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的美术》(精装版),合平装本上下两册为一册,收录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论文31篇。 这些论文围绕着 礼仪美术 (ritual 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
王克芬著的《中国舞蹈发展史》是一部阐述中国舞蹈发展史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8章篇幅和132幅伴文插图,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舞蹈艺术自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产生、发展、传承、变异的历史轨迹,丰富而又多采地展现了中国舞蹈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成就和艺术特色。全书引征的大量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新成果,翔实而又清晰地凸现了中国舞蹈艺术的精髓;增补的许多珍贵资料和失传已久的曲谱脚本,再现了这一古老艺术的历史原貌;增添的彩色图版插页,重现了许多舞蹈艺术弥是珍视的历史瞬间。
本稿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汇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丰富的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调查研究手法,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端、成熟与壮大发展,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本稿选题新颖,视野宽广,作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可供舞蹈从业者、爱好者以及舞蹈专业研究者参考阅读。
皮娜 鲍什(Pina Bausch,1940 2009),德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编导家, 舞蹈剧场 的创立者。对20 21世纪的舞蹈、舞台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是英语世界部全面研究鲍什舞蹈生涯和舞蹈艺术的著作,作者通过手的笔记和访谈资料,对鲍什的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创作方法、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本书作者是专业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和实践者,多年研究皮娜 鲍什,编著有《皮娜 鲍什研究及评论集》,对皮娜 鲍什的艺术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 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于结合具体的舞蹈剧场案例《交际场》,对鲍什舞蹈剧场的创作方法和实践进行了解剖式分析,发人深省;亮点之二在于参照皮娜 鲍什的编舞和教学方法,编写了一整套供舞蹈家实际操练使用的指南,对于从事舞蹈和戏剧的读者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人文科学,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舞蹈的发生发展与人的进化密切相关,这涉及人类学;又比如,舞蹈的发展过程与历史的发展过程环环相扣,这涉及历史学;而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意识形态直接影响舞蹈的发展,则又涉及社会学;同时,时代文化背景决定舞蹈的整体风貌,还涉及文化学;此外,世俗风情、人文环境对舞蹈的风格会形成本质性的制约,这又涉及民俗学……所以,舞蹈决不是肤浅的娱乐消遣、蹦蹦跳跳,而是一门有着深层文化内涵的艺术。 本书为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材,供高等院校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使用。本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舞蹈的种类、舞蹈作品鉴赏,所鉴赏的舞蹈作品包括中国民间舞、中国古代舞蹈和芭蕾舞等。
袁禾主编的《中国舞蹈通史(精撰版)》是国内第 一部从远古到21世纪初中国舞蹈通史专*。该专*从 历史人文的视角,梳理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轨迹,探 究其文化特点和艺术精神,既保证了通史研究的纵向 完整性,又具备断代史研究的阶段概括性。此外,在 注重知识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学术的严谨性的同时, 兼顾可读性、趣味性,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不仅可 作为舞蹈研究的参考书籍,亦可作为大学教材,一周 一讲,春、秋学期分别完成全书上、下编的内容,有 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以及学生适时掌握规定课时内 的重点知识,促使课程教学规范化。
本书是一本面向成年芭蕾爱好者及入门舞者的全面基础指南。书中结合清晰、精美的图示,向读者介绍了芭蕾舞的基本技术原理、动作要点、练习方式,以及身体护理注意事项,并系统地介绍了芭蕾世界的广阔职业选择、相关历史及不同的芭蕾流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勾勒出从远古社会到近现代的中国舞蹈发展史。为便于阅读理解,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以清晰美观的图片。作者为我国著名舞蹈史学家,其相关作者曾获文化部嘉奖。本书*的特点在于增加了许多难得一见的新近考古资料,并特别介绍了近现代舞蹈的发展史,首次展示了多幅珍贵的近现代舞蹈图片。
拉班舞谱是记录人体动作的科学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运用为广泛的舞谱。不同国家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可以根据拉班舞谱所记录的人体动作没有障碍的完成舞蹈的阅读、再现和交流。本书是世界拉班舞谱教育研究的权威机构 纽约舞谱局拉班舞谱教材系统的中级教材,是在舞谱专家珍.玛瑞特和穆莉尔.托帕兹在1972年撰写的版《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珍.玛瑞特在1980年撰写的《中级拉班舞谱学习勘误》以及纽约舞谱局图书馆馆长卢枚蓁女士校审的基础上,经由2019、2021年纽约舞谱局在中国教授中级课程中学员们的反馈而形成的符合汉语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的中译版本。本书的出版,可以让中文学习者系统的学习拉班舞谱这一科学体系,让更多的学习者获得打开拉班人体动作分析理论这扇大门的钥匙。
长穗剑舞是统摄于中国古典舞范畴内的服饰道具类舞蹈。孙力*的《中国古典舞长穗剑舞教程》共七章,分别从长穗剑舞历史与现状、学理、审美与基本规律、相关术语、剑法、穗法、典型舞姿、剑法、短句训练、长穗剑舞的组合及训练等对其做了细致的介绍。教程中针对长穗剑舞所提出的训练价值和审美理念,*大丰富了古典舞 持器之舞 的训练维度和艺术内涵,既可作为专业院校必修课教材,也可为武术长穗剑、戏曲长穗剑和健身操长穗剑练习者提升爱好品味之用。
本书分为初步建成舞蹈表演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两部分,着力研究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的表演理论与实践美学特征和规律,通过横向比较,纵向交错,平行互动,借此推动中国古典舞表演体系的成功构建。本书通过把握舞台表演艺术这一大系统的美学基础上,与其他子系统进行比较,继而归纳、总结、提炼出舞蹈表演的特性,进行元素化的细化研究。
本书作为老年大学形体舞蹈基础课程统编教材,主要围绕老年大学形体舞蹈课“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合理设计,突出老年大学形体舞蹈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本书有选择地利用各种舞蹈的动作组合,包括芭蕾基训、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元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引领中老年朋友寻找表现美的方式和方法,学会运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使精神体悟更加空灵和高尚。
本套特色教材系列拟在编写体例上寻求新的突破。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理念前沿而又表述浅显,就是尽力让教材在理念上开拓、创新,而在表述上浅显易懂;二是体例简洁而又论证具体,就是寻求在理论体系上简洁、凝练,在个案分析方面具体而又生动;三是编写配套多媒体课件或网络教材,建设相应的课程网站等。
《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教程》由两编组成。上编为基本原理研究,由“ 动作根源”、“力效思维”、“运动空间”、“发现身体”四章构成,展开现代舞蹈身体动作语言的理论构架。下编为表现形态研究,由“古典芭蕾的身体”、“现代舞的身体”、“现代芭蕾的身体”、“后现代舞的身体”、 “身体的原点”五章构成,研究不同舞蹈身体动作语言形态的各自特征,在对舞蹈文本的叙述和重新阅读中,分析其叙事结构,提示现代舞蹈家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揭示身体的审美价值取向、变异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返回原点”的思想是本教程*有价值的部分,是当代舞蹈家在艺术创造中保持个体生命的主体性、保持民族文化独立品格的有效的身体策略。
这是一本关于云南地区哈尼族舞蹈及其服饰的专著。全书借鉴西方哲学、美学的理论探讨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与服饰文化,从情感与形式入手,选取人、时间、空间的维度,更偏重于现象学范式的方法以及与逻辑学范式的结合,力图回归到民族民间文化中寻找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品质的途径。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图片珍贵精美,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同时,对少数民族的舞蹈及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本书既适合舞蹈、服装、舞台舞美设计专业师生、从业人员使用,又可供舞蹈、服饰研究人员以及爱好者学习参考。
该书系沈阳音乐学院舞蹈教育教学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从 基本概念 基本训练 腰部的基本训练 基本舞姿训练 移重心训练 技术技巧 复合技术技巧 女班、男班训练组合 等内容对中国舞基本功的训练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展示。此书为舞蹈专业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中国舞基本功训练范本,并将对舞蹈专业学生进一步演绎中国舞及其他舞种奠定了基础,也可供舞蹈业余爱好者了解、学习中国舞之用。
本书作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民族舞蹈课程用书,其主要内容分为七章: 绪论 朝鲜族舞蹈技术技巧 维吾尔族舞蹈技术技巧 蒙古族舞蹈技术技巧 藏族舞蹈技术技巧 傣族舞蹈技术技巧 彝族舞蹈技术技巧 ,计30余万字。书稿以民族为单元,每一章都对所写的民族舞蹈及其技巧有一个整体性的概述。每一章分为 徒手技巧 和 道具技巧 两大类,而在各类技巧中又按 原地旋转 移动旋转 跳跃技术 和 翻身技巧 等进行编写。各章除介绍舞蹈概述、技术技巧的相关内容外,还设计了测验题和答案,便于教学开展。
本论文集主要收录了我院教师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涉及舞蹈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研究和舞蹈创作研究等多个领域,较集中地反映出了我院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教师们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不断深入乡村、田野进行舞蹈考察。随之,或在课堂实践中进行特色教材建设,探索新时期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或以新的舞台创作与表演延伸民间舞蹈的生命力;或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思考当代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