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计力 图形 色彩 版式》: 本书内容源自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信息学科大学第一年的教学课程。全书共分为3章14个课题,细致讲解了基础的图形(平面构成)、色彩(色彩构成)以及版式设计三方面的知识。第1章图形,从多义图形开始,带领读者。第2章色彩,由人眼结构出发,简述我们看到的颜色究竟来源于何处。通过自制色相环,进行混色和比色练习,掌握色彩能力。第3章版式设计,拆解文字结构,讲解人类版式设计简史。通过字体设计、文字组合、网格系统使用等课题,系统讲解版式设计的基础知识。 《基础造型力 开启艺术设计之门》: 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 美术学院里能学什么 ,简要阐述了美术教育的意义,第二章 如何学习艺术 ,简述人类艺术发展史,讲解艺术绘画、艺术否定、色彩与明暗、透视原理等艺术概念。第三章 如何
纹必有意,意必吉祥。 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本书是介绍故宫中的建筑、服饰、瓷器等艺术品上的纹样及其配色的科普图鉴。 全书按不同题材分别介绍了几何美、自然观、草虫鸣、花鸟语、瑞兽谱、万物生等六类纹样。本书不但介绍了不同纹样的发展演变、应用、结构特点,配有配色色标以供参考,还有清晰的纹样图以供欣赏。 本书是设计行业参考图鉴,适合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中国传统色彩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阅读。
这是一本时尚、全面且实用的人物动态与造型参考素材图集。书中涵盖站、走、抬腿、跳、跑、蹲、坐、跪、躺或趴等常见动作,涉及街头运动风、酷炫风、淑女风、国风、学院风、洋装风等多种穿搭风格,共计1200多个人物造型。题材全面、动作常见且丰富多变,模特所穿着的服装、搭配的配饰及道具均非常考究且有主题性。 本书既可作为动漫插画师、游戏插画师及其他美术相关工作者的人物绘画参考素材,又适合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拍摄人像时使用,还适合大众读者获取服装搭配灵感时借鉴使用。
《草间四季》是人气画家鱼山的治愈系画集,除了两百余幅妙趣盎然的水墨画,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关于创作和时光的感悟随笔,更有让人嘴角上扬的小小打油诗。 草间 是建筑师出身的鱼山在想象中建构起来的世界,是一座微型的桃花源。白衣书生 宽宽 和他的伙伴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小小的他们在书页间、荷花下、西瓜里读书、玩耍、交朋友,还会排演鱼山那些脑洞大开的小故事 我相信你曾感受到过他们的存在。 哪怕无法出游,哪怕独自一人,只要翻开这本书,就会有草间的小人儿相伴。 看着看着,自己也就变成了草间的小人儿,在这座小小桃花源里任性畅游,找回我们久违的童心、失去的四季,还有那些 非必要 的,真正的生活。
本书主要展示了周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5个朝代、100套典型服装的制版图及现代改良汉服制版图。如周朝的玄端,汉朝的直裾、曲裾,唐朝的襦裙、半臂、 圆领袍 ;宋代的 朱子深衣 、披风;明代的直裰、裙袍等。 书中每件服饰均为作者手绘,并给出涵盖衣长、通袖长、袖口宽、领缘宽、袖缘宽、裙宽、裙长等的尺寸表,以严谨的版型、数据展示每件衣服的前后片、左右片、袖片、裙片、领片、系带等,各处细节尺寸标注详细,裁剪线、对折线、缝纫线清晰,按图裁剪、制作即可。介绍了裁剪、量体以及所需布料如何计算的方法,为古代服饰制作者、设计者、研究者、爱好者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参考资料。
自然是永远的故乡。 装饰生活空间的另一重含义是创造生活,更准确地说,是创造一种符合我们喜好的生活,给自己一片能够自由延展精神世界、让身心得到休息与放松的场所。这种装饰本身是独特的,甚至带有一点梦幻感,诸多个性化的装饰汇聚在一起,形成风尚与文化。从艺术史上看,百年前的新艺术运动突破了文艺复兴以后的仿古传统,让艺术创作焕发新的活力;但从生活上看,它有更重要的意义,它让艺术以装饰的形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书汇聚了新艺术运动中数本重要而相互关联的著作,包含165幅图版,400余幅自然纹饰手绘。它们往往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比如百合、鸢尾,鸡、鸭、牛、羊,甚至不起眼的蜗牛,却在艺术家笔下焕发出全新的模样,自然的线条里凝结着形式的韵律。它们是艺术家们创造生活的重要尝试,也是极具文化意义
色彩设计能力的高低与色彩感知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虽然人们的色感天生有强弱之分,但通过后天的训练,色感是可以提升的。 本书围绕色感的提升,讲解了色彩基础理论、色彩设计原则与方法,并结合院校相关专业的色彩构成课程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大量构成训练与设计训练,力求在色彩构成与色彩设计间搭建桥梁,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藩篱,让读者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设计中,并在这个过程中稳步提高色感。书中从学习绘制色相环和色调表讲起,详细讲解了色彩混合、色彩对比、色彩的角色与数量、色彩的印象与层次、色彩情感与心理、色彩调和等的内容,还介绍了作者多年经验提炼出的主色配色法和主调配色法等实用性强的方法,并给出了借鉴优秀作品获得灵感的方法。最后总结了常见的色彩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案,让读者避坑。 本书适合想要提
本书收录了20世纪初一系列重要的时尚插画,并由曼彻斯特时尚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喆撰文梳理这个时代的时尚插画历史。200余幅插画作品把我们带到20世纪初的巴黎,看装饰艺术、立体主义、东方主义是如何引领时尚和艺术的潮流,它是摄影技术之前的短暂的荣光,亦是永恒的美学灵感宝库。 20世纪20年代,巴黎是世界的时尚中心,在美国,VOGUE开始出版巴黎的最新时尚。这个时期同样也是时尚和传媒的转折年代,从1910年开始到整个20年代,插画被频繁使用来表现时尚,但到了20年代末,摄影开始取代插画,所以20年代的时尚插画可以说是20世纪初插画黄金年代最后的吉光片羽。 1908年,由保罗 波烈发起了一场巴黎时尚革命,他把女性从束腰中解放出来,带来了更简单和便于行动的衣物。那一年,他让乔治 勒帕普负责插画,出版了他的系列设计。这个作品集
只有大自然,才是设计师永恒的灵感源泉! 新生的花骨朵,散发清香的绿叶,华丽的雀羽,花纹繁复的小虫 在艺术诞生之初,人们就已学会从大自然随处可见的缤纷色彩、奇异图案和炫目美景中撷取灵感。现代科技深刻影响设计思维的当下,自然风物仍能感发手绘艺术的古朴匠心。 英国设计师鲍伊风尚创办了世界知名的图案设计博客Print Pattern,本书汇集了其中101位杰出设计师,他们在此分享独特的自然主题图案与创作思路。书中430幅全彩插图,高品质展现平面设计、插画、艺术和图案设计中与自然有关的原创作品,从栩栩如生的植物写生,简约的装饰图案到印象派、自然主义的图画等;在创作间隙,若是灵感枯竭,可随时打开本书,发现思路,发现美。
本书是著名美术理论家约翰内斯 伊顿毕生色彩研究的精华,至今仍被视为现代设计的必修书目。这位包豪斯学院色彩构成与基础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不仅向我们揭示了色彩的客观原理,还从规律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洞察色彩是如何映射出我们的心理与人格。借助这份珍贵的研究,我们被引领至一个极富趣味的色彩世界,并在这种斑斓之中获得一种全新的观看之道。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珠宝设计教学经验以及在珠宝设计行业实践工作,总结出一本非常全面的珠宝手绘方法,本书着重强调精细的手绘表现技法和空间想象能力,细腻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能让作品更加趋于真实,通过塑造合理的空间想象推理能力,为之后的创意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一幅好的作品,合理的结构是基本的,所以学习透视关系和三视图是非常重要的。本书除了较全面地展示宝石和金属的绘制技巧,在透视关系和三视图这两个部分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也是本书的重要亮点之一,能够系统的帮助大家建立并夯实这项设计基本功。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珠宝设计手绘的各方面知识,涵盖素面宝石和刻面宝石以及各类金属绘制表现,同时还示范了高级珠宝设计成品的画法与表现,包括: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耳饰、胸针等,完美呈现设计理念。
一本为平面设计师提供印前文件设定帮助的工具书。在印刷行业中,许多付印文件在送到印刷厂后经常因为各种文件设定的问题导致不能印刷,如没有设定为专色,采用了四色黑,图片是 RGB 格式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是因为设计师缺乏基本的印前知识导致的。作者以自己的作品为案例,融入自己丰富的印刷产品设计经验,同时详细说明了在印刷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为平面设计师量身定制了一个简单、清晰且富有逻辑性的印前文件设定工具。
本书是色彩的理论与实例结合之书,分色彩知识与色彩档案两大部分。色彩知识从颜色的产生讲起,涉及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彩的构成、视觉感知到的色彩、色彩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之后便按照色彩划分,为100种颜色建立档案。这些颜色被按照色系划分,作者梳理每种颜色从古至今的历史,里面不乏有趣独特的小故事,她试图向我们传达:色彩的历史就是人类进化的历史。此外还介绍了每种色彩的应用场景、设色建议。RGB、CMYK等标准下的色值界定为平面设计师、配色师提供了便利,每种色彩的寓意为色彩应用者提供了心理学上的依据。大量色彩的应用场景图可为读者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激发色彩应用者的灵感。
海因里希 多尔梅奇的这部作品是19世纪关于装饰图案和设计的杰出著作之一,与英国建筑师、设计师欧文 琼斯的《装饰的法则》( The Grammar of Ornament )和法国服饰研究专家、画家奥古斯特 拉西内的《彩色装饰》( L'Ornament Polychrome )并称。 本书通过100版、1500余幅插图全景展现19世纪末之前世界各地、各民族、各时期用于建筑、室内装饰、手抄本、手工艺品等领域的纹饰图案及装饰艺术,并附有简要的解说。
穿对颜色才美丽 这是一本教女人如何变美的魔法书! 中国女性具有东方人独特的肤色,黄色!而很多女性却终身追求变白,以为变白了就美了,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好看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因为没有丑的肤色,只有丑的搭配。 书中以你我身边*熟悉的真人为模特,她们有不同的肤色、发色、体形以及性格,但她们的共同点是之前没有找准自己的肤色特征,从而在穿衣搭配上走了弯路。作者通过*通俗的讲解把专业的皮肤测试知识变成大家都可以读懂的文字,并把各种肤色适合的衣服颜色进行归类,只要按照这些简单的步骤去做,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什么肤色,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更出彩。通过作者的测试改造,这些模特统统比以前更了解自己,更会装扮自己,使自己在人群中更亮眼。 变美的过程也是不断接受自己,爱自己的过程,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跨学科和跨学科语境下的设计思维?如何实现设计方法创新? 本书主题聚焦 人工智能 与 设计新思维 ,共收录主题文章11篇。本书深入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设计的本质、设计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跨学科背景下,如何推动设计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等问题,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学研究领域带来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视角、新理论和新方法。除了人工智能设计主题,本册还收录了其他数篇文章,分别探讨了服务设计、亚洲设计等主题。
本书是一册综合介绍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图书。中世纪的众多艺术门类大多受到哥特式艺术的影响,作者用图说形式阐述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关系并再现了其美学价值,围绕历史与社会、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整讲述了中世纪哥特式艺术逐渐向以人为本、表现现实生活的文艺复兴艺术演变的过程。文艺复兴使得哥特式艺术日渐式微,但在18 世纪后,很多艺术家开始推崇哥特式艺术的独特美感,并逐渐演化出如今我们常见的哥特式艺术风格。它在现代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在建筑、时尚、音乐和文化等领域窥见哥特式艺术的影子。本书以历史脉络和全新的视角,将中世纪哥特风采呈献给读者。
1867年印刷出版的《中国纹样》,是艺术史上的一本经典著作,作者是现代设计和色彩理论的先驱欧文 琼斯。在书中,琼斯绘制了100幅代表性的中国纹样,这些纹样都出自中国皇家明清陶瓷,包括青花、景泰蓝、粉彩和珐琅纹样。《中国纹样》,令19世纪中期之后的西方人,对中国纹样之美,充满了赞叹。琼斯一度是轻视中国装饰艺术的,他曾在另一本著作《装饰原理》中说过: 中国人没有能力处理传统纹饰及图样。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国的一些皇家艺术精品流向了欧洲,它们与琼斯之前见到的迎合西方喜好的 外销瓷 有着天壤之别。琼斯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结论太轻率了。他称赞这些作品 前所未见 色彩和谐 通体完美 。 中文版瘦长16开,保留了原图的比例。原书毕竟已经出版了150年,本书编辑参考了各种版本,力求按照青花瓷、景泰蓝、掐丝
本书由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所撰写,讲述了二战后60年来,日本在设计上的不断发展。内田繁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时间为写作脉络,将日本60年来的设计发展娓娓道来,我们可以透过日本设计的起步、发展、兴盛,直抵日本设计的精神内核,解读 日本设计 无论作为文化力量,还是实体形态,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同时,本书精选日本近六十年来重要的设计运动、设计作品、交流活动,展现日本工业界、艺术界、文艺界、企业等通力合作,创造设计促使日本制造繁荣、使设计成为日本名片的努力和成果。
《中国纹样之美:植物篇》 本书收录了牡丹花纹、八角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梅花纹等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图案,讲述了这些植物纹样在我国各民族中的寓意,以及背后故事及传说,诉说了古人对植物的喜爱。植物纹样的由来,有的是与游牧民族一起传播到中原,有的是西南边陲的古老寓言,有的则来自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本书纹样图片皆为作者与团队精心收集梳理绘制完成,并在其后配有中国传统色名称,精美漂亮,值得珍藏。 《中国纹样之美:动物篇》 本书收录了龙纹、凤鸟纹、鹤纹、蝴蝶纹、鹿纹、象纹等中国传统动物纹样图案,讲述了这些动物纹样在我国各民族中的寓意,以及背后故事及传说,诉说了古人对动物的信仰与敬畏。在这些动物中,有的与古人朝夕相处,有的则是来自神话传说中由不同的动物结合演化成的神兽。本书纹样图片皆为作
建筑不仅仅为人类遮风避雨,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身心健康。在这个精神追求多元化的时代里,城市却充斥着司空见惯的高楼大厦和千篇一律的密集住宅。这些同质化的建筑缺乏灵魂,让人感到厌倦和疲惫,也使城市生活变得空洞乏味。那么,我们如何看见另一种可能? 在这本书中,托马斯 赫斯维克向我们解答了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一场 灾难 的真相 我们的城市正被建造得对人类的体验充满敌意。凭借三十年来设计优美而创新的建筑的经验,以及引用当代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他深入地分析了我们周围的现代建筑让人生病、感到不快,甚至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并阐述了我们如何才能让建筑更好地造福于人。 在他看来,以人为本且有趣的世界并非遥远的海市蜃楼。通过将人类情感重新放在设计过程的核心,我们所改善的不仅
《新美术海》是开创日本现代设计先河的图案设计精选,东方琳派与西方新艺术运动的完美融合。其中收录的纹样图案多以花鸟风月、四季景色为主题,是自然之美和设计之美的结合。这些纹样配色生动且有生命力,构图也颇具巧思,作品虽为20世纪初所作,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