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200首经典爱国歌曲。这些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历次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红色歌曲、革命历史民歌,还收入了一些主题积极,健康向上的抒情歌曲、流行歌曲等。本书的编排构思力争做到选曲精华荟萃,独具特色。所入编的200首经典红歌,突出了 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的主题,体现了思想性、民族性和艺术性。本书是红色歌曲的经典选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珍藏价值。为建国70周年献礼~
一本书讲透古典音乐!轻松读懂,帮你成为更懂古典音乐的明白人。 《拉鲁斯古典音乐全书》对古典音乐涉及到的所有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且深入浅出的讲解。精彩讲述了什么是古典音乐,古典音乐的主要流派,著名作曲家及代表作品,古典音乐的形式和体裁,古典音乐的前世今生及发展历程等。此外,还系统讲解了古典音乐常识、音乐术语等。可帮助读者了解古典音乐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历程,近距离接触近200位音乐名家并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并可从中获知近千部经典的传世佳作的创作背景。同时,本书还搭配网易云音乐同名歌单,边听边读,畅享古典音乐。
电子琴在目前的音乐学习市场中是一门热门的乐器,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本书曲目数量多,将歌曲分类清晰,可以让电子琴爱好者很容易找到自己喜爱的歌曲;每首曲目的音色详细标注和和弦的标注,让读者能很容易的配出好听的伴奏,简谱阅读更加轻松容易,让读者爱不释手。
莫什科夫斯基至少还有3套难度相当的优秀练习曲未广泛为人所用(其他作品号里还有零散的练习曲),分别是: 20 Petites Etudes,Op.91(20首小练习曲,作品91)、12 Etudes for Left Hand,Op.92(12首为左手创作的练习曲,作品92)、16 Esquisses Techniques,Op.97(16首技巧精要,作品97)。作品91虽题为 小 练习曲,但难度上完全不亚于车尔尼的作品299;在法国出版时(Paris Alphonse Leduc),编订者伊西多尔 菲利普(Isidor Philipp)是这么评价的: 这20首小练习曲是他(莫什科夫斯基)的作品之一,它们充满了想象力,旋律优美;他的艺术在这些用美妙的手法写成的小品中,已达到完美的境界。尽管莫什科夫斯基是从舒曼和肖邦的音乐中探索他自己的起源的,但后来他还是树立了自己特有的、富有个性的样式。
乔治 丹德洛特(Georges Dandelot, 1895-19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曾在巴黎音乐学院随保尔 杜卡斯、樊尚 丹第等学习音乐课程,1919年在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教授钢琴,1942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和声,并出版多本视唱练耳与和声教程。这套节奏训练教程原由五册组成,中文版合并出版,按照从启蒙到进阶的顺序编排。册从基础知识开始,通过训练一些简单的节奏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地基。第二册是混合节奏阶段,这个部分结束后可以直接练习第五册内容。第三册可以让钢琴学习者在 双手协调 的问题上得到一定改善,对双手的节奏不同步、不容易演奏的情况特别有帮助。第四册则训练非常规节奏,比如一拍子、五拍子和七拍子等各种类型节奏。
每一个承载文化美学和艺术硕果的土地,都有着属于它们的音乐符号。梭罗曾说:“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寻找到生命的春光。”本书源自 音乐评论家陈立先生在 大剧院所作的“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作者将视角聚焦于维也纳、布拉格、伦敦、柏林、慕尼黑、萨尔茨堡、威尼斯等世界音乐名城,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事,并将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异国风情画。书中配有数百幅精美画作和照片,并以二维码附上经典音乐片段。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本书围绕近代以来西方作曲家在不同体裁领域中的代表性作品而进行,并且结合了20世纪以后中国作曲家在相应体裁领域中的精品佳作。全书分为 艺术歌曲 器乐曲 歌剧精粹 室内乐与协奏曲 管弦乐曲 交响套曲 总共六章,在不同章节中又尽可能兼顾不同国别作曲家、作品种类以及相应的时间脉络上的相互衔接。囊括了西方近代以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多数音乐品种和形式。 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音乐体裁领域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每章篇首均安排有 欣赏导引 ,以帮助学习者更贴近作曲家和走进作品。 本书新增音频二维码,皆按章节编排并置于内文标题处。通过聆听,能更加直观地体验和鉴赏。
本书是中国摇滚女声张浅潜的一本随笔集,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叙了自己对音乐、对生命的感悟。这些年来,张浅潜以文字、图画,以及和她有关的摄影作品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她触觉丰富地感知着周遭的一切。透过张浅潜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一个思想歌者的成长之路,也能看到她所经历的中国摇滚乐和独立音乐的发生与发展;透过她的图画,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女性对内外世界的描绘,绮丽而多彩,饱满又敏锐。这十多年的游吟与记录,是张浅潜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的展现,跟随她的笔调,我们将看到她那执着的人文思索和艺术追寻。
19世纪的女性远比我们以为的更独立、更有主见,这些鲜活且具有个性魅力的女性书写着传奇,她们或具有无比优异的才华、或具有超凡的艺术品位。作为音乐历史的有力推动者,虽命运各有不同,但都值得被尊重、被关注。 本书主要对 19 世纪西方音乐史中的女性以及女性角色进行了梳理,将那些淹没在男性作曲家 光环 背后的女性进行了部分呈现,如克拉拉、乔治 桑、柯西玛、梅克夫人、阿尔玛等,试图从 19 世纪的男性音乐创作中了解当时的主流女性观以及这些观念对女性的影响,分析音乐史中难觅女性踪影的原因。 女性的独立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历史与当下交相辉映。19世纪的女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呈现的是行为的独立、主体意识的觉醒,今天因观照19世纪女性而产生的女性主义音乐批评与女性主义学术思潮则是思维与理论的创新。音乐的部分意义在于帮
主要收录以广东地区为主的,从改革开放至今的流行歌曲。因广东地区作为改革开放时流行音乐的前沿阵地,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流行音乐歌手和歌曲,为80、90年代积累众多经典流行乐曲。本书主编陈小奇为广东音乐先锋人物,由他主编收录的 广东流行歌曲40年 150首歌曲从多个方面展现着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和辉煌。
《中国民族声乐新作品选③》为 中国民族声乐新作品选系列 第三册,前作推出后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同时也引导了对我国本土民族声乐作品的关注,激发了教师与学生教、学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声乐新创作作品的推广,同时满足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教师的教学与师生演出实践方面的需求,作者推陈出新,甄选了一部分近年来新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如《锦瑟》《相见时难别亦难》《长恨歌》《茶思》《老家贵州》等,并为所有曲目重新编配了钢琴伴奏谱。
“字载其事”、“文如其人”,书中收录的这些文论,一方面反映出当代中国日常音乐生活的基本状况。另一方面也彰显出书中乐评家本人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风格。书中的作者各自以不同的批评视角、相异的批评观念、宽阔的批评视域,为关心音乐批评的读者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学术面孔、一个个铮铮的批评风骨、一场场壮丽的文化图景。这些文章读来颇有口燥逢甘露、沉闷沐清风的心理感受。面对这些活灵活现、睿智幽默的批评文本与批评家,我不禁开始追问音乐批评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一定的梳理与解释以后,读者才有可能将他们之所以如是的缘由搞清楚,也才有可能为有志于从事音乐批评写作与活动的音乐爱好者、音乐从业者提供学理上的答案。
这是一部专门研究电影歌曲发展和音乐特征的书籍。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电影音乐资料,收集了大量的电影歌曲,对中国大陆电影歌曲的发展和电影歌曲的音乐特征做了一次总结和分析,刻画了中国大陆电影歌曲较为系统的发展状况。本书仅供研究电影歌曲的音乐工作者和喜欢研究电影歌曲的人参考。
古典音乐圈和社会公众真的分属两个世界吗? 再次谈论古典音乐真就那么不合时宜吗? 两个世界间的高墙真就如此坚不可摧吗? 作者试图从社会层面捕捉古典音乐在过去十几年里走过的道路,尤其是她在全球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所呈现出的面貌和姿态。其中的一些人物、事件、话题和片断,离我们的世界很近,并*终组成了日常生活的画面,勾勒出我们每一个人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变化。 通过阅读王诗元*的《古典音乐拒*沉默》,读者至少能够确信,古典音乐远未沦为文化遗产,无论人们的听觉习惯和生活方式如何变化,她始终渴望并尝试着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书籍为大开本,翻阅方便,便于携带。 在内容上,本书选择了经典红歌,还有经典老电影的主题曲、插曲,以及近年来比较经典的影视歌曲和通俗歌曲,数量之多,能够满足音乐爱好者对歌曲的需求。将不同风格的歌曲分类,便于音乐爱好者的检索。
本书最初是由美国芝加哥的凯伯钢琴制造公司出版的,至今已印行二十余次。随着这本歌集的长期流传,在美国及其他英语国家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些歌曲几址年来陆陆续续被翻译成中文,见诸多种报刊、歌本,但以完整形式译配成册尚属首次。 101 首歌曲中包含了广泛的题材,如爱国歌曲、传统名曲、大学歌曲、民歌改编曲、歌剧选曲等,大多用四声部形式,为合唱队提供了许多方便。原书为五线谱,中文版采用简谱四声部、英汉对照的形式,希望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这些歌曲有的在一百多年前即已传到中国,近百年来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广泛传唱,很多人是通过这些歌曲初步接触了西方音乐,还有一些人由此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这方面说,这本歌集堪称早年的音乐启蒙书之一。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得到的不仅是音乐,还可以从中了解许多英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