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队标准化训练教程1:大提琴》大提琴是西洋弦乐家族中的重要乐器,它的声音象征着男性。我们学习和演奏它的目的,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人们凭借着音符的跳动,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融入着国家与民族间的隔阂。
莫扎特的音乐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的必修课,几乎所有的小提琴演奏比赛都规定要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编注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时,参照的莫扎特“净版”,就莫扎特的音乐语言中的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进行说明。《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协奏曲》供各位师生参考。
本书是为小提琴初学者学习音阶而打造的入门教程,也是日本经典的音阶教学课本。本书作者山冈耕筰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拥有着多年的小提琴教学经验,对小提琴音阶教学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书分为5个部分,部分讲解了4种基本指型和混合指型,第2~4部分分别讲解了把位、第2把位和第3把位的音阶练习,第5部分讲解了第4把位和第5把位的音阶练习。 本书将音阶练习中用到的指型加以总结,并用图解的形式进行展示。每个练习标注了详细的指法标记,可以让初学者更加简单高效地进行音阶练习。 本书适合小提琴初学者阅读和使用,也可以作为音乐培训学校的教材使用。
本书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呈示部 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第二部分——展开部 沉重的大锣和大提琴、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徵兆,铜管奏出凶暴的封建势力主题,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接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 第三部分——再现部 长笛和竖笛将音乐带入了仙境,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重新奏出爱情主题,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想象——梁祝化成蝴蝶,翩翩起舞。
《霍曼小提琴基础教程(修订版)》自2001年重新编订出版后,作为一本小提琴入门教材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广大读者好评。随着我国小提琴教学的发展,这本《霍曼小提琴基础教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各种同类教材的冲击。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大家发现,尽管每一种教材都有其特点,但是《霍曼教程》仍以通俗流畅的乐曲,好听的二重奏而深受人们喜爱,始终保持着其应有的地位。尤其是后者,让初学者在演奏二重奏中掌握各种基本技巧的同时,也融进了合奏练习,增强了音乐感,这正是《霍曼教程》的精髓。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使用《霍曼小提琴基础教程(修订版)》,增强学习效果,本次修订特制作了附赠CD,收入教材中二重奏部分曲目的录音,目的是为了强化这些二重奏乐曲在教学中的实践作用,使学习者在使用这些录音配合练习时,既培养了音乐兴
在练小全、魏景文二位先生选编的这套《中国小提琴作品集》的1、12集中,收集到了33首乐曲,其中齐奏曲3首、独奏曲30首(其中包括无伴奏乐曲2首),这些作品仍然按照作曲者汉语拼音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给熟悉前10集的读者带来方便。在这两集中,有些作品是二位先生不辞辛劳,千方百计收集而来,有些则因为前10集在外产生了极大影响而由作曲家主动交于编者:如台湾作曲家黄辅棠先生和华裔加拿大作曲家唐康年先生,这些身在宝岛或异国他乡的作曲家,同样为中国的小提琴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书为1集。
林耀基的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地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和生活里及自然界的实例,去解释和解决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笔者认为值得一书,以飨同行和读者。 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即:思想篇、要诀篇、艺术篇,以期大家对林耀基教学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浩渺无际的小提琴乐海中,幻想曲这一演奏体裁,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幻想曲属于变奏曲早期的一种形式,多半取材于歌剧的音乐主题或大段的演唱旋律。有变奏的形式,也有自由展开的形式。由于不完全受曲式的限制,因此,作品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而具有表现力。 在幻想曲作品写作中,J.B.辛格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几乎把所有世界歌剧的主题旋律作了改编。但真正有影响并成为经典的仍然是帕格尼尼的《“摩西”幻想曲》、萨拉萨蒂的《“卡门”主题幻想曲》、维尼亚夫斯基的《“浮士德”幻想曲》、恩斯特的《光辉的幻想曲》、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金鸡”幻想曲》以及贝里奥的《芭蕾场景幻想曲》、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等大型音乐会作品。这些绝大部分以歌剧辉煌的音乐主题写成的幻想曲,结构完整、气势恢弘、音乐深邃、技巧全
萨拉萨蒂(Sarasate,Pablo 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时即学习小提琴,十岁登台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并大受欢迎。其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纯净,因而它被后人称为“帕格尼尼再世”。与他同一时代的作曲家如布鲁赫、圣-桑、维尼亚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创作小提琴作品题献给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独奏曲和协奏曲,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代表作品为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阿拉贡霍塔》等。
小提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具有高度演奏技巧和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也是现代管弦乐队的支柱,在各种音乐上,小提琴都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小提琴(业余)考级教程2(第4级-第5级)(国内版)》的每一级都规定了音阶与琶音、练习曲、协奏曲、外国乐曲、中国乐曲等五个部分,五级以上还增加了乐队乐曲片段。广大小提琴业余爱好者在没有许多练琴时间和教材的情况下,只要依照本教程的规定内容,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就能逐步掌握小提琴的演奏技能,并对小提琴的经典文献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为今后继续深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是专为小提琴学习者的课外练习,演出所编写的一本辅助曲集,,在书中选择了众多流行经典歌(乐)曲,影视插曲等,并针对各类人群分为少儿篇,流行篇,民歌篇和外国篇等版块,让读者更好地选择自已喜欢并适合自已的曲目。
练习曲和乐曲的关系是—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把共性的演奏技法掌握熟练,个性的乐曲表现需求就必然得心应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们要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理解学习目的,本着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稳步提高。而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是重视基础训练,练习曲则又是基础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合理地、全面地、逐步地给予学生演奏技术的营养,经过对不同功能练习曲的认真训练,使学生掌握与熟练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法,从而使他们在学琴之路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