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讲述使用计算机进行音乐声音合成时涉及的理论与实践的图书。书中的每一章都以一种技术或一个领域的理论描述开始,然后以一系列实际例子(总共超过100个)结束,内容涵盖了范围很广的各种应用。《电子音乐技术》在写作时通篇采用了统一化的方法,例如,在第2章对待采样和波表合成问题时,作者就把它们作为同一种底层技术的不同特殊情形来处理。《电子音乐技术》虽然以数学的方式进行理论阐释,但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仅限于三角函数和复数。 本书既是一本很好的电子音乐教科书,又是一本对电子音乐家和计算机音乐研究者很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读物。
本书近50篇文章分十四章,按照“定义与现状”、“历史与思潮”、“程序与方法”和“运用于领域”四辑及“附录”编排,每一辑都有一个“概述”提要性地总结该部分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和理念。如此,作者以横向结构性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将音乐人类学在近15年间所发生和发展的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进行了展示。《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和方法论》是作者1990年至2004年间撰写和编译的论文和文章,洋洋530余页约45万字的著述不仅是他本人涉足音乐人类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的汇集和总结,同时也是该领域的学术动态在国际和的实时体现和反映。也正如作者自己总结的那样:它是“一本系统阐述这一学科方法论的专著,填补该领域的空白”的成果。该著作在成果汇集编排中所呈现的学科“系统性”构想。
本书有两点非常值得称道: 其一,以严谨的结构框架和逻辑层次,率先揭示了旋律学科理论之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 其二,率先指出了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外音乐基础理论系统中,由于对“调、调式、调性、音阶”四个基本概念以及“调、调式与调性”、“调式、调性与音阶”两组概念之间辩证关系在认识上的混乱所酿成的失误。并指甜这种失误对音乐教学、理论建设,特别是旋律学科建设的负面影响。同时对导向正确认识的途径和不同理念的沟通、衔接,提出了解决办法。其毋庸置疑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中 赵宋光《旋律学学科建设刍议》),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乃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理解和称许。 等待着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诗韵与乐韵的交融,艺术歌曲中的不朽瑰宝,浪漫主义作曲大师舒伯特,3部声乐套曲,108首艺术歌曲。德国彼得斯的版本;歌唱家菲舍尔-迪斯考整理出版;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周正教授翻译;强强联合打造声乐界艺术歌曲的经典文献。
以小提琴的演奏而言,本书作者以纯粹的古典标准、无暇疵的技术和富于才智地把握风格的本领而闻名于世界。本书包含了24个大小调,但是在其谱面形式上,仅仅提供了一种模式,这样就是我们有了的学习有了更大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因此,学生如果能够认真仔细而且灵活多样的将这24个大小调的音阶学习,那么技术能力将不可估量。由于“音阶体系”的练习内容过于庞大,以至于许多演奏家无法在每完成一个调的练习,下列补充性的建议是希望学生们通过合理的方法,在一个调的音阶练习中获取的收益。
马扎斯法国小提琴家、教育家、作曲家。1802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后赴欧洲各国旅行演出。1829年返回巴黎后,在几所音乐学院任教。马托斯创作过许多小乐曲,练习曲,其中《马扎斯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6号(共分三集:集《特殊练习曲》,第二集《华丽练习曲》,第三集《为艺术家创作的练习曲》)是马扎斯秀的作品之一。它摈弃了练习曲枯燥乏味的机械式练习,巧妙地将各种类型的技巧融合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尤其是《特殊练习曲》和《华丽练习曲》是专为中级程度学生创作的练习曲,特别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发音和提高学生演演奏优美旋律的能力。从问世之初就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小提琴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