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1960年代出生的人,我已不可能紧跟这个时代。我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嘻哈文化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规律,发现嘻哈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所有的专家都说,嘻哈文化包含了嘻哈乐、霹雳舞和涂鸦这三种艺术形式,但术业有专攻,本书将重点研究嘻哈乐的发展史,我将告诉大家,为什么嘻哈乐被认为是上个世界流行音乐领域里的一种草根艺术。
这本“访谈录”尝试一笔一画勾勒出香港流行词坛的地形风貌。在不拟设特定研究目标之下,与词人围绕其艺术取向、才性气质展开对谈。彼此不但基于难能可贵的知音关系谈歌谈词,还分享了对于华语流行词坛、音乐工业发展的看法,也讨论了流行歌词与文学、社会、文化种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点一滴地,逐渐梳理出词人与词人之间的承传牵系,定格聚焦于某些创作现象,审视了未必很红很爆但却出色精彩的作品──香港流行歌词四十年的洪流,原是婉约通俗酷异刁钻华丽豪侠纯善沉郁哲理兼而有之。时间为我们留下的,在夕爷、阿Y的前后左右中间,还有一众默默笔耕的隐世高手。我们真正拥有的,也比我们所知道的还要多很多。
《沥姐说西方音乐》是一本妙趣横生的音乐艺术读物,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轻松、时尚的笔触讲述了西方音乐史上所发生的趣闻轶事以及的作曲家和他们的音乐作品,在通俗易懂的文字间又做到富有深度和专业性,可谓是深入浅出,是了解西方音乐及其历史发展的一本趣味书籍!
施万春,作曲家、教授。1936年6月14出生于河北省青县,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73年调至中央乐团(现中国交响乐团)创作组;1984年调至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任系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版权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音乐协会特约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中国录音师协会艺术顾问。主要声乐作品有:《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我们相爱在星光下》、《人字歌》、《无字歌》、《啊,梦》、《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后两首作品被多所艺术院校列为教材)、《女人肖像》(获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歌曲名)、《橘子熟了》等。主要器乐作品有:管弦乐《节日序曲》、《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怀念曲》、《悲歌》、《青春》、《中山颂》等,
薛永武编著的《中国文论经典流变(礼记乐记的接受史研究)》以时间为顺序分上下编,梳理了《礼记·乐记》自先秦至现当代的接受史,上编主要是对《礼记》从宏观的视野上进行提纲挈领的阐释,对《礼记》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对《礼记》的“历时性”阐释与接受以及《礼记》的现代阐释与意义生成,进行动态的审视。下编主要研究先秦音乐理论与《乐记》的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