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如下特点:对象为西方古典音乐的业余爱好者。音乐家的生平、逸事从简,以作品的分析评价为重点。不堆砌术语。不罗列、不比较版本。将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欣赏习惯考虑在内,不盲从专家的看法。曲目外文标注准确、齐全,便于入门者网上查寻。
何建成编*的《世界名曲管乐重奏曲集》根据管乐器的共性及特点,如音高、音域、演奏技巧等多种因素,进行移调编配,其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保持原作的基本面貌。全书以二重奏、三重奏乐曲为主,有易有难,演奏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选择演奏。本曲集适用于小号、单簧管、次中音号、萨克斯管等多种同一调性、音域适宜的管乐器使用。不同类、但调性相同的乐器,如:降B调小号与降B调次中音号;降B调单簧管与降B调萨克斯管,也可以交叉使用。曲集中三声部的作品可供两个相同调性的高音乐器和另一个不同调性的低音乐器演奏,如:两支降B调小号与一支C调长号;两支降B调单簧管与一支C调大管等。本曲集适合大、中、小学管乐团(队)的室内乐重奏训练,具备普及性及专业性的特点。乐谱某一个声部出现的双音,可以任选一音演奏。
每一个承载文化美学和艺术硕果的土地,都有着属于它们的音乐符号。梭罗曾说:“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寻找到生命的春光。”本书源自 音乐评论家陈立先生在 大剧院所作的“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作者将视角聚焦于维也纳、布拉格、伦敦、柏林、慕尼黑、萨尔茨堡、威尼斯等世界音乐名城,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事,并将各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自然风光融入其中,展现出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异国风情画。书中配有数百幅精美画作和照片,并以二维码附上经典音乐片段。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本书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语言,系统地阐明乐理基础知识;以图表、谱例分析,形象生动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全书分十二章,包括《乐理》全部内容。每章含《内容提要》《本章小结》和《习题与
“建党百年民族器乐颂歌系列”《流淌的歌声》由唐俊乔、宋小璐、汝艺合作编写,分竹笛、二胡、古筝三册,每册均收录红色歌曲100首,按创作时间排序,分为烽火岁月、和平年代、改革时期、和谐天地四部分。这套曲集
古典音乐圈和社会公众真的分属两个世界吗? 再次谈论古典音乐真就那么不合时宜吗? 两个世界间的高墙真就如此坚不可摧吗? 作者试图从社会层面捕捉古典音乐在过去十几年里走过的道路,尤其是她在全球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所呈现出的面貌和姿态。其中的一些人物、事件、话题和片断,离我们的世界很近,并*终组成了日常生活的画面,勾勒出我们每一个人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变化。 通过阅读王诗元*的《古典音乐拒*沉默》,读者至少能够确信,古典音乐远未沦为文化遗产,无论人们的听觉习惯和生活方式如何变化,她始终渴望并尝试着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少儿歌曲全集(修订版)》特点: 1.根据作品的曲调特色和歌词内容,把所收入的作品按三个声组来划分,即:幼儿组(3岁至7岁左右)、儿童组(7岁至10岁左右)、少年组(10岁至13岁左右),但在编选作品时我发现组与组之间的界线有些模糊不清,我曾经试图想把他们划分得更清楚一些,可是结果总是不够理想。有一天我忽然恍然大悟,我们自己在童年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生理上或是心理上其实都只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你不能够把哪一天明确地划分为幼儿阶段或是儿童阶段。因此,音乐作品也必然是随着儿童心理和生理的逐渐变化而变化的,明确的分界线是找不到的,但模糊的分界线却是明确的。因此,大家在歌曲集中一定会发现,有的作品在声组的划分上有些模棱两可。凡此种种,这些作品都属于 模糊界线上的 作品,但毕竟是少量的,大多数作品的
本书精选从上古尧舜禹时期至晚清4000多年来历代名家吟咏山西政情、民事、风物的经典诗作150首,并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从壤父的《击壤歌》到汉武帝的《秋风辞》,从李白的《太原早秋》到张之洞的《井陉口》,以时间为坐标,从诗作的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了山西丰富璀璨的历史风情。一人一诗,一诗一译。*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了现代诗歌创作技巧,把一篇篇词义晦涩、表意含蓄的诗作,阐释为文辞优美、老幼能诵的“接地气”的文字,给予了古诗新的生命。本书每篇分为“阅读小引”“原诗”“译诗”“注释”四部分,“阅读小引”采撷了诗作所附载的诗外话题,包罗了诗作者拥有的精华事略、精彩轶闻,内容饱满引人入胜;“译诗”不仅是转换古今词义,而是译出情采,译出气韵,译出旨趣,译出文化品位与艺术水准,足以再现原作魅力的
《音乐入门》一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介绍了识谱、视唱、演唱演奏、歌曲创作、和声写作、乐队配器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介绍了怎样欣赏音乐、怎样欣赏交响乐、音乐的形式与结构、音乐的体裁、中国民族器乐以及中外音乐史、西方流行等方面的常识。我们希望,对音乐表演感兴趣的读者除了学好演唱、演奏知识外,能适当地了解一些音乐欣赏美学和音乐史方面的常识,这样做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演唱、演奏技能的发挥。同样,欣赏为主要目的读者如能学会一件乐器交了解一些有关音乐表演和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在欣赏音光的过程中感受会更深,也更容易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内涵和艺术风格。 音乐是迷人的。相信初学音乐的读者有了《音乐入门》这个向导,一定能愉快地步入音乐殿堂之门,并能尽情
我未及思忖,便欣然应允。原因很简单:其一,我是陕北人,信天游是我的故土之歌,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心灵深处断不了对它的那份眷恋之情;其二,杨璀是我一向敬重的民歌学者,四十年来她几乎踏遍陕北的寸土寸地,精心记录下每句唱词、每个音符,甚至把信天游视为自己的精神生命所在;其三,信天游自本世纪30年代中后期“发现”以来,几代音乐家像采矿、探宝那样,从生活底层把一首首民间杰作发掘出来,使之永远回响于天地之间。面对这份遗产,面对采集者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及这样一本重要的“选集”,我没有理由不为它说上“几句话”。
本书呈面的是国外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状况及学术研究的有关文献,包括“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和“音乐教育学术研究”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选编了美国、欧洲、非洲等10个国家音乐教育状况的文章,内容主要涉及1、国家课程标准和大纲的研制、主要内容和特色;2、音乐课程设置、建设和老师培训、教材专教法等。第二部分主要选编了美国音乐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心理学)浨研究论文。本书主要特色在于,不仅将这些文献进行选编呈现,而且还从我国专业读者浏览、阅读和研究的现实需要出发,对每篇文章反映出来的音乐教育发展动态、教育教学思想、研究视野、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文章结构结构框架等进行提示与分析,提出问题,启发学术思考与讨论。 在目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有关国外学科发展状况和学术参考资料尚不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