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设计(Editorial Design)是国外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必学专业课,也是近年来国内设计界的热点。它要求设计师具备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概念,强调设计的内在逻辑,是设计师在书籍设计、杂志设计、海报设计、网站设计等众多领域至关重要的基本能力。本书通过30个章节,分解知识点、剖析案例,帮助设计师以全局化的思维处理繁杂的文本与信息,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对图形、文字等设计元素进行编排重组,使独立的版面与整体产生呼应,实现更立体、更吸引眼球的视觉化效果。
本书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多年来对产品设计方法与策略的经验总结,共展示了11种设计观点、6种设计模型、12种设计思路、68种设计方法。每一种观点、模型、思路、方法均用一页文字进行讲解,辅以插图说明。为方便读者进一步学习,每一种观点、模型、思路、方法的结尾均附有参考资料及拓展阅读建议。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阅读的设计工具书。本书将所有策略和方法依据其所适用的范围进行归纳——从筹备设计项目、探索发现、定义设计问题到开发创意概念、评估决策、展示和模拟。这种采取系统分类的方法在设计类图书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能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定位,还能更有效、准确地辅助设计师合理利用方法解决遇到的难题。如何针对特定的目标和相关资源制作项目计划?何时在怎样的情境中如何使用某个特
本书是一部庆祝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作品。精选了100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伴,对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产品,图文并茂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关切,展示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精神。书中通过四个发展阶段的详细介绍,聚焦中国设计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本书也强调了中国设计所折射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本书是理解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历史和价值的重要读物。
自然是永远的故乡。装饰生活空间的另一重含义是创造生活,更准确地说,是创造一种符合我们喜好的生活,给自己一片能够自由延展精神世界、让身心得到休息与放松的场所。这种装饰本身是独特的,甚至带有一点梦幻感,诸多个性化的装饰汇聚在一起,形成风尚与文化。从艺术目前看,百年前的新艺术运动突破了文艺复兴以后的仿古传统,让艺术创作焕发新的活力;但从生活上看,它有更重要的意义,它让艺术以装饰的形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书汇聚了新艺术运动中数本重要而相互关联的著作,包含165幅图版,400余幅自然纹饰手绘。它们往往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比如百合、鸢尾,鸡、鸭、牛、羊,甚至不起眼的蜗牛,却在艺术家笔下焕发出全新的模样,自然的线条里凝结着形式的韵律。它们是艺术家们创造生活的重要尝试,也是极具文化意义的艺
这是一本内容全面、资料详实的做书指南。作者安德鲁·哈斯拉姆身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以细致严谨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讲解搭配大量照片和图示,让你深入了解一本书诞生的全过程,同时将书籍设计所推荐的专业知识倾囊相授——从确定开本、设计版式、搭建网格、选择字体、编排图文、设计封面,到挑选纸张、打样、制版、印刷和装订。无论对于设计师、编辑、出版人还是书籍爱好者,本书都是极为重要的专业指南。
本书在美薇亭内部服务标准的基础上整理了婚礼策划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本书将整个婚礼策划流程分为4章,通过对17个典型的婚礼案例进行分析,层层递进地讲解了婚礼各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
大多数设计师都不知道设计调研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常常陷入瓶颈,甚至推翻重来。其实对于设计师与设计团队而言,掌握调研信息,分析调研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应用到项目中去,这些前期工作至关重要。本书就将带你了解什么是设计调研,以及如何通过设计调研高效率地获取有用信息,并通过丰富的真实设计案例,向你逐一介绍设计调研的具体方法。本书初版至今已有15年,多次再版,在国外被众多设计院校列为参考书。
《话语性设计》邀请我们以新的眼光看待物,在其基本形式与实用等视角之外拓展对物的理解。超越批判性设计、思辨设计、设计虚构、质询设计和对抗性设计的差异化关注点,布鲁斯·撒普和斯蒂芬妮·撒普为读者搭建出了一幅更具综合性的统一愿景,以及创新性的设计方法。二人不仅进行了以物为主题的社会性批评,而且对“物可以如何被使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例如,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如何使用物、市议会在促进投票前的讨论环节中如何使用物、活动家为了促进广泛的社会参与如何使用物,以及机构和行业为了更好地了解其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而如何使用物等。话语性设计能够激发全新的思考方式,只有通过全新的思考,才能改变我们的社会文化未来。
从早晨起床开始我们就会遇到品牌选择问题:穿哪件衬衫?喝哪种咖啡?打开哪个APP?午饭去哪家餐厅?——这就是现代生活:产品、服务和组织机构都被精心“品牌化”,品牌影响着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决定。 所以,别再只关心炫酷的图形、艺术性的字体了,无论是LOGO设计、标志设计、UI设计或是包装设计,设计师只有深入了解品牌的理念和核心价值,才能精准抓住痛点,更高效地明确需求、制定设计方案。 本书填补了一项空白——很少有一本书能够全面讨论品牌设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而本书将通过1000多幅插图、300多个国际品牌案例,呈现品牌设计从雏形到完善的每一个环节,细数品牌化的种种规则,更打通了策划者与设计师之间长久以来的壁垒,以全局化的视角重塑你的设计观念。
\"这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笔记,也是他大半生的艺术思考和实践。无论是做艺术指导还是服装造型设计,抑或是一个导演、一个艺术家、一个写作者,叶锦添都是一边专心致志,一边神游八荒,在这种矛盾且统一的状态中,他才能达到他想达到的境界——既要做到 ,又要找到足够多的可能性。 艺术就是创作,叶锦添说:“找到那个目的,一直为了那个目的创作。我们很难找到标准答案,因为没有固定的答案。”与众多各个领域的大家合作过之后,他拼命汲取着艺术的养分,比如,他这样评价李安:“李安的电影永远是在一个含蓄、高雅的感觉中,如一支银针般刺痛了神经,令人过目不忘。他深刻地认识自我,勇于尝试不同的题材,克服地域文化的差异,而那种隐藏的士大夫情怀,却从不缺席。”他从西方看到东方,从东方看到西方,将东西方融合,诠释出 的“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设计师们对于颜色的使用方法发生了显著改变,现代人对于颜色的日常体验也产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对于那些需要精通色彩的人(设计系学生、平面设计师、建筑师等需要用到色彩的人)来说,《设计色彩概论》通过各种实例优美地诠释了色彩这一关键主题,是个不可或缺、权威、易于理解的参考资源。本书不仅教读者认识色彩,更使读者明白如何运用色彩。它向读者清晰展示了各种颜色的相对关系,更有效地对有关色彩调和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让读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色相、明度、饱和度等专业词汇,发现实际与感知色彩两者间的微妙联系,懂得如何在项目中运用近期新的数字色彩技术,帮助读者解决色彩在媒介转换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商业中色彩的运用方法及色彩行业……书中的全彩图片展示了真实的设计案例,加强色彩概念。从理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