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曲选(1949-1979)》包括新春乐、抒情曲、牧歌、夏夜新疆之春、渔舟唱晚、庆丰收、海滨音诗、喜见光明、黎家代表上北京、丰收渔歌、壮锦献给、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等内容。
不仅仅停留于技能技巧的训练,从古筝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来介绍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与特征。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将基础技法训练与演奏练习相结合,有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有经典乐曲的演奏指导,包括作者自己创作并演奏过的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留校作品:创作·设计大范本》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留校作品”系列之一。该书紧扣市场脉博,精选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的部分留校作品进行展示。该书既为各院校之间的基础教学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又为熙熙攘攘的美术高考辅导图书市场吹入了一股清新之风。可以相信该书一定会以其独特的面貌、翔实的风格,及其极强的实用性、权威性受到广大读者、考生的欢迎,帮助大家走进美院。
《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长笛考级曲集(2015版)》为上海音乐学院2015年新编版,在近20年的长笛考级总结中,新版在难度上与前版本相比作出了调整,更注重音乐表达力,更注重音色掌握,更注重节奏的训练,同时强调技术和程度的渐进性以及长笛演奏的全面性。在长笛浩瀚的历史文献中,积累了丰富的曲目,不断地融进了许多新型的音乐风格作品,极大的丰富了长笛音乐的认知。编者所选的这些曲目是当前长笛音乐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音乐会中经常被演奏的曲目。可提升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拓展演奏者的视野。曲目不仅较为新颖,而且非常好听和有趣,也很有学习和练习的价值,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积极的反响。
《跟名师学阮》由基础知识、学阮三十课和经典阮曲三部分组成。“学阮三十课”是按照技术难度和技巧分类,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编写的,适用于初学者,并使其能掌握基本阮演奏技术和各种演奏技巧。其中每一讲是由演奏技巧简介、练习曲、乐曲三部分组成,尽量融它们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考虑到不少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学习阮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和熟悉与演奏有关的知识,为此,书中为他们的老师撰写了“基础知识”部分,目的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文字参考。考虑到基础练习的重要性,教材汇集了大量的练习曲供学习者使用。又考虑到专业学习和业余学习的读者不同层次和不同的要求,本教材为参加考级的学生安排了必学的考级曲目;在十三课以后逐渐插入了中级至高级的阮独奏曲,可以作为艺术院校专业教师教学、
《当代中国手风琴作品分析》以系统梳理和总结当代(1949以来)手风琴音乐作品为线索,对其间创作的不同题材、门类及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详尽的分析。详实的回顾了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历史发展,系统的分析了音乐创作的整体面貌。《当代中国手风琴作品分析》以中国手风琴音乐历史发展为顺序,分为音乐理论研究和作品分析两大部分,共六个章节来进行阐述。第壹章与第六章为音乐理论研究,中间二、三、四、五章节是对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分为四个乐章:乐章:“英格丽德的悲叹”——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培尔·金特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第二乐章:“阿拉伯舞曲”——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第三乐章:“培尔·金特归来”——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
戈尔鲍迪(GariboldiGiuseppe,1833—1905),意大利著名长笛演奏家和作曲家。早年留学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长期从事长笛演奏和教学,著作丰富。著有《长笛演奏法》和《长笛初级教程》和一系列的长笛练习曲、重奏曲。晚年回到故乡意大利直至去世。在众多的长笛练习曲之中,戈尔鲍迪的系列长笛练习曲以其旋律优美,风格多样,节奏生动活泼,表情细腻而享誉全球。尤其是各种组合的三拍子的节奏练习更是独具韵味,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作品在音乐表情的描述、节奏的多样性,旋律的歌唱性等许多方面都可谓是独树一帜。编才多年从事专业长笛演奏和教学工作,在教学的不断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演奏长笛不会分句,不懂得表现,只会演奏间符,音乐语言十分匮乏。《世界著名长笛练习曲集:戈尔鲍迪专辑》附录了十四首长笛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