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谱过眼录》一九六三年完稿,自序略言所见琴谱百数十部,去其渊源不明缺乏体系、或所抄均常见谱本,共得唐至民国间一百四十九部,且多属海内孤本,而当时一般琴学家版本收藏家仅著录五六十部,较《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又新增四十部。每谱各为简略提要,著录著者、藏者、版本、年代、内容诸项,重点在汇录序跋原文;以琴谱出版先后为次,成书八卷。原书至今未出版。 誊清稿本据云见存于中国音乐研究所,今次整理所据为其家所藏原稿本, 整理者据 《琴曲集成》 校勘文字,改正原稿本舛误遗漏及标点错误。 该书是集琴谱目录与琴谱序跋为一体的资料汇编,该书据全本《琴曲集成》稍为补全著录缺失项目、删除原录与琴谱无关之几篇序跋〔其目分注篇内〕;据《琴曲集成》所影印原书复校增补录文、订正抄写错误、校勘诸本异同;全文
本书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十五”规划批立项课题)成果,古琴演奏大师李祥霆先生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详细研究古琴的历史和文化演变,尤其研究古琴名曲的表现方法和演奏技巧,许多见解发前人之所未发。
本书作者章华英女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博士研究生,本书系统介绍了古琴的历史、传世名曲、古琴制作及名琴鉴赏、古琴记谱法与打谱、古琴流派及古琴艺术在海外的传播等。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音乐发源于悠远的先秦。两千多年前,“筝”便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雅俗共赏的“仁智之器”而存在。由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源流及给人们留下的古朴、典雅的印象,因而被人们称为“古筝”。随着历史的沉淀,古筝艺术逐渐根植到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深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筝乐演奏者与爱好者。直至今日,古筝依旧是人们陶冶情趣的工具,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古筝曲《》的出现,使得左手在古筝演奏中得到了解放,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技巧。此后,在20世纪60至70年代间,出现了一批如《战台风》《幸福渠水到俺村》等古筝创作作品,使得左右手交替以及多声部演奏技法频繁运用,并涌现出了如长摇、短摇、扫摇、密摇、快四点、扣摇、点奏、刮奏等几十种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