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能够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首要条件就是了解作曲家,这本由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编纂的论文集收录了19篇关于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教学、练习及演奏指南。各章节的主题按照作曲家年代排序,内容涉及了从英奇?罗萨对巴赫的见解、加里?阿玛诺的海顿奏鸣曲指南到克里斯蒂?斯克豪森详解肖邦的发音触键,还有格温德林?莫克总结的弹奏(拉威尔使用过的)埃拉德钢琴的心得。 读者还会看到关于莫扎特钢琴作品、贝多芬奏鸣曲、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相关文章,其他涉及的作曲家还包括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科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格什温以及克拉姆。各章节作者都是美国及国际知名的钢琴家、教育家、录音演奏家及学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演奏、学习及教学经验仔细记录成了文字。每篇文章针对一位作曲家,
《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音乐教育研究论文集》收录了近年来音乐教育方面的各类论文三十九篇,涵盖音乐教育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法、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音乐教育比较研究、音乐管理等各音乐教育分支。《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音乐教育研究论文集》较为全面地呈现出音乐教育学科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音乐教育研究论文集》系“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论丛之一。
《后调性理论导论(第3版)》是一部后调性音乐理论经典教程和工具书,引导读者了解后调性音乐理论基本原理。书中不仅介绍了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创作的20世纪早期作品,还分析了贝里奥、布列兹、凯奇、卡特、克拉姆、格拉斯、利盖蒂、斯托克豪森等创作的当代作品,对于掌握现代音乐理论极有裨益。《后调性理论导论(第3版)》系统论述了自由无调性、音级集合、十二音和中心性等当代音乐理论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本书,读者能全面了解当代音乐理论知识和创新前沿,掌握现代作曲技术和音乐分析方法。本书适用于音乐院校作曲与理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适用于现代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人员。
摇滚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它还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有影响力的社会因素。摇滚乐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已被证明是在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音乐产业中最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从音乐角度来讲,摇滚影响到了我们在电视、电影及商业广告中听到的音乐。它影响了爵士乐、教堂音乐、古典音乐,甚至是它的前身—节奏与布鲁斯(Rhythm&Blues)及西部乡村乐(Country&Western)。从社会角度来看,摇滚乐的影响已在发型、服装、语言、生活方式以及政治生活中得以见证。任何对社会有如此之大影响的力量都是值得研究的,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从音乐角度来说,什么是摇滚?估计大多数读者对音乐的专业方面不是很熟知(如果知道,那更好!)。本书的每章(除9章以外)都包括了一部分内容来探讨摇滚的一个具体方面。这部分内容称作“音乐特写”,旨在把焦点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