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铃木大提琴(第3、4册)(修订版)》汇集了一些世界名曲、各国流行的名歌,也有一些传统训练用的材料,这种编排较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通过熟悉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旋律,从掌握音乐语汇的表达能力入门,可避免由于过于枯燥的纯技术练习而削弱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当学习者进入自学、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时,努力克服更艰深的技术会成为乐趣而不是苦事了。
《教你学吹箫》着重介绍的是八孔箫的演奏方法。以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箫都是采用前五后一的音孔排列,但是这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转调、音准等问题,演奏一些近现代作品很吃力。后来经过改良就有了现在的八孔箫,即前七后一的音孔排列。这是箫制作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既解决了转调、音准等问题,又保持了原有的演奏技巧而不失灵巧。
《热巴舞曲:管弦乐》主要内容包括:“热巴”舞是中国藏族的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综合民间表演艺术。相传为公元11世纪的西藏流浪僧人米拉日巴所,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舞时,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做各种特技表演,达到高潮时惯以舞步突然结束。后来,人们常对从事这种表演的民间艺人称为“热巴”。管弦乐《热巴舞曲》吸收了西藏“热巴”舞中“踢踏舞”和“圆圈舞”的要素,其抒情、奔放的旋律与插入的舞蹈节奏形成了独特呼应。全曲手法简练,结构严谨,具有热烈的场景感。管弦乐《热巴舞曲》为北京交响乐团的委约作品,1999年由谭利华指挥在北京首演,2004年在“中国第十届音乐作品(交响乐)评比”中获三等奖,2005年人选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由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出。是近年
《国乐飘香:徐沛东广东音乐新编》所收录的18首广东音乐曲目,是我一段时期以来的研究和探索。在二度创作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多位民间老艺人口传心授的指点,使我对广东音乐的底蕴、特性和技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其中的几位老艺人相继年迈故去的时候,更促使我要把这些阶段性的成果公开发表,以求教于广大音乐爱好者,也借此表达我对几位故去老人的敬意和怀念。
《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以已具有汉语基础(汉语水平达到HSK4级)的外国学习者和读者为主要对象,以普及古琴知识、介绍古琴文化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古琴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特质及相关文化观念的阐释,帮助学习者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提高其汉语阅读能力。 《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内容包括正文和附录(词汇索引表)两部分,另附古琴曲欣赏数字化资源。正文的每一章分为基本内容和拓展内容两个模块。基本内容主要是介绍古琴知识和古琴文化,并对关键文化词语(包括专有名词)加以注释。拓展内容包括故事会、琴曲欣赏和拓展活动。故事会讲述与古琴文化或琴曲背景相关的故事;琴曲欣赏选取经典琴曲,介绍其演奏方法和背景知识;拓展活动主要考察学习者对古琴知识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在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发散与思考。
于西方管弦乐法发展史在的研究相对薄弱,金毅妮编著的《西方管弦乐法发展史中的三个阶段和三种风格》提出了对于西方管弦乐法历史分期、风格分类、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见解并就此展开阐述,全文约120000字。在论述中,本人参考了大量国外文献与总谱,以管弦乐法分析为基本取证手段、管弦乐法发展史中的三个阶段为纬线,管弦乐法三个主要风格——素描风格、彩绘风格、音色风格在每个阶段中的特点为经线,阐述了各阶段社会发展、音乐美学等方面对于管弦乐法的影响。 《西方管弦乐法发展史中的三个阶段和三种风格》对于自巴洛克时期到浪漫主义后期的管弦乐法作了详尽的阐述,并涉及大量作品分析,实践了于“研究前提”中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同时,对每个时期新的管弦乐法观念作用于管弦乐法本体也有所论及,论证了“前提”中提出的管弦乐
《竹笛名曲演奏提示》精选了五十多首流传广泛、深受广大竹笛爱好者喜爱的竹笛名曲,每一首乐曲都附有乐曲简介及演奏提示,从乐曲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作了精练的讲解与点拨,特别是对每一首曲子的演奏要点和难点作了画龙点睛式的提示,让学习者在没有老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对乐曲有较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达到的演奏效果。
为满足大提琴专业教学及广大业余爱好者的需要,编者从中、外各类型大提琴及演奏曲目中,选择较的部分,按教学的系统要求,同时又考虑到选材的广泛多样,分类选编成这套《大提琴教程》,其中包括三个分集:练习曲分集、乐曲分集、音阶练习集。本册是《大提琴教程》中乐曲分集的第二册,共编入中级程度的中、外乐曲26首,可与本教程中练习曲分集的第二册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