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瑞士崛起,为实现秩序化、组织化的视觉表达,网格系统得到快速发展与大量应用。在1961年出版的《平面设计师的设计问题》一书中,约瑟夫 米勒-布罗克曼首次简要介绍了网格系统,此举使其成为瑞士平面设计史上的先驱。当时,还没有书能详细阐述网格的结构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网格系统进行设计,很多设计师并不了解或者误解了网格系统而导致误用。 20世纪80年代,布罗克曼为进一步填补网格设计理论与应用的空白,撰写出版了《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系统地讲解了页面排印秩序化、组织化、体系化、统一化和均衡化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论,成为举世公认的网格系统教科书。 本书开篇介绍了网格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其宗旨,之后则是搭建网格系统的详细步骤。在讨论了纸张的尺寸、字体的样式、栏宽、行距、边距比例和
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折叠是一项十分关键但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基础能力。包豪斯学院的约瑟夫 亚伯斯(Josef Albers)就把折叠作为设计基础课,旨在让设计师建立空间感和几何直觉,提升三维造型的创作能力。 保罗 杰克逊是继约瑟夫 亚伯斯之后的专门传授折叠技巧的艺术家。本书凝结了保罗40多年的教学精华,他从一张纸开始,细致地讲解了基础的折叠概念及80多种通用的折叠技巧。 这些技巧广泛适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包装、时装、珠宝设计等领域。在学会这些技巧后,设计师可以突破纸的界限,探索织物、塑料、金属等各种材料的可塑性,激活创意灵感,满足不同领域的设计需求。
从早晨起床开始我们就会遇到品牌选择问题:穿哪件衬衫?喝哪种咖啡?打开哪个APP?午饭去哪家餐厅? 这就是现代生活: 产品、服务和组织机构都被精心 品牌化 ,品牌影响着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决定。 所以,别再只关心炫酷的图形、艺术性的字体了,无论是LOGO设计、标志设计、UI设计或是包装设计,设计师只有深入了解品牌的理念和核心价值,才能精准抓住痛点,更高效地明确需求、制定设计方案。 本书填补了一项空白 很少有一本书能够全面讨论品牌设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而本书将通过1000多幅插图、300多个国际品牌案例,呈现品牌设计从雏形到完善的每一个环节,细数品牌化的种种规则,更打通了策划者与设计师之间长久以来的壁垒,以全局化的视角重塑你的设计观念。
服装配饰、家居用品、产品包装、店铺陈列 图案无处不在,它既彰显个人的品位与风格,又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灵感素材,更可以帮助企业塑造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 英国设计师鲍伊风尚创办了世界知名的图案设计博客Print Pattern,本书汇集了其中100位当代设计师的900幅图案设计作品与创作灵感,为读者带来一场精美的视觉盛宴。其中包括玛莉美歌(Marimekko)、吉尔德设计公司(Designers Guild)、桑德森(Sanderson)、潘心屏(Hsinping Pan)、乔纳森 阿德勒(Jonathan Adler)的倾情分享。 从缤纷的花卉、可爱的动物到抽象的几何图形,从新古典主义、北欧风到日式卡哇伊,从纺织品、礼品包装、壁纸、餐具到文具、卡片、书籍、插画 在创意枯竭的时刻,你可以随时打开本书,发现灵感,发现美。
文字设计具有双重性:首先,设计作品要具备功能性;其次,它也应具备艺术审美性。 埃米尔 鲁德 《今日文字设计》收录了15个国家88位设计师的作品,包括杉浦康平、安尚秀、扬 奇肖尔德、埃米尔 鲁德、卡尔 格斯特纳等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与设计评论专文。这些作品与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超越了它们诞生的时代,呈现出风格各异的当代设计面貌。 但本书不仅是一本经典字体设计作品集,更是一本串连起20世纪文字设计的发展历程、展现设计界多种理念乃至学术观点冲突的启发性教程。赫尔穆特以广博的学识视野在《今日文字设计》里展示了现代文字设计在东西方近一个世纪的节点和面貌,并以作品为例对文字设计不同的观念或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归类和阐释。 本书于1980年首次出版后即风靡业界,广受赞誉。40年后的今天,经由增补修订,推出中英文对照的
白 T 恤、迷你裙、帽衫、牛仔裤、平底芭蕾舞鞋、海魂衫、机车夹克、小黑裙、细高跟鞋、风衣这十件完美单品绝不仅仅是时装而已。 每一件都是一枚徽章,是风格通用语言的一部分。 时尚趋势云起云落,它们却是超越了时间的经典符号。 《经典时装背后的历史》讲述了每一款单品的诞生,它们抵达流行高地的旅程,以及在今天它们为何依然重要。 伴随着从凯瑟琳 赫本到普林斯这些把它们穿得登峰造极的偶像们的时尚摄影与手绘插图,这些故事即将为你娓娓道来。
本书是八旬老人史蒂文 M.约翰逊近五十年的另类发明的大合集。他那一直处在爆发状态的想象力小宇宙,辐射到了人类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工作娱乐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服饰、住宅、交通工具、工作空间、城市生活、关怀老人,等等。 在这本书里,幽默讽刺占,有用排第二,你将看到各种天马行空、百无禁忌的创意和调侃。 尽管他如今已经不是二三十岁,也不是四五十岁,甚至不是六七十岁,而是八十多岁!但他那 想象 的脚步,还在继续!
本书稿所收录的400余张图片,全部选用第一手原件实物进行拍摄的,具有较高的史料与文献价值。作者以当时国内各地市场上人们常见的产品包装为主,展示了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多种多样的包装设计、商标与装饰设计,其中有不少是当时某一行业中数一数二的国内名牌产品包装,并按当时人们常见的8大行业产品进行分类:纺织品、食品、药品、化学品、电器产品、机械五金产品、文具产品和娱乐用品。在包装实物的选择时间上,基本都是1949年至1979年之间,由国内各地(绝大多数都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地区)厂商设计、生产。同时本书稿中选用不少设计精美的产品包装标识和包装封口纸,如纺织品行业中的针织内衣、毛巾等,日用化学品行业中的香皂、牙膏等产品包装标贴,从本身画面设计来看,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起到产品包装标贴和包装封口
本书充分结合专业理论与实际案例,通过五大章节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对包装设计行业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从发展历程与时代变迁,定义概述与基本要素,设计目标与品牌塑造,设计流程与项目实施,到市场营销与业务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指导一应俱全。如果你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本书可梳理你的设计思路,夯实你的设计基础;如果你是包装设计专业的老师,本书亦可作为借鉴参考的授课资料,拓展你的教学思维。
旗袍,作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是我国的民族服装,是几代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是集我国服饰工艺、美学之艺术大成,蕴含着我国悠久的特色传统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论,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亦是*为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旗袍不仅拥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更是传统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例证与产物。本书以翔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旗袍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了解面料、纹样与色彩的选择,领略旗袍完整的制作工艺与文化符号。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概述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一些奠定现代建筑与设计发展基础的重要风格、重要人物,让读者快速、清晰地了解现代设计的来源。本书首版于1936年,1948年第二版,1960年第三版。此版在前三版的基础上又拓展了很多内容,如佩夫斯纳的原始文稿和重要修订信息,并增加了作者对现代主义根源的阐释;新增大量精彩的插图;更新了主要人物传记资料和书目;附上了对关键主题、艺术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说明性短文;增加了1914年以后的案例(本书首版时的研究结点)。佩夫斯纳认为现代设计有三个主要来源: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19 世纪工程的发展和新艺术运动。他认为,在早期现代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来源,并对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大师们,如英国的查尔斯·弗朗西斯·安斯利·沃伊齐与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美国的路易斯·沙利文与弗兰克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盆景艺术始于六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盆景艺术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凭借园艺栽培,融和艺术创作,在一方小盆中塑造自然之美、抒发创作者的情怀、展现深远的意境,有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本书收录明清时代所收盆景艺术图谱100例,实际上是当时传播至欧洲的 外销画 :上半部以鸟类和花卉为题材;下半部以昆虫和果木为题材。今天,从这些盆景艺术外销画中,我们既可欣赏中国盆景艺术之美,感受中西绘画融合之味,也能窥见清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 书中附赠的《画万年花甲》图卷,系由清代画家汪承霈绘制。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命汪氏绘此图。《画万年花甲》全卷共绘二十四种花木盆景,寓意 百花呈瑞,盛世升平 。
赫尔穆特 施密德1942年生于奥地利,曾于德国学习排版,后来进入瑞士的巴塞尔设计学院,师从埃米尔 鲁德、罗伯特 毕希勒和科特 豪尔特。 他曾在瑞典、加拿大、日本和德国从事视觉设计工作。1980年,他为大冢制药设计了双语包装标识。同年,他还为日本大热饮料 宝矿力水特 设计了品牌标识。1993年,他为韩国demisoda饮料设计的标识也取得了极大成功。1987年,他为新成立的美妆品牌IPSA设计了字体商标和基本品牌标识。此外,他还为护肤品牌AYURA和资生堂设计了字体商标,包括资生堂旗下 UV WHITE 系列的标识。 本书为知名设计大师赫尔穆特 施密德的设计作品集,不仅有其设计生涯的经典代表作及创作历程,还包含了他对设计、美、形式、态度,以及设计与社会、与世界的关系的探索。在平面设计领域,本书是设计师、设计专业师生公认的教科书及指南,为他们提
从 19 世纪英国客厅里的蕨类植物,到20 世纪30 年代阿尔瓦 阿尔托赫尔辛基家中的花叶万年青,再到位于伦敦摄政街一家时装店内的生命墙,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植物与花卉在我们的私人和公共室内空间中发挥了复杂且重要的作用。虽然国际建筑和室内设计风格随着各种植物品种的流行而不断演变,但我们将自然融入室内的需求一直保持不变。 本书呈现了室内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引人注目的档案照片和葱茏的当代室内设计为背景,彭妮 斯帕克透过植物在人类环境中的作用这一独特视角,重新诠释了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故事。
奇幻、哥特、异形、鬼怪、妖兽、超自然生物 从概念草图到商业插画,网罗50位插画家的暗黑创意! 对于奇幻暗黑艺术的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一场不可错过的视觉盛宴。5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气插画家与概念设计师在此慷慨展示了500余幅暗黑艺术主题的速写手稿与完整画作,剖析画中角色的设定与背景故事,分享灵感来源、创作思路与绘画技巧。 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笔下,呈现的构想与画风也各不相同,有圣洁缥缈的创世神祇,有怪诞诡谲的变异生物,也有肮脏邪恶的鬼怪幽灵。愿你在书中收获灵感、启发或共鸣!
从制造同盟到包豪斯,再到乌尔姆与博朗公司;从家具到汽车,再到消费电器 德国与20世纪的西方工业设计史密切相关。 在本书开创性的文化史研究视野下,保罗 贝茨追溯了设计在构建先进工业文化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阐释了西德独特设计文化的形成。本书的视角主要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家居用品,揭示这些普通的商品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前20年中具有显著的文化意义,为何包括社会活动家、行业组织、设计师、建筑师、消费者等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将工业设计视为西德经济复苏、社会改革甚至道德重塑的关键手段。本书指出,工业设计直接塑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家庭现代性的形态和意义,并参与了西德国家身份的构建。
本书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多年来对产品设计方法与策略的经验总结,共展示了11种设计观点、6种设计模型、12种设计思路、68种设计方法。每一种观点、模型、思路、方法均用一页文字进行讲解,辅以插图说明。为方便读者进一步学习,每一种观点、模型、思路、方法的结尾均附有参考资料及拓展阅读建议。 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阅读的设计工具书。本书将所有策略和方法依据其所适用的范围进行归纳 从筹备设计项目、探索发现、定义设计问题到开发创意概念、评估决策、展示和模拟。这种采取系统分类的方法在设计类图书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能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定位,还能更有效、准确地辅助设计师合理利用方法解决遇到的难题。如何针对特定的目标和相关资源制作项目计划?何时在怎样的情境中如何使用某个
埃米尔 鲁德是瑞士重要的平面设计师、版式设计师、设计教育家,也是瑞士文字设计秩序理论与有机文字设计原则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 埃米尔 鲁德一生致力于版式和字体设计的研究,他专注于对每个版面各造型元素之间和谐关系的处理,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通过简单的网格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样式来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并强调作品与观众的相互交流。他的平面设计作品处理得简明扼要、严谨明晰,既有高度的视觉传达的功能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形式美感。 本书则是由德国设计界泰斗赫尔穆特 施密德编辑、整理、汇集了埃米尔 鲁德的代表作以及初次公开的多个作品,内容涵盖广泛,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埃米尔 鲁德作品集。并且,除了作品展示外,书中还收录了埃米尔 鲁德针对字体设计、版式设计以及设计整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字体?哪些新字体推动了字体设计的发展?什么样的作品和想法正在影响着平面设计领域?这本书将给你好的回答。 50个紧跟潮流的字体故事与40位设计专家的分享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让你与当代设计师透过纸面进行一次跨越国界的漫游,为你奉上设计类图书、字体设计、代表性的企业标识、世界文字设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活动与人物传奇。本书由国际文字设计协会与法国尖端设计杂志《艺态》合作打造,开启一片引领国际潮流的新视野,绘出一张文字设计的世界地图,一定会在带给你惊喜与灵感的同时,帮助你在众多作品与趋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全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