集收录了19篇关于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教学、练习及演奏指南。各章节的主题按照作曲家年代排序,内容涉及了从英奇?罗萨对巴赫的见解、加里?阿玛诺的海顿奏鸣曲指南到克里斯蒂?斯克豪森详解肖邦的发音触键,还有格温德林?莫克总结的弹奏(拉威尔使用过的)埃拉德钢琴的心得。 读者还会看到关于莫扎特钢琴作品、贝多芬奏鸣曲、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相关文章,其他涉及的作曲家还包括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科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格什温以及克拉姆。各章节作者都是美国及国际知名的钢琴家、教育家、录音演奏家及学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演奏、学习及教学经验仔细记录成了文字。每篇文章针对一位作曲家,
《后调性理论导论(第3版)》是一部后调性音乐理论经典教程和工具书,引导读者了解后调性音乐理论基本原理。书中不仅介绍了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创作的20世纪早期作品,还分析了贝里奥、布列兹、凯奇、卡特、克拉姆、格拉斯、利盖蒂、斯托克豪森等创作的当代作品,对于掌握现代音乐理论极有裨益。《后调性理论导论(第3版)》系统论述了自由无调性、音级集合、十二音和中心性等当代音乐理论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本书,读者能全面了解当代音乐理论知识和创新前沿,掌握现代作曲技术和音乐分析方法。本书适用于音乐院校作曲与理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适用于现代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人员。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广泛吸收了作曲家们在音乐创作中运用和声的经验与理论家们对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研究成果,其中还摘录了部分著作中的观点、谱例及习题,如黎英海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与《多声部音乐写作教程》、桑桐的《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探讨》与《和声学教程》、刘学严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风格手法》、黄虎威的《转调法》、王安国的《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郑英烈的《十二音技法在中国作品中的运用》等。章节的安排与内容的叙述,则是在作者的专著《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的基础上予以补充和调整构成的。教程由十六章组成,包含了如下内容:、二章是对调式性质的分析,包括五声性调式的基本特征与功能特性;第三至第九章是不同和弦结构的和声方法,包括三度结
中国音乐对外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由于移民的因素,更是由来已久。《中国传统音乐在海外的传播与变迁:以马来西亚为例》以中国传统音乐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变迁为个案,立足于民族学和历史学的视角,通过对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实地考察和个案分析,并结合大量的一手历史文献,真实描摹了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历史和现状,努力探寻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变迁的轨迹及根源,力图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音乐在海外传播的规律。 《中国传统音乐在海外的传播与变迁:以马来西亚为例》是本研究中国音乐文化对外传播的专门性著作,也是本研究海外华人音乐文化传承与变迁的专著。
我们的目标在于对民族音乐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地讨论,包括其定义、人类学和音乐学研究方法、历史民族音乐学、乐器学、图像学、生物学、技术、舞蹈、性别、保存以及伦理。附录部分是为做案头工作和田野工作的音乐学者所提供的一套基本的辅助性参考材料,内容包括参考资料(参考书目以及音响分类目录)、重要音响档案馆名录、专业协会及其出版物、世界各地的乐器收藏、霍恩博斯特尔一萨克斯的乐器分类体系、根据现代认知论和计算法的音高分析,以及各国电源电压、频率和电视标准信号表。
《民族音乐学亲历记(一部回忆录)》从内特尔自己的视角出发,讲述半个世纪他作为民族音乐学的学生、教师、编辑、研究者的历程,以及在此期间里的所思所想,所展示出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学术经历,也体现出了美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过程和其中所遇到的问题。《民族音乐学亲历记(一部回忆录)》以回忆录形式书写,以学科的历史进程划分章节,对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与评价。这一研究对理解和建构民族音乐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文化学、美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通过若干重要美学范畴对文人士大夫的音乐观念、实践活动与中国哲学美学的关系研究;通过美学思想、形态唱段对于京剧音乐“悲情性”的审美特征研究;通过“乐感”的培养和表达,对福建南音的社会、文化根源和传承的美学研究;通过对农村社会关系中傩戏音乐形态、表演与生存状况及其社会成因的分析,进行傩戏音乐的美学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有力推动传统音乐和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相结合的综合研究领域的发展,对丰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儿童歌曲器乐演奏启蒙:尤克里里》以演奏技巧的由简到难排序。力争选用同一批曲目,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儿童歌曲器乐演奏启蒙:尤克里里》的亮点在于,每首曲目均配有两个版本的音响:一个是供演出使用的高清伴奏版;另一个是供练习使用的弱声范唱版,隐隐的人声在起到提示歌曲旋律作用的同时,又不会干扰跟随伴奏练习。
《摇滚!摇滚的前世今生》介绍摇滚乐的发展史及对我们的影响。内容比较前沿、有丰富的栏目和图片。拟做成大众学术书。原版书的许多元素可以保留:杂志书开本,封一富有视觉冲击力的THINK字样等。读完《摇滚!摇滚的前世今生》,你会对摇滚乐有自己的、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