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以中国西南地区傩戏文化为研究对象,收录了十位学者近十年来(2010年-2020年)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梳理了近三十年西南地区傩戏文化研究的学术脉络。二、开拓了傩戏文化研究的学术视角和学科、融学科领域;文图并茂,配附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典型图片。三、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学术观点,如 贵州安顺屯堡地戏是军傩,是傩戏的一个品种 历史上湖南曾是贵州傩戏源地之一 阳戏 三圣 是阳戏类型的标志 阳戏的三种形态在西南地区呈 带状 分布 等。
本书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继承与弘扬,以习近平主席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等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历代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为依托,针对从原始岩画到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时期的代表性舞蹈造型进行动作发展研创,并融入传统舞蹈的基本运动形态与特色性体动元素的梳理与纵深研发,进而形成一个以史学研究为基底的中华传统舞蹈的动作资源体系。本研究为国内首创,是北京舞蹈学院重要科研项目。课题组历经17年研究,将舞蹈静像遗产从文字和美术作品的状态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动态视觉形象,使舞蹈文物在史学的视域中复活,使文物中的传统舞蹈形象复活。践行了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