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京剧的发源讲起,一路谈到行当的诞生、科班的情况、旦行的崛起,再到解放后戏曲所面临的种种时代挑战,我们从中除了看到京剧的历史轮廓,还看到诸多光彩照人的名字,以及他们令人唏嘘的人生起伏。这本书对于已经喜爱京剧的人可以是一个饭后的余兴消遣,对于那些不太了解京剧的人,这也是一本极为易读的、好的入门读物。
关于哈罗德·品特,“品特式”(Pinteresque)已经成为一种引起全世界戏剧理论家广泛关注的戏剧风格。类似于哈罗德·品特戏剧或具有品特戏剧特征的即为“品特式”。要研究一种戏剧风格或传统的形成,离不开对其采用的艺术创造手段的分析。本文认为,对具有“叙事”特征的艺术手段的大量采用,是造就“品特式”风格的重要原因。
《舞蹈力量训练原理与方法》的内容就是整合上述各项研究成果,提出了舞蹈力量类型划分理论,根据舞蹈功能性力量和技术性力量的类型特点,筛选出多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并进行训练原理的阐述。研究中提出的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来自三个途径,一是对舞蹈教师们目前已经普遍运用的传统训练方法进行理论总结,对其功能、性质、特点、原理以及负荷的运用等加以概括;二是对现代运动训练中肌肉力量训练的相关方法进行借鉴和改造,使之成为适合舞蹈专业特点的力量训练方法;三是将传统舞蹈力量训练经验与现代运动力量训练方法相结合,运用人体科学和训练科学理论来提升其科学成分,形成新的方法。
《时代、审美与我们的戏剧——新世纪以来话剧文化观察》是作者近10年来撰写的关于新世纪以来话剧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论文、评论合集,全书分为“变局中的创造与坚守”、“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浮出城市的地表”三个部分。“变局中的创造与坚守”聚焦新世纪话剧发展的热点问题、重要现象、年度述评,重在宏观的把握和观察;“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是对近年来靠前西方戏剧引进潮现象的探讨与反思。
《表演教学札记》由隋兰著
《中华戏曲(第49辑)》共收录近期新戏曲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与民俗、宗教等关系及仪式剧研究;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研究;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戏曲现状与走向研究等。
本书详细整理分析了沪剧各流派创始人的生平、唱腔特点和艺术风格,系统介绍了有关沪剧演唱基础的声乐常识和各种专业知识,并附有不同沪剧流派的经典唱段、沪剧小调、传统开篇的音像资料,为广大沪剧爱好者提供了正确的学唱途径、练习方法及参考音响,是一本可供沪剧爱好者自学、钻研并探索的好教材。
《中国舞剧编导教程》内容包括:舞剧创作发展历程和学术前沿研究,中国舞剧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以及中国舞蹈的文化特质对中国舞剧创作审美品格的影响,舞蹈语言为舞剧构成所规定的结构特征,舞蹈创作主体生命关怀对舞蹈舞剧创作的态度影响,观众接受舞剧和舞剧艺术对观众的审美需求补偿以及文艺批评对于编导和观众的引导,舞剧舞蹈艺术的形象和符号,舞蹈语言和舞剧结构框架。 通过研究舞剧创作理论的发展,对舞剧创作实践有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视野宽,角度新,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传承,是创新性的将舞剧创作的舞蹈身体文化与戏剧情节结构新的构成,从而有力地帮助建设好舞蹈创作学科,使中国舞剧 符合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式和深邃的传统流脉。讨论舞剧的内在核心任务完成 人物刻画、分为舞剧人物形象刻画,舞剧和舞剧人物性
《管乐队标准化热身训练教程》共15册,分为 期13册: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小号、圆号、长号、上低音号(低音谱号)、大号、低音单簧管,打击乐与总谱第二期出版。
本书是中国舞蹈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自1994年抢先发售出版至今,已成为全国各大舞蹈院校编导与理论专业课程的专用。作者在原版基础上,根据当代舞蹈作品及其自身编创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添了诸多研究支撑,对编导理论素养的培养也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是舞蹈编导、教师及爱好者推荐的理论用书。
该教程共三章:舞蹈编导学概况,对舞蹈编导课程的发展历程、学科特点等进行阐述;课堂教学部分,分别从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方面逐步剖析各编导技法特点;实践创编部分,包括校园篇、群舞篇、广场舞篇,将高师舞蹈编导技法实际并综合的运用其中。教材注重舞蹈学编导课程的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技法训练以及视频展示,训练提高学生的编导能力。教程的编写力求注重舞蹈学编导课程的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技法训练以及视频展示,综合阐述与剖析编导课潜在的内在和外延。使学生具备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实践创作,同时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予全方面的发展。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分级考试教材》由冯英、杨雄、王才军、王全兴、王记书、朱妍、张剑、王淑香、王健、陈丽娥、林虹等组成考级专家委员会,是剧团多年来进行芭蕾普及教育及创新性探索的成果。教材共分九个级别,每一级别均根据孩子年龄、身心特点和训练时长,将中芭古今中外经典芭蕾作品改编成适合孩子特点的小舞段,为孩子量身打造具有中芭特色的规范化系统化的学习体系。 本级别教材共有六个部分, 部分为把杆练习,第二部分为中间练习,第三部分为足尖练习,第四部分为剧目,第五部分为剧情讲解,第六部分为辅助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