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纹样种类繁多、五光十色、千变万化,分布在各种器物、文物上,比如壁画、雕塑、绘画、漆器、瓷器、织锦等,本书作者团队从这些地方提取出百余种传统纹样,不但进行了重新创作,还加以文字解析。本书分为十章,分别从花卉篇、敦煌篇、青铜器篇、神兽篇、走兽篇、几何篇、福禄篇、瓜果篇、器物篇、禽鸟鱼虫篇等类别对中国纹样进行阐述,讲解纹样的起源、发展和寓意,并对重新创作的纹样进行了具体剖析。书中用图片表现纹样,并给出纹样中所用到的中国传统色组合。本书在中国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为读者提供独特的纹样款式,可供设计师以及对中国纹样感兴趣的爱好者自行取用,为他们对中国纹样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灵感。
《艺术 设计的平面构成(修订版)》属于朝仓直巳先生对 三大构成 设计理论中 平面构成 部分的总结,从平面构成的目的及意义、造型要素、造型文法、技法的开拓等几个方面部分进行阐述。书中所选案例来自艺术名作和学生作品,举例丰富,分析详细。 本书强调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和艺术设计爱好者参考。
全书围绕着插图艺术的创作规律,介绍了插图的表现语言、造型方法、观察方法、处理图文关系的方法、插图的创作思路和准备工作等操作方法,使插图学习兼具有实用意义和学术意义。学生应用所学,可以发挥到很多方面,如相应于当代媒体中的多种表现手段和图文设计等,插图功能扩延能力使学生深深受益。
《100个改变时尚的伟大观念》的主旨是要梳理和阐释1900年到2010年之间女性服饰的革命性变化。全书按照时间顺序编写,并将时尚发展过程中每个重要变化的时间点进行标注。书中的结尾部分提到,未来时装世界的惊喜现在已经开始,如计算机技术整合纺织布料、裙子上的印花可以通过按钮改变图案等。但是,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如果依照上个世纪时尚流行的发展趋势,那么未来的发展过程将注定是富有挑战性、戏剧性并将完全赶超我们的想象。本书不仅提示读者关注时尚发展的重要时刻,而且还强调了这些时尚观念决定着我们审美文化的未来走向。
本书由广告的历史与发展、广告与广告创意、广告创意思维方式与方法、广告图形创意四章内容构成。全书内容翔实、理论深刻,具有广告创意与设计创作方面的指导意义。书中注重广告创意的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巧,以培养用视觉形象准确传达信息的创新能力,尽可能地以简明的文字和大量国内外优秀广告创意案例来讲解商业广告的创意方法和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全书突出实用性,以培养读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为编写目标。本书既可作为各类院校广告与设计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广告相关领域从业人士的参考用书。
本书紧扣当今平面设计学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主要涵盖了广义平面设计所包括的平面设计概论、平面设计史、平面设计的造型要素、平面设计中的构图元素、平面设计的版面构思、平面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平面设计发展的立体化、平面设计的商业化共8个方面的内容,全面介绍了平面设计及相关学科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体系缜密完整。同时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精选了很多与理论紧密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让人轻松自然、易于理解和接受。 本书可作为从事平面设计相关专业人员的学习参考书,也可作为高校学习网店设计、网络商业管理、网络营销与策划等方面的教材和参考书。
《平面广告创意设计》是一本专门介绍平面广告设计知识的实用教程。全书共7 章,主要包括平面广告设计的入门知识,色彩、文字及图形设计,构图与编排,分类与创意,行业综合案例共五大部分内容。本书主体内容采用了 基础理论 案例鉴赏 的方式讲解相关设计的创意思路及技巧。本书提供了类型丰富的平面广告案例,如中国风、日式设计、公益广告、文娱平面设计、教育行业设计以及生活类设计等。图文搭配的内容编排方式不仅能让读者更好地掌握设计的基本技巧,还可以提高配色的能力。 《平面广告创意设计》适合学习平面设计的读者作为入门级教材,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材或艺术设计培训机构的教学用书。此外,本书还可以作为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插画及艺术爱好者岗前培训、扩展阅读、案例培训、实战设计的参考用书
本书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立足包装的实际效用,以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全方位的视角,通过包装设计的概念界定;包装设计的发展与创新;包装设计的计划、生产、包装设计的结构与造型;包装设计的结构与材质;包装设计的可持续设计;包装设计的印刷工艺;包装设计的构成要素以及包装设计的创新理念9个方面对包装设计进行全面透彻的阐述。本书可以指导和帮助欲进入包装行业者增强专业知识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可作为高校包装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专业师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平面设计中的绘画构成色彩与空间样式》对于想要把绘画作为一种创意工具的各级设计学生和从业人员而言都是一本全面的参考书。 本书作者、设计师蒂莫西 萨马拉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广阔而包罗万象的绘画图景,包括图像化再现、图标标志设计、地图及图表制作、图形转译、非图像抽象化、字体设计、拼贴以及排版,能帮助读者把绘画纳入他们的设计语言中。 绘画是设计师用来探索视觉化思维、把思想转化威现实交流的概念化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本书各章循序渐进地把读者从学理的学习领向具体的解决方案。 发现本章介绍一些普遍性的视觉原理,如形状语言、布局、正负形构图与变化节奏、空间的利用以及色彩等,以帮助读者发现画面感强的事物并将其视觉化。本章接着阐述了设计传播语境下绘画的叙事性和概念化。 过程本章概述了在创
设计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设计和造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形式服从功能 法则依然有效吗? 在实践中,设计的过程包括哪些部分? 设计是一个热门话题,其中蕴含了很多亟待回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构成了本书的内容。 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产品设计,并将消费者、生产者和设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内容纳入其中。对产品设计感兴趣的用户、有担当的企业家、充满求知欲的技术人员、不同门类志存高远的设计师必将被书中内容所吸引。本书浓缩了对工业设计的介绍,由在产品设计、产品管理、人机工学和设计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共同撰写而成。 书中内容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产品功能 从实用到象征 构成了设计主题的必要前提;第二,成功的设计过程。这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通过首次公开出版的七个截然不同的设计案例生动地呈现出来,这些
赵彤*的《新媒体演艺灯光设计》介绍了新媒体演艺灯光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应用概况,并对演艺灯光设计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光的色彩、空间、光源、灯具、投影、控制等做了系统的介绍和梳理,*后又系统介绍了灯光设计的流程,以及其在不同演出形式中的应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及演艺灯光设计行业的初学者有所帮助。
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和展现设计的途径,重要的是对于事物的思考与感知、表现方式上的灵性与审美、方法和思维上的运用与发散。从本书中可以读到作者在字体设计、品牌设计成功案例的经验分享,以及与设计相关的故事;每个案例从项目背景、项目分析和项目执行三部分内容,分享设计师除了技巧和灵感之外的执行力。本书主要从这两个视角对品牌与字体设计背后的故事展开叙述,内容上分别讲述:1:还原设计师商业委托案例全流程解析,包含跟委托者沟通技巧、brief与命题、市场调研与内涵挖掘、灵感来源、头脑风暴、图形提取与设计、字体设计、色彩分析、提案与修改、设计思维与技巧、作品呈现等方面;2:标志设计(图字结合、字标),从标志设计基础、设计方法论、图形设计方法、字与图设计元素的关系、品牌形象系统(VI)设计,再
世界平面设计史上至少有 100 个伟大的观念,它们既是平面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也构成了漫漫设计史长河的缩影。 本书不是一部关于各种主义的集合,书中收录的观念是形成当代平面设计艺术的重要元 素,它可能是一个概念、一项发明、一个灵感,经过不断地发展与应用,建构出集技术、哲学、规范和美学于一体的平面设计艺术。每个章节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读者可从头到尾依序阅读,也可随意翻阅,享受阅读的乐趣。
赵羽:ICAD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专业A级;国际设计联盟会员;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会员;全国A级设计机构;《中国设计年鉴》编委;《中国品牌CIS年鉴》编委;中国100强设计机强。屡获香港设计师协会亚洲区优异关,99中国之星全国优秀标志设计奖;2000北京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IGD2000、2004中国优秀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奖;2001中国平面设计大展优秀奖;2001德国柏林中国海报展;2001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2001加拿大特利尔中国海报展;2002中国之星*设计奖;2002作品入选《中国创意百科》;2002作品入选《中国CIS年鉴》首卷;银泉山庄获2004《中国品牌CIS年鉴》金奖;2005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第五卷;共获得百余个国际国内奖项。作品被德国、荷兰、法国、波兰、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及香港等多家文化机构展出、刊登、出版和收藏。
◆本书以“用五感体验色彩“为焦点,旨在介绍“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 等感觉互动所形成的色彩组合的大干世界。 ◆眼睛看到的情景或浮现在心中的想象世界的颜色,往往会变成新的创意的提示,从而成为永恒的记忆。这不仅仅对色彩创作,即使在平常的时装和家具的协调搭配方面,这种经验也是大有作用的。 ◆书中收录的各种颜色结合世界上已发表的约2万个色名和1160条情感印象词,利用已经数据库化的“suTRA(由FORMs公司开发)”,由各种趣味组成的配色实例。 ◆各配色实例中的每一种颜色,均采用与配色主题(趣味词)相关的颜色,并且各种颜色的名字也附有与主题相关的色名。 ◆为便于读者能更好地感受色彩明暗度及色差,书中除了平面彩色图例外,还采用了有立体感的浓淡球。这也是本书的另一特色。 ◆本书若
《色彩的创意与设计导向》以教学大纲为主要内容,以吸取和探索包豪斯设计学院指导思想为编写理念,遵循“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侧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提高,培养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该书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括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等三方面知识,重点以基础课内容和学生设计展示及指导老师的赏评。
该书突破了传统文字设计书籍偏重历史介绍和基本字体设计表现的局限,以文字形象化、意象化的设计为中心,对文字视觉表现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解读。论著以文字的历史、文字的特征和造字的原理为依据,对文字形态的塑造与创意设计进行了全面地归纳总结,探索了“六书”造字对现代文字设计的启示,梳理了文字图形化的创造方式,以及相应的视觉意义。该书对专业设计师、教师、学生进行专业研究、教学研究、学习,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全球化”这词给我们这一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早通过经济渗入了文化的每个角落,世界设计的地域性在快速消失,各民族国家的设计界限已无法区分。这种理论也在许多场合被多数的设计师所谈论和接纳。在这趋势下,公众的聚焦会直接集中到有明显风格符号的设计师上,成功的设计师总是在他的创作中融入个人性格、生活环境、对社会影响的反馈等因素,设计作品也成为他设计意念、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时代感受的表达。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阐述“生活是人类伟大的艺术”。我相信,生活也是设计师的创意源泉和设计动力。于是尝试从“设计+生活”的理念关联来介绍一些真正优秀的设计师。 这套丛书中介绍了:来自苏黎世的萝丝唛丽·惕思,她是瑞士编排风格的杰出代表,更无疑是世界女设计师的代表;同样来自瑞士的乔治·史丹林,是国