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关注视力健康:谱面将符头适度放大、拉宽。使人看谱轻松,增加舒适感。 适应手的条件:将跨度较大的指法做了调整,让中国的学琴者弹得顺手。 力求合理正确:对乐谱中的错音予以订正:对一些表情符号和分句,根据数个版本做了校订。
《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是一本在钢琴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手指练习教材。对于训练手指的独立性来说,它比《哈农钢琴练指法》的难度稍大,可以配合《哈农》使用。总体来说,它有如下特点: 一、重视手指独立练习,作品以五指练习开始,逐渐加入手指保持的独立性训练,对手指独立性的强调,正是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重视转指练习,强调手指转指的灵活性与手腕配合的协调性。作品中“拇指从其他手指下方穿过的练习”便是为此而专门创作的。 本书的训练价值即在于使学生的手指更独立、更有力且发音更集中。作为与《哈农》同等重要的手指基本训练教材,《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对弹奏程度更深的练习曲和各类中外乐曲,尤其是带保持音的复调钢琴作品,将打下非常扎实的技术基础。
肖邦选用音乐模型的一致性和这两首协奏曲创作速度之快都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之间有很多共通点。每一首都有三个乐章:第壹乐章(在f小调中,是“庄严的”,在e小调中,则是“庄严的快板”)按上述所说的协奏曲的传统方式来书写——即乐队齐奏与钢琴独奏交替出现。虽然钢琴独奏部分,围绕主题的插部材料并没有很多的炫技,而是富于表现性。慢乐章的旋律结构和伴奏手法都与他的夜曲创作不谋而合:f小调里的“小广板”是一个三部曲式,其核心部分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宣叙调,而《e小调协奏曲》的浪漫曲(同样也是小广板)的结构更加复杂也更加规整,主题的三次陈述期间散布着其他的音乐材料。
《小星星主题钢琴变奏曲集:青年作曲指南》采用了家喻户晓的童谣《闪亮的小星星》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变奏,探索、阐释、找寻和演示发展音乐的可能性,鼓励年轻的作曲者和钢琴演奏者的创造性。不过,除了青年读者,这本曲集还适于那些渴望了解、欣赏作曲过程的读者。
本套曲谱的搜集与整理力求以钢琴艺术史为线,历代大师的名作为着眼点,大众喜闻乐见为参考,精挑细选。共分为两册,其中《古典作品珍藏本》主要选取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20世纪中叶两百多年间,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所创作的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钢琴作品。 介绍秀的钢琴演奏大师,推荐最有珍藏价值的唱片版本,并随书附送一张精品CD唱片,极富收藏价值。
肖邦早期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Op.4)作于1827年,但是直到作曲家去世后才出版,还有一首是用时两年(1837-1839)才完成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本书《b小调钢琴奏鸣曲》(Op.58)是上述两首作品的后续。自1844年几位亲属来巴黎探访之后,肖邦就专注于他的第三首,也是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Op.58)的创作。同年12月,肖邦对出版商施勒辛格(M.Schlesinger)宣布该作完成。 本曲集最后所附的“注释”中,罗列了相关文献之间音乐记谱差异的详尽比较(包括一份草稿、一份原稿,以及出版于法国、德国和英国的三份首版),并对其中的比对给予相应的评注。本版本中以斜体标记的指法源自上述文献,而圆括号里标示的则是对文献中一些可能是由疏忽而致的缺漏的补遗。 编订者诚挚感谢华沙波兰国家图书馆(Biblioteka Narodowa)和肖邦研究会,承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