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术语词典》主要以美国盖尔·格兰特所著《古典芭蕾技术手册和词汇》为蓝本、并参考美国丘卓伊和曼彻斯特主编的《舞蹈百科全书》、英国成尔逊主编的《芭蕾辞典》、苏联格里戈罗维奇主编的《芭蕾百科全书》等材料
“即兴”一直以来都是舞蹈和戏剧的一部分,琳恩?安妮?布洛姆、L?塔林?卓别林所著的《动作的瞬间(舞蹈即兴)》讲述了一些关于如何做即兴以及为什么做即兴的基础信息,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意义。书中探讨了动作作为媒介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元素、即兴创作的全新想法以及改变现有的手段。书中不仅给初学者答疑解惑,而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供了一份如何成功引导即兴的清单。如果没有这些例子,光有想法是毫无意义的。本书的最后包含了超过两百个即兴的建议和想法。 本书适用于对即兴或者对普遍创作过程感兴趣的读者,同时也为那些对抽象、审美、舞蹈理论等感兴趣的读者而写。
《新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人物研究丛书·舞蹈文化求索六十年:罗雄岩文集》分为:“民舞散论”、“学术交流”、“舞思短评”、“舞文摘译”与“学诗小辑”五个部分,因不是按发表时序编排的,所以有些早期发表的文章却编排在后面,文字显得浅显。从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可以了解我在学习与实践中成长的历程。舞文摘译部分主要是“现代舞”的内容,由于对此项研究比较肤浅,所以在记述、舞蹈家的人名及其作品的名称用字,会有不够确切之处。
关于哈罗德·品特,“品特式”(Pinteresque)已经成为一种引起全世界戏剧理论家广泛关注的戏剧风格。类似于哈罗德·品特戏剧或具有品特戏剧特征的即为“品特式”。要研究一种戏剧风格或传统的形成,离不开对其采用的艺术创造手段的分析。本文认为,对具有“叙事”特征的艺术手段的大量采用,是造就“品特式”风格的重要原因。
九歌共十一篇歌辞,有六种写法。种是叙述祭祀的排场,如《东皇太一》、《礼魂》:第二种是歌者或祭者向女神求爱,如《云中君》、《少司命》;第三种是男神向女神求爱,如《大司命》、《河伯》;第四种是叙述女神的失恋,如《湘君》、《湘夫人》、《山鬼》;第五种是祭者把神丢在一边,不愿意离开欢乐的祭场,如《东君》;第六种是直接礼赞,如《国殇》。
《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精)/大家小书》是选取了阴法鲁先生讲述中国舞乐艺术的精彩部分。阴法鲁先生是 古典文献专家,音乐史、舞蹈史专家。他对于中国舞乐艺术,如唐代的舞乐艺术、敦煌的舞乐艺术有着精深的研究。本书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深入浅出,清新流畅的文字让我们领略中国舞乐艺术之美。
2003年岁末,为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00周年,编辑出版了《程砚秋戏剧文集》。《文集》共辑录砚秋先生论述中外戏剧艺术的文献99篇及3篇附录,其中多数是首次公之于世的。今由华艺出版社再版,增加了砚秋先生1957年发表的《我的学艺经过》,并在文献《谈窦娥》后增附了砚秋先生的《窦娥冤》演出本,这是他去世前一个月亲笔修订的。 砚秋先生是有深刻思想的学者型艺术大师,他在戏剧艺术理论上的贡献同他在戏剧艺术表演上的贡献一样,都异常卓越。正如李玉茹师姐所说:“京剧前辈很少有人像程先生这样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的文字资料,我们必须好好地利用”这批极其宝贵的理论遗产,“在今天一片‘创意’的时尚中,探讨程派艺术,尤其是掰开揉碎地分析程的‘传承’,将有益于当今京剧的发展。”(《李玉茹谈戏说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即兴”一直以来都是舞蹈和戏剧的一部分,琳恩·安妮·布洛姆、L·塔林·卓别林所著的《动作的瞬间(舞蹈即兴)》讲述了一些关于如何做即兴以及为什么做即兴的基础信息,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意义。书中探讨了动作作为媒介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元素、即兴创作的全新想法以及改变现有的手段。书中不仅给初学者答疑解惑,而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供了一份如何成功引导即兴的清单。如果没有这些例子,光有想法是毫无意义的。本书的 包含了超过两百个即兴的建议和想法。 本书适用于对即兴或者对普遍创作过程感兴趣的读者,同时也为那些对抽象、审美、舞蹈理论等感兴趣的读者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