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纹样历经千年的传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依然璀璨无比。它们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特征,还诠释了独特的东方美学!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纹样主题图书,选择了60多种传统纹样,并按照几何美、自然观、草虫鸣、花鸟语、瑞兽谱、万物生为主题进行分类。纹样类型多样,如锦纹、回纹、盘长纹、龙纹、狮纹、麒麟纹、博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提供了纹样简介、元素线稿、文物纹样展示、纹样高清图等内容。 本书开本便携、内容丰富,适合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喜爱纹样的读者欣赏和学习。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中国传统色主题图书。 本书选择了92种传统色作为主色,每种主色延展出3种相关色,共360多种中国传统色。书中提供了各种颜色的相关实拍照片、来历、普及知识、颜色展示以及配色方案,每种颜色都有相应的色值,开本小巧但内容丰富,便于随时随地阅读。本书是传统文化和美学的普及书,也是专业设计师、插画师可以随身携带的工具书。 本书适合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中国传统色的读者阅读。
汉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织染工艺,还是纹样、配色,都体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汉服主题图书,按照朝代梳理、选择了30多种汉服,如曲裾深衣、直裾深衣、交领襦裙等,带领读者走进汉服文化,感受中华传统之美。本书不仅展示了服装形制、设计细节、上身装扮、汉服配色和纹样等内容,还介绍了相关的汉服配饰、鞋履、面妆知识。 本书开本小巧、内容丰富,适合设计师、画师、传统文化爱好者、汉服文化爱好者阅读。
大多数设计师都不知道设计调研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常常陷入瓶颈,甚至推翻重来。其实对于设计师与设计团队而言,掌握调研信息,分析调研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应用到项目中去,这些前期工作至关重要。本书就将带你了解什么是设计调研,以及如何通过设计调研高效率地获取有用信息,并通过丰富的真实设计案例,向你逐一介绍设计调研的具体方法。本书初版至今已有15年,多次再版,在国外被众多设计院校列为参考书。
从早晨起床开始我们就会遇到品牌选择问题:穿哪件衬衫?喝哪种咖啡?打开哪个APP?午饭去哪家餐厅?——这就是现代生活:产品、服务和组织机构都被精心“品牌化”,品牌影响着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决定。 所以,别再只关心炫酷的图形、艺术性的字体了,无论是LOGO设计、标志设计、UI设计或是包装设计,设计师只有深入了解品牌的理念和核心价值,才能精准抓住痛点,更高效地明确需求、制定设计方案。 本书填补了一项空白——很少有一本书能够全面讨论品牌设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而本书将通过1000多幅插图、300多个国际品牌案例,呈现品牌设计从雏形到完善的每一个环节,细数品牌化的种种规则,更打通了策划者与设计师之间长久以来的壁垒,以全局化的视角重塑你的设计观念。
《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是俄国作家顾彼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写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丽江这块神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上,九年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书中文字涉猎角度极广:包括丽江的集市和酒店;纳西人的性格特质;丽江及其周边的藏族人;丽江的普米族、彝族和白族;殉情和东巴仪式;丽江的婚俗;丽江的节日;纳西族的音乐、美术和悠闲时光……这本书单单是从完整保留真实一段历史时期切片的角度,已经具有宝贵的活化石的作用。本书豆瓣评分8.8分,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首次出版后轰动西方,把神秘的丽江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不少旅行家、探险家纷纷背负行囊寻找这个神秘莫测的“王国”。这本书绝不是一个外国人浅尝辄止的好奇和旁观,而是一个学者对丽江当地少数民族和纳西族文化在精深考量和研究后的心血之作。
《策展哲学》是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系“策展/知识”项目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合集,创造性地提出“策展性”概念,书中的六个主题展现了思考“策展性”的方式,启发读者对策展进行解构性的思辨。本书在一种全新视角下探讨“如何思考策展”这一议题,展现了从逸事到理论、从个人到哲学等多个审视角度。不同维度的探讨使人们对策展产生了全新的思考。突然间,策展变成了一种活动,涉及所有人(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是积极的参与者。 《策展哲学》将当代哲学思想和理论带入对“策展性”的讨论之中,使人们能够 对展览项目的简单描述,并对其进行反思。本书理论具有前瞻性,其理论框架对思考策展及其意义来说 。
从远古时代的石质工具开始,研究设计的发展历程,它的动机、它的成功,它的失败,它的矛盾……而这也是认识人类历史的一种方式。同时,这本书也是关于设计先驱的研究,包括视觉实践者、勇敢的设计-企业家、开明的设计-制造商、革命性的设计学院,以及富有远见的风格运动,他们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用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坚信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好的未来——即便有时他们的直觉并不准确。与此同时,设计的故事还可视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简史,亦是人工制品如何塑造我们生活的历史。
.
日本建筑师长坂常,近年来活跃于世界设计舞台,以蓝瓶咖啡御用设计师的身份为国人所熟知。长坂常针对安藤忠雄、隈研吾等上几代建筑师追求 造型和主观空间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完整性是一种束缚、居住人需要自由和参与”的新设计理念;与 从零开始设计相比,长坂常 多从事建筑空间再造设计,他强调通过改变建筑原有的功用来进行“认知 新”;同时在建筑和功能性家具中寻找平衡,所谓“半建筑”就是其设计理念的 概括。《半建筑Ⅱ:日本建筑设计师长坂常设计理念》是其有感于《半建筑》的出版,通过“认知 新”亲自撰写的姊妹篇, 系统地呈现了其对建筑、家具、人居环境的思考。
《设计中的设计》自2003年出版以来,在日本先后加印十七次,2004年荣获由SUNTORY财团颁发的第二十六届文学艺术大奖,2005年,在台湾出版后,迅速登上诚品书店、金石堂艺术类图书排行榜,蝉联多期,畅销至今。当你们因为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没计时,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设计的认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更往深处迈进了一步。
本书是对中国传统颜色中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以色彩为脉络,以文化为依托,用文化解读色彩,用色彩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全书包括9大色系、100多种颜色及200多张照片,针对每种颜色的源头出处、沿用历史、应用特色等做出细致的解析,阐释其中的文化含义和思想,使读者感受中国传统色彩及艺术文化之美。
20世纪40年代,以传奇插画大师诺曼·洛克威尔和美国插画协会会长艾尔·多恩为首,12位美国插画黄金时代的大师建立了“著名艺术家学校”(Famous Artists School),为全世界的插画爱好者开班授课。这本书中呈现的作品,包括那些生动的讲解、巧妙的构思和有趣的窍门,全部来自这12位艺术导师。在这本书里,你将会欣赏到他们刊载于当时美国流行杂志,拥有破百万阅读量的插画作品,井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各异的艺术风格技巧。他们不仅传授了针对“怎么画”总结出的技法经验,还以叙事性插画创作为重点,传授了从创意到最终画作的大师艺术创作思维过程。他们的课程引领了一代又一代插画家的职业成长道路,直到今天也依然实用。
本书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鲜明而直观地呈现了版式设计理论的实际效果,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对版式设计理论进行逐条讲解。 本书还介绍了丰富的、对实际工作发挥作用的设计规范,介绍了在理论无法适用时进行应对的设计方法,刊载了日本目前比较活跃的艺术总监的主题性访谈。 本书作者将版式设计的一般性原理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读者。绝对实用的设计方法能够给在书籍杂志设计过程中充满疑惑的设计师们指点迷津。 本书共分四大章:页面构成的理论;图片的理论;图解图说的理论和文字组合的理论。并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对版式设计的四个主要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产品领域,深入探讨了其设计、开发、品牌建设、营销策略、评价与改进以及保护与传承等关键议题。第一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化的概念和意义入手,揭示了其在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其后章节系统介绍了文创产品设计理论、开发流程、设计要素、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等方面内容,以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产品的核心要素。通过实际案例和方法论的引入,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推广和保护有价值的文创产品。 本书旨在为相关专业学者、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产品领域的综合指导,不仅适用于相关专业师生,而且可以为行业管理者和文创领域的探索者提 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观念结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地激发、满足着人们新的需求。与“人造物”直接相关的设计教育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日趋成熟。国门的日益开放,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品质与外观无疑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设计教育、研究与未来市场需求的联姻、与高科技手段的结盟以及国际间交流与协作已形成趋势。 基于对设计教育基础理论薄弱的忧虑,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书画出版社携手编撰出版了这套《现代设计大系》,以期为我国设计领域的基础理论做出一些踏实的工作,弥补目前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借此增强我们师资联合体以及广大设计界人士的理论素质。当然,对于这套书中所提出的理论设想和学科构架,需要更多实践者加以验证和优化,
新生的花骨朵,散发倾向的绿叶,华丽的雀羽,花纹繁复的小虫……艺术诞生之初,人们就已学会从大自然随处可见的缤纷色彩、奇异图案和炫目美景中撷取灵感。 现代科技深刻影响设计思维的当下,自然风物仍能感发手绘艺术的古朴匠心。 全球101位业内杰出设计师,在此分享他们性的自然主题图案与创作思路。 430幅全彩插图,高品质展现平面设计、插画、艺术和图案设计中与自然有关的原创作品,包括栩栩如生的植物写生,简化装饰性图案,以及印象派、自然主义的图画。 在创作间隙,若是灵感枯竭,可随时翻开此书,发现思路,发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